新闻1+1丨生育支持,政策还要如何发力?
发放育儿补贴、延长产假时长……近年来,随着各地、各部门不断推动出台生育支持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目前我国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已初步建立。那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体系?在初步建成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更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需求?《新闻1+1》连线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共同关注:生育支持,政策还要如何发力?
如何评价生育支持政策的效果?
不能仅仅看是不是多生了几个孩子
生育支持的政策体系,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多领域共同来合力完成的社会综合性工程,可以通过4根顶梁柱来理解这个体系,包括时间支持、服务支持、经济支持、文化支持等。
时间支持:优化生育假期、增设父母育儿假等。
服务支持: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建设等。
经济支持: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生育津贴、住房、部分医疗补贴等。
文化支持:倡导新型婚育文化,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
从2021年开始推进,到2025年要基本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目前从现在的初步建立到基本建立,这中间还有多大的差距?还有一些什么样的工作急需去完成?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贺丹:第一个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的政策还没有落实,老百姓的获得感还不是十分明显,所以各地也正在对标对表中央的要求和17部门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已经明确的政策落地落实。
第二个方面,我们看到地方有很多好的政策,这些政策能不能持续,还需要长期的制度建设予以支持。地方好的经验总结完善以后,还要上升到国家的制度,而且在国家法律上予以保障。比如说在婴幼儿照护补贴方面,地方有很多好的实践,但是如何建立一个有顶层设计的婴幼儿照护补贴制度,需要在总结地方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的制度。
第三个方面,在各个地方需要加大投入的时候,可能有些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群,认识还不是很统一,老是担心这样的投入值不值得,生育支持政策会不会起到好的作用。我认为,评价生育支持政策的效果,不能仅仅看是不是多生了几个孩子,最重要的是看家庭的养育负担是不是得到了减轻,生育支持的友好环境是不是建成了。从长期来看,制度建设是不是有利于家庭多子女的养育等等。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补齐短板,还要付出更大努力。
根据家庭育儿需求的主要矛盾
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
时间、服务、经济、文化这四个支持里面,从实践的需求来看,哪一个方面政策的提升和改变,可能影响更大?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贺丹:生育支持政策要起到作用,是要综合施策的,很难说哪一个政策最有效。总体来讲,时间支持、经济支持、服务支持和文化支持都非常重要,但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家庭,对这些政策需求的强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国家整体的制度框架下,各地必须结合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特别是家庭育儿需求的主要矛盾,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这样能够提高政策投入的精准性和政策的效率。
如何满足婴幼儿家庭的托育需求?
有调查显示,我国现有近3000万名三岁以下婴幼儿,其中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这近1000万的入托需求如何释放?小小孩怎么带,到底是要交给老一辈的带,交给保姆带,还是交给机构带?目前提供的托育服务和实际需求之间的落差到底有多大?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贺丹:这几年通过国家的大力推进,托儿所的托位在稳步增长,应该是缓解了一些家庭的托育需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百姓对托育机构最重要的需求是安全、近便,而且还要服务质量高,价格可承担,所以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如何快速弥补需求和托位供给的差距呢?
第一个方面,国家正在积极加强示范性托育机构的建设,它可以指导普通托育机构的建设,也可以培养家庭对托育服务的消费习惯。
第二个方面,要利用现有的资源,调配好公有的资源,比如说托儿所、幼儿园,有空位的向下延伸一年;办公场所,有条件的也可以办托儿所;社区,还有家庭托育点都在积极推进。
生育支持政策需要社会保障
保障女性权益非常重要
这几年来,我国在财税、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需要更进一步在哪些方面,出台相关的社会保障的支持呢?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贺丹:生育支持政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各个方面的政策支持。在教育方面,在住房保障方面,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方面,国家都是朝着有利于家庭育儿的方向在推进各项制度的改革。
生育保险制度也发挥了保险对女性生育期间的经济补偿,包括生育医疗负担支持的主渠道作用,还有很多的保障制度也在完善过程中。
我觉得要更加关注一下就业保障,因为稳定的就业和收入是稳定家庭发展预期的一个基础条件,也是青年家庭决定生育的一个重要基础,可能要在这方面着力更多。
另一方面,女性权益的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推进社会性别的平等,加强对女性就业权益的保障,财产权益的保障,包括生育期间各种相关的经济权益,还有完成生育以后重返工作岗位的各类权益的保障都非常重要。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维生素B6可减少焦虑和抑郁
- 生产累计突破2000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行稳致远
- 浙江温州“百团千企”启航出海 协力扬帆共拓国际市场
- 定了!旅韩大熊猫“福宝”4月3日回国,将用特殊车辆运送
- 六省(区)一地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检察对接协作机制
- 重庆前8个月出口退税超200亿元 同比增长24%
- 学中文、看中国,在俄罗斯感受“汉语热”
- (新春走基层)城市空间向美而行 重庆社区居民共治共享“幸福园”
- 福建泉州活态复原宋元时期繁华百态
- 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
- 春运首日24小时 安徽阜阳“车辆大夫”检修1.9万余辆铁路货车
- 山东开展医防融合创新试点 精准综合防治传染病
- 巴基斯坦南部突发列车脱轨事故 致22死逾50伤
- 世界最大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锻件首套研制成功
- 夏夜主题公园人气高 文化主题夜游受欢迎
- 京津冀以就业服务协同激发区域就业新活力
- 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开幕 境内外2000余家企业参展
- 英国威尔士发生火车相撞事故 致1亡15伤
- 跟着节气过日子:秋光可期 处暑节气看哪里告别暑热迎秋凉
- 第22届东博会将首设新质生产力专馆
- 热门推荐
-
- 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热采一号”下水
- 重庆永川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
- 上海专家创新微创手术 借机器人为高龄老人摘除巨大胸腺瘤
- 吉林警方连续7年实现命案全破 电诈预警劝阻成效高
- 沪渝蓉高铁钟祥汉江特大桥主塔完成封顶
- 大学生社会实践:树大情怀、作深思考、干踏实事
- 青海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40亿元 年均增长超10%
- 广州4只南极企鹅宝宝迎来满月
- 民航客运市场稳步恢复
- 兰州高新区跻身中国生物医药园区50强
- 第28届法语活动月华南地区系列活动启幕
-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台海局势不稳,中美关系难安
- 2024粤港澳院士峰会·第二届“北江职业创新大会”在清远开幕
- 北京:超半数老人有养老助餐需求
-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州开幕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召开会议制定乌经济发展战略
- 南方医科大学空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 聚焦2023全国馆社高层论坛:如何打造优质馆藏?
- 聚焦“完善投融资机制 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八届中国PPP论坛举行
- 美媒:涉及自动驾驶系统问题,特斯拉召回200多万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