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支修益:推动无烟环境创建不能留家庭“死角”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吸烟引发相关疾病的最大受害国。”近日,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接受《中国新闻》报专访时表示。
2024年5月31日是第37个世界无烟日。作为我国控烟和肺癌诊疗领域的权威专家,支修益40余年来参与并见证了我国控烟事业众多里程碑式时刻。今年世界无烟日,他一如既往向烟民发出吸烟危害健康的劝导警示,同时也对现阶段我国控烟策略提出新建议。
吸烟指数大于这个数值,“四大慢病”风险加剧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信息显示,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有7.4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逾100万。
烟草对健康具有严重危害性,医学界拥有广泛共识。支修益介绍,“烟草中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几百种有害物质,明确致癌物质至少有69种。二手烟的烟雾中同样含有除尼古丁以外的有害物质、化学物质和致癌物质。长时间吸烟和遭受二手烟暴露均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根据《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版)》,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与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四项重大慢病关系密切,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吸烟指数超过400以上,患各种疾病的发病风险越高。这其中最为公众熟悉的“致命杀手”是肺癌。肺癌是我国第一大高发癌种,每年新发患者超过100万,而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如何评估吸烟引发疾病的风险?支修益建议烟民参照“吸烟指数”进行自测,“每天吸烟的支数,乘以连续吸烟的烟龄,构成了吸烟指数。吸烟指数大于400的人群,患各种吸烟相关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如果再叠加家族遗传史、既往有肺部疾病、环境职业致病因素等,患肺癌的可能性就会更高。随着年龄和烟龄的增长,一方面中老年和老年人群免疫力开始下降,另一方面吸烟指数持续攀升,两者总有一个交叉点,这时很多重大慢性疾病容易找上门来。”
烟瘾是病别硬戒,戒烟服务应向社区“下沉”
烟草制品中的尼古丁是导致烟草依赖的“元凶”,世卫组织将烟草依赖明确列为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换言之,戒烟干预和戒烟药物就相当于治疗疾病,需要借助戒烟药物和戒烟门诊专业医疗服务。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07年发布,并于2015年进行更新,是我国临床戒烟治疗的规范与行业标准。支修益是制定二次戒烟指南的专家组成员。他介绍,“一些非尼古丁依赖的吸烟者借助自觉性和医生指导即可成功戒掉烟草,但到了中重度尼古丁依赖阶段,每天抽一两包烟,抽了四五十年的烟民,则需要尼古丁替代疗法和戒烟药物的帮助。”
对于当前我国戒烟门诊面临的烟民知晓率低、就诊意愿低等问题,支修益表示,“戒烟门诊作为一个学科发展的紧迫性在逐渐提升。如果能像胸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一样,把戒烟专业也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建设来规划管理,对戒烟门诊的专科建设会更好,能帮助更多有戒烟意愿的人成功戒烟。”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卫健委今年提出,积极推广宁夏银川社区戒烟模式。据了解,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医疗机构提供戒烟服务的局面,通过社区戒烟综合干预探索新型戒烟服务模式。
支修益亦认为,戒烟服务应进一步“下沉”,戒烟指南也要不断修订。他提出,“把戒烟服务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在一级医院是最好的,或者在二级和各区县医院设立戒烟门诊,这样烟民有戒烟意识和戒烟需要可就近寻求治疗,不必到大医院或三甲医院排队排号。同时,三甲医院有好的戒烟服务经验也一定要‘下沉’。”
实现2030控烟目标,还有哪些策略?
“到2030年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降至20%”,这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控烟行动”一项中明确提出的目标。当前,我国的控烟进度推进到哪儿了?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开展的成人烟草调查数据,截至2022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4.1%,与2020年相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但距降到20%以下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下阶段我国如何推进控烟工作,支修益建议,继续推进全国层面的无烟立法进程、提高烟草税和烟草价格、推进无烟环境和创建文明城市并举、加强吸烟有害健康的科普宣传和加强全国医疗机构戒烟门诊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
立法是控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4个省份出台省级控烟相关法规,但尚未出台全国层面的控烟立法。2014年,《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立法通过,曾被称“最严控烟令”,今年恰逢北京控烟立法颁布十周年。截至2022年,北京这座超大型城市的成人吸烟率下降至19.9%,控烟关键指标已提前实现。
“控烟志愿者模式是北京乃至全国很好的一个经验模式。”支修益介绍,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颁发“世界无烟日奖”,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控烟一张图”联合志愿服务促成无烟社会共治的工作模式被世卫组织推广至全球。
除推进公共场所禁烟,支修益认为,家庭也是无烟环境创建的关键,“无烟家庭创建已迫在眉睫,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位,不能成为控烟工作的‘死角’。许多人能意识到‘一手烟’和‘二手烟’的危害,却不知‘三手烟’这种更隐匿的污染方式,也在持续危害家人特别是婴幼儿健康。”他同时建议,无烟家庭创建可借鉴台港澳地区经验,如“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和项目,“老年人普遍更容易听进孩子的话,可以让青少年和儿童在控烟劝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完)(《中国新闻》报记者杜雅楠报道)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这些淮扬菜 原来是这么做出来的!
- 2024年中日韩青年峰会在首尔闭幕
- 浙江龙庆高速开通十周年 助力山区县驶入共富快车道
- 台青:愿为两岸青年的未来而努力
- 外媒:美国称加沙停火协议接近达成 哈马斯未回应
- 外国友人打卡秋季“黄河大集” 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 江苏“双减”接下来将如何“减”?
- 欧盟未就第11轮对俄制裁达共识 匈外长:制裁对欧洲危害更大
- 拉萨市四部门联合开展物流寄递环节涉烟违法行为专项整治
- 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 为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作出贡献
- “剩菜盲盒”不能成监督盲区
- 多层保障惠民生 2025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开放参保
- 刘慈欣的人生意义:创造出震撼的想象世界
- @回家的你!2024春运首周天气地图出炉 看哪里雨雪低温扰出行
- 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行将带来哪些影响?一文解读
- 学者、佛教界人士谈当今时代地藏文化精神诠释与实践
- 泰国开始打捞“素可泰”号护卫舰
- 牛奶这样喝,不仅损失营养,还可能会生病
- 广联达回应员工年终绩效强制清零
- 微藻:有望成为医疗领域的“万金油”
- 热门推荐
-
- 六部门修订发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 业界聚焦医疗AI大模型应用 推动医疗诊断领域革新
- 杭州动物园“黑熊”被疑“人假扮” 官方回应是真熊
- 十七部门联合部署加强标准制定与实施监督工作
- 抖音发布2024直播治理报告 主播精细化管理机制效果显著
- 福建千人“为爱奔跑” 关爱“两癌”困难母亲与“顶梁柱”母亲
- 加沙临时停火协议进入倒计时 布林肯会晤巴以领导人
- 天津大学突破丙烯生产新工艺 助力化工绿色低碳化转型
- 安徽自贸试验区赋能产业集聚发展
- 一季度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4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 前三季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减税降费退税超两万亿元
- 重要数据公布,外媒关注:2024年中国经济开局良好
- 今年夏天,飞盘为什么突然火了
- 视频平台会员价格上涨,用户“弃买”不“弃看”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一棵树,长出了年产值超10亿的“大产业”
- 益生菌再好,吃多了也不好
- (新春见闻)携宠出游感受“诗和远方” 宠物旅行团春节假期走热
- 广西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
- 江西引导企业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建设百余个海外仓
- 今年第15号台风“苏力”生成 半个月内双台风影响海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