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支修益:推动无烟环境创建不能留家庭“死角”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吸烟引发相关疾病的最大受害国。”近日,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接受《中国新闻》报专访时表示。
2024年5月31日是第37个世界无烟日。作为我国控烟和肺癌诊疗领域的权威专家,支修益40余年来参与并见证了我国控烟事业众多里程碑式时刻。今年世界无烟日,他一如既往向烟民发出吸烟危害健康的劝导警示,同时也对现阶段我国控烟策略提出新建议。
吸烟指数大于这个数值,“四大慢病”风险加剧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信息显示,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有7.4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逾100万。
烟草对健康具有严重危害性,医学界拥有广泛共识。支修益介绍,“烟草中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几百种有害物质,明确致癌物质至少有69种。二手烟的烟雾中同样含有除尼古丁以外的有害物质、化学物质和致癌物质。长时间吸烟和遭受二手烟暴露均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根据《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版)》,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与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四项重大慢病关系密切,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吸烟指数超过400以上,患各种疾病的发病风险越高。这其中最为公众熟悉的“致命杀手”是肺癌。肺癌是我国第一大高发癌种,每年新发患者超过100万,而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如何评估吸烟引发疾病的风险?支修益建议烟民参照“吸烟指数”进行自测,“每天吸烟的支数,乘以连续吸烟的烟龄,构成了吸烟指数。吸烟指数大于400的人群,患各种吸烟相关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如果再叠加家族遗传史、既往有肺部疾病、环境职业致病因素等,患肺癌的可能性就会更高。随着年龄和烟龄的增长,一方面中老年和老年人群免疫力开始下降,另一方面吸烟指数持续攀升,两者总有一个交叉点,这时很多重大慢性疾病容易找上门来。”
烟瘾是病别硬戒,戒烟服务应向社区“下沉”
烟草制品中的尼古丁是导致烟草依赖的“元凶”,世卫组织将烟草依赖明确列为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换言之,戒烟干预和戒烟药物就相当于治疗疾病,需要借助戒烟药物和戒烟门诊专业医疗服务。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07年发布,并于2015年进行更新,是我国临床戒烟治疗的规范与行业标准。支修益是制定二次戒烟指南的专家组成员。他介绍,“一些非尼古丁依赖的吸烟者借助自觉性和医生指导即可成功戒掉烟草,但到了中重度尼古丁依赖阶段,每天抽一两包烟,抽了四五十年的烟民,则需要尼古丁替代疗法和戒烟药物的帮助。”
对于当前我国戒烟门诊面临的烟民知晓率低、就诊意愿低等问题,支修益表示,“戒烟门诊作为一个学科发展的紧迫性在逐渐提升。如果能像胸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一样,把戒烟专业也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建设来规划管理,对戒烟门诊的专科建设会更好,能帮助更多有戒烟意愿的人成功戒烟。”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卫健委今年提出,积极推广宁夏银川社区戒烟模式。据了解,这种模式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医疗机构提供戒烟服务的局面,通过社区戒烟综合干预探索新型戒烟服务模式。
支修益亦认为,戒烟服务应进一步“下沉”,戒烟指南也要不断修订。他提出,“把戒烟服务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放在一级医院是最好的,或者在二级和各区县医院设立戒烟门诊,这样烟民有戒烟意识和戒烟需要可就近寻求治疗,不必到大医院或三甲医院排队排号。同时,三甲医院有好的戒烟服务经验也一定要‘下沉’。”
实现2030控烟目标,还有哪些策略?
“到2030年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降至20%”,这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控烟行动”一项中明确提出的目标。当前,我国的控烟进度推进到哪儿了?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开展的成人烟草调查数据,截至2022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4.1%,与2020年相比下降了1.7个百分点,但距降到20%以下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
下阶段我国如何推进控烟工作,支修益建议,继续推进全国层面的无烟立法进程、提高烟草税和烟草价格、推进无烟环境和创建文明城市并举、加强吸烟有害健康的科普宣传和加强全国医疗机构戒烟门诊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
立法是控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4个省份出台省级控烟相关法规,但尚未出台全国层面的控烟立法。2014年,《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立法通过,曾被称“最严控烟令”,今年恰逢北京控烟立法颁布十周年。截至2022年,北京这座超大型城市的成人吸烟率下降至19.9%,控烟关键指标已提前实现。
“控烟志愿者模式是北京乃至全国很好的一个经验模式。”支修益介绍,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颁发“世界无烟日奖”,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控烟一张图”联合志愿服务促成无烟社会共治的工作模式被世卫组织推广至全球。
除推进公共场所禁烟,支修益认为,家庭也是无烟环境创建的关键,“无烟家庭创建已迫在眉睫,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位,不能成为控烟工作的‘死角’。许多人能意识到‘一手烟’和‘二手烟’的危害,却不知‘三手烟’这种更隐匿的污染方式,也在持续危害家人特别是婴幼儿健康。”他同时建议,无烟家庭创建可借鉴台港澳地区经验,如“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和项目,“老年人普遍更容易听进孩子的话,可以让青少年和儿童在控烟劝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完)(《中国新闻》报记者杜雅楠报道)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能装逾16000个标准集装箱 华南地区建造的最大集装箱船交付
- 重庆将系统构建制造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 “中国南海渔都” 发布开渔令 千余艘渔船争“鲜”出海
- 中消协将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
- 哈尔滨:塑造发展新动能 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达140家
- 困在规划里的南姐洛
- 北京文化产业跑出加速度
- 2024中亚青少年创客营在乌鲁木齐开营
- 广州市一轿车与行人和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致11伤 肇事司机已被控制
- 青海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值超440亿元
- 网红“抗幽牙膏”真能管用?医生回应
- 福建省侨联举行十一届二次全委会议 增补6名委员
- 杭衢铁路与衢九铁路完成接轨
- 广西隆革高速公路一期工程隧道全部贯通 通车后将与滇黔连通
- 乡约福建:东山做大芦笋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 时代浪花,在荧屏绽放
- 福建南平:车辆误入未通车隧道7人被困 消防安全转移
- 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 五年来江西警方侦破刑案2.38万起
- 公安部:对欺诈发行证券犯罪,坚持毫不姑息、一查到底
- 网约车司机驰援京冀 滴滴救援队参与一线救灾
- 热门推荐
-
- 欧委会发布“绿色协议产业计划”与美抗衡
- CNN:政治压力等因素下,许多美国公司对枪支暴力保持沉默
- (新春见闻)青海地震受灾民众:年货已备齐 现在很安心
- 新研究称间歇性禁食益处多
- 商务部:第七届进博会展会整体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 焦点访谈|九大重点任务 看2024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 智慧场馆联盟厦门启动 携手打造智慧场馆新标杆
- 重庆将系统构建制造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 陈明龙:管理房颤 需早发现、早治疗
- 理疗、推拿、吃保健品 脆皮年轻人养生账单月超千元
- 中日民间人士共访被掠夺文物诞生地促国宝返还
- 打好乡村振兴“人才牌”
- 班达海发生7.1级地震 或在震源周围引发局地海啸
- 国家药监局:暂停经营标示名称为“蓝顶喷雾”等化妆品
- 全国甲状腺疾病患者超2亿人 定期体检是关键
- 最新报告:中国已有126个指标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议程目标
- 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
- 厦门办税“远程帮办”服务 带来全新“智感”体验
- 文博会观察:大模型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 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迎入遗后首个采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