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稻渔综合种养助农增收
中新网南宁5月23日电(记者 杨陈)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一块稻田一年种植“一季稻+再生稻”,种植面积增加了一倍,亩产量平均提高35.5%。这是当地推行“一季稻+再生稻+鱼”模式取得的成效。
广西稻田养鱼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记者23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近年来广西把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作为稳粮增收、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稻渔发展规模已从2016年的64.3万亩,发展到2023年的120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连片高标准稻渔种养基地30个,稻谷、水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51%和242%,带动了近20万农户脱贫致富。
据悉,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能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既提升当地稻谷产量和生产效益,也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广西已创新集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稻、鱼、螺”“稻+小龙虾”等稻渔综合种养十大模式,这些模式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为强农业、富农民、美农村做出积极贡献。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不仅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也不断吸引着青年人回乡创业,逐渐成为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支柱产业。
在广西贵港市,近年来当地抓住冬季小龙虾需求旺盛市场,引导农户利用冬闲田、撂荒地等发展稻虾种养,每年提前在1至3月上市小龙虾,大虾市场批发价达到100元/公斤,相比4月后销售旺季价格提高了178%,助农增收效益明显。
此外,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还能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以此实现绿色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据初步统计,“广西稻田生态种养十大模式”示范单位农药使用量减少60%左右、化肥使用量减少30%左右。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展东表示,下一步,当地将继续做好“稻+”文章,充分挖掘宜渔稻田功能,科学做好产业规划,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创新打造典型模式,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升级,千方百计助农增收。(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电子烟代替香烟,就“安全”了?
- 上海周末“韩流”俏
-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国夏粮产量创历史新高
- 老视发病年龄有所提前 专家呼吁尽早重视调节力衰退
- 报告: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存在30万人才缺口
- 搭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交流合作全新平台
- 短暂会晤10分钟,美国务卿布林肯向俄外长提了三点
- 辽宁省艺术节搭建艺术展示舞台 丰富民众文化生活
- 技术与安全“双轮”驱动AI产业发展
- 凤如果有身份证,性别该怎么填?在线等,挺急的。
- 宁夏银川“六权”改革服务平台上线一年 促成交易超22.7亿元
- 俄乌局势进展:俄防长绍伊古现身前线视察 泽连斯基与拜登通话要求对俄施压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校园启用 计划今年招本科生
- 黄埔一期王连庆之子:希望黄埔后人是“火种” 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 有聊|成毅:用心演好自己角色,剩下的交给观众评判
- 外国专家:中国会给全球旅游业注入巨大活力丨世界观
- 广州大学城首批将建4个“飞的”起降点
- 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合龙
- 外媒:哥斯达黎加超600万美元银行盗窃案系内部人员所为
- 记者调查:为何多地储户个人养老金账户“被开户”?
- 热门推荐
-
- 港媒:外企认为中国市场仍不可替代
- 专家: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的头号杀手,建议加强疫苗接种
- 《明日战记》:国产“机甲科幻”也可以好看高燃
- 新疆750千伏石河子输变电工程投运
- (新春见闻)“00后”返乡做灯笼 助中国年味扬四海
- 上海迪士尼乐园12月8日起重新开放
- 东北首个绿电绿证服务站在大连成立
- 菲律宾6月份失业率环比微升至4.5%
- 安徽大学研制稀释制冷机创国内最低温度最长时间运行纪录
- 工伤鉴定现场搬到了患者病床前
- 京港青少年携手小提琴家吕思清 共同演绎中外名曲
- 国内首个应用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水利重器在西藏拉萨投用
- 江西瑞昌培育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 美年健康重磅推出AI机器人“健康小美” 开启数智健康管家时代
- 今年上半年新疆金融总体运行平稳
- 中德两国三城书画传情 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 各地一批重点工程加快推进
- 湖南零陵“智慧巡林”撑起候鸟迁徙“保护伞”
- 2022桂林艺术节开幕 打造艺术教育和国际艺术交流平台
- 《2022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