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帮63位烈士“回家” 山西方山李来平荣登“中国好人榜”
中新网吕梁4月18日电(范丽芳 肖继旺)4月18日,记者从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官方获悉,在当日举行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上,方山县李来平光荣上榜。
李来平,1959年11月生,是晋绥边区八路军烈士遗骸收迁志愿者吕梁工作队队长。在收迁八路军烈士遗骸的过程中,他查资料、访乡民、听口传、勘遗址,把烈士的遗物和战场佐物收集起来,并自掏腰包开办红色庭院文化展览馆。
2017年冬,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来平成为一名晋绥边区收迁烈士遗骸的志愿者。承诺一件事容易,坚持做一件事不容易。寻找烈士遗骸犹如大海捞针,但李来平不惜一切代价。
6年多来,他和志愿者队友们不辞劳苦,不畏路遥,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足迹遍及方山、交城、文水等10多个县、50多个乡镇、近200个村庄,行程约11万公里,步行约5000公里。
2019年,在李来平的努力下,12具烈士遗骸迁葬于晋绥烈士陵园,这是他收迁烈士遗骸工作的首次成功。目前,李来平共发现核实认证的烈士遗骸有63具,并全部迁葬于晋绥烈士陵园。
一年365天,李来平有200天以上的时间奔波在收迁烈士遗骸的途中。为了收迁烈士遗骸工作,李来平的种田收入大大减少,但每每说起收迁烈士遗骸的事,他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收迁烈士遗骸的过程中,李来平自筹资金10万多元,收集红色物件3000余件,在自家院子里创办红色文化庭院。2022年8月9日,红色文化庭院正式免费对外开放,目前共接待访客20000余人次,成为方山及周边市、县各级党支部进行主题教育的红色基地和少先队员校外德育教育基地。
2022年,李来平获评首届“方山榜样”。
李来平说:“余生只做这两件事,找寻更多烈士遗骸,让‘他们’早日‘回家’,把红色庭院办下去、办好。”(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农文旅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 新疆托克逊县首届油桃采摘季开园
- 两位攀登者为救人放弃登顶珠峰:“救人更重要”
- “吉他小镇”里的“洋总监”:用乐器连接世界
- 外企高管:上海临港新片区的高水平开放是引力来源
- 企业大咖齐聚山西建言献策 共谋合作新路径
- 6月13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中国科学院发布2024年经济分析报告:我国经济将平稳运行 稳中有进
- 中国商务部:挑动“脱钩”并未使供应链按预期回流美国
- 多地价格集体上涨 莫让公共充电桩成“电老虎”
- 中文音乐剧:从“孵出来”、引进来,到走出去
- 多维度感知发展活力 中国经济“新”的发展“质”的跃升有支撑
- 长篇小说《一河流沙》:呈演中国北方农民家族长篇
- 美涉疆法案,“损人”不“利己”
- 海口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核心区 外向型经济发展显成效
- 到2027年在京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力争达70%左右
- (新春走基层)江西城南龙灯迎“本命年”:百年非遗舞出中国年味
- 欧盟理事会批准向乌克兰提供500亿欧元援助
- 失眠的人困于黑夜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第13轮对俄制裁列单中国企业事答记者问
- 热门推荐
-
- 日本青年福建漳州研习古琴
- 毕业5年存款5000:“失败”的年轻人也能活得开阔
- (新春走基层)“菌二代”的新年收获:在山里接到40吨海外采购单
- (经济观察)市场是裁判员 中国新能源产品受国际青睐
- 黑龙江·日本食品产业合作对接活动在哈尔滨举行
- 娃不离手的玩具味道怎么这么重? “毒玩具”问题调查
- 埃及发行首笔可持续发展熊猫债
- 旅游市场进入淡季 老年旅客成出游主力军
- 中国首个海上“风电+牧场”项目探路海洋资源立体利用
- 北京发布2023年度优化首都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备忘录
- 第十九届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合肥举行
- 俄媒:俄罗斯首次量产可防核爆影响的移动庇护所
- 中荷可持续城市研讨会举办 共探城市向“绿”发展
- 中建电力举行员工集体婚礼庆祝成立十周年
- 百余台古董相机珍品杭州展出 系海外侨胞收藏
- 广西柳州多举措“护航”知识产权 助力螺蛳粉“出海”之路
- 全球食物系统如何影响气候变化?研究称至2100年或增温近1°C
- 稻香鱼肥好“丰”景 浙江青田千年农遗焕发新活力
- 创历史新高!全国铁路年度发送旅客首次突破40亿人次
- 大件垃圾不再“露宿”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