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踏青+多元祭扫 中国迎清明出游热
中新社北京4月4日电 (记者 马帅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北京时间4月4日15时02分,清明节气正式到来。当天,中国各地迎来郊游踏青、追思祭祖的出行热。
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作为时序的标志,清明时节,草木欣欣向荣,花卉次第开放,入眼皆是春意盎然,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是赏花的黄金期。今年,武汉樱花、洛阳牡丹花、林芝桃花等成为人们赏春的热门选择。随着赏花热情高涨,赏花游也被年轻人玩出了新花样,去哪赏花、如何赏花愈发讲究。
春季赏花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为了避免赏花“扑空踩雷”,一些网友化身“赏花情报员”,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当地“实时花讯”。这些注明具体时间地点的“开花情报”,成为年轻人的赏花“宝典”。
春花竞艳间,身着汉服的年轻人穿过花海、踏春而来,是今年清明赏花的一道独特风景。随着国风不断“出圈”,“新中式”穿搭成为当下许多年轻人的赏花“战袍”。
来自上海的徐女士就是其中一员。在当天举行的常州花朝节上,徐女士身着神仙图汉服,扮演“十二花神”中的“山茶花神”。衣袂飘飘、裙裾飞舞的造型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欣赏。
除了“十二花神”,现场亦有不少游客身着汉服赏花拍照。徐女士对中新社记者说,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穿着汉服“打卡”美景,“希望未来人们不光是在游玩拍照时想到汉服,也能把汉服穿进生活,让更多人看到我们把文化‘穿’在身上。”
同样受“新中式”风影响,“茶园游”在今年清明小长假悄然兴起。清明前,各地春茶已陆续开始采摘。明前茶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素来是不少茶客的心头好,但由于产量少,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今年清明,“采茶游”“问茶游”成为旅行项目中的“黑马”,不少游客热衷于探访春日茶园、品尝今年第一口春茶,亲身体验中国茶文化。
作为唯一以节气命名的节日,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它不仅是人们享受春天乐趣的日子,也是慎终追远、纪念祖先的肃穆节日。人们探亲祭祖的需求让清明小长假出行热度更高。
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铁路运输已于3日启动,自4月3日至7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5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500万人次。在这些出行的人群中,除了出游踏青的,还有追思祭祖的民众。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表示,清明祭祖是中国人和谐和睦的载体。中国古代礼仪繁多,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祀之礼之所以重要,其实是为了“以祀礼教敬”,培养人们对祖先的敬畏之心,后代也由此思考家族关系,这份爱与敬在仪式中得到强化。
清明当天,不少民众自发前往烈士陵园祭扫悼念,烈士墓前不仅摆满了鲜花,还有一份份来自家乡的“礼物”。一些地方开通“网络祭扫平台”,方便民众线上留言,寄托哀思。随着文明祭扫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缅怀英烈、追思故人的方式越发多元,家庭追思、网络祭扫、鲜花祭祀、擦拭墓碑等现代文明祭祀方式逐渐普及,祭扫方式虽变,但不变的是清明蕴含的浓厚温情。
春色清和,思念悠然。人们在祭扫与踏青的仪式中,抚今追昔,感受缅怀与新生,赓续传承,拥抱希望。(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时光列车”再上线穿梭京城 增添复古属性跨年运行
- 玛尔挡水电站首台机组(5号)电缆敷设配线完成
- 安徽省知识产权交易所揭牌成立
- 餐饮店下单“海鲜套餐” 假冒名表“闪电发货” 上海警方破获一特大假冒注册商标案
- 名师建议学好语文从学好文言文入手
- 张江科学城见证—— 以制度创新激扬发展之力
- 江苏省昆剧院昆曲展演周将登天桥艺术中心一展“南昆风华”
-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后的新故事
- 中国大市场 世界大机遇丨洪都拉斯首次参加进博会 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
- 韩媒:韩美联合空中演习当天,朝鲜向半岛东部海域发射短程弹道导弹
- 多名学生在学校食堂吃饭后呕吐腹泻 四川蓬安发布通报
- 冷空气袭闽 福州马尾至马祖“小三通”客运航线停航
- 广铁受粤北等地暴雨影响的线路运输秩序全部恢复
- 陇台艺术家书画为“媒” 共促两岸文化交流
- 广东流感活动仍较活跃 疾控提示及时接种疫苗
- 踏上“生态美、百姓富”的康庄大道
- 重塑数据价值探索 大模型重要方向指向“飞轮”
- 以色列北部响起防空警报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首度走出国门亮相新加坡
-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 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1万亿元
- 热门推荐
-
- 保险业协同发力支持对外开放
- 10多个省份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 最高报销达45万元
- 2023年上海财险业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1万亿元
- 来自25个国家的外国小朋友北京体验非遗文化
- 【世界说】英媒惊问:美国为何还在试图“理解”枪暴?
- 浙江温州一船舶因台风用水短缺 海事部门协助脱离困境
- 阿塞拜疆航空公司谈客机失事初步调查结果
- 慢病防治如何“快”起来?专家:多病共管减少患者负担
- 今年前11个月海南外贸进出口规模超去年全年
- 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
- 云南德宏“彰文兴旅”建支柱 前7月接待游客1759余万人次
-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乘风破浪动力何在?
- 世界首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又当“爸爸”
- 四川泸定至石棉高速公路王岗坪特长隧道贯通
- “青瓷百咏”花开杭州 百件诗书画印瓷一展非遗魅力
- 2024“‘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启动 参与高校增至26所
- 韩总统:如非必要,韩第一夫人将避免参加公开活动
- 巴基斯坦参访团在成都体验“巴适”生活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西方破坏国际安全体系 拜登发表演讲支持乌克兰
- 过境免签再放宽 入境游升级深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