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何以为人”?付巧妹团队用古基因组解读演化之路
中新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Cell)2024年迎来创刊50周年,其近期发布特刊涉及从遗传学视角讨论“何以为人”这一前沿科学问题。
因对人类演化研究领域的众多突破性贡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付巧妹研究员团队受邀针对现代人的演化之路撰写评论性文章。
北京时间3月1日凌晨,付巧妹团队以“古代基因组与现代人类的演化路径”为题的科学评论在《细胞》上线发表,从古基因组学视角系统解读现代人遗传特征的发展历程,探讨过去人类的迁徙融合模式、种群规模、适应性变异及多样性的历史,并对现代人区别于其他灭绝的人类群体及其他物种的特殊性和优势特征提出深刻见解。
研究揭示现代人基因组背后的遗传变化
付巧妹团队认为,通过直接比较现代人和灭绝古人类的基因组序列,研究人员可以更密切追踪现代人的起源及其重要表型的变化,从而区分他们与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的遗传特征,探讨现代人区别于灭绝古人类得以留存至今的优势和根本原因,这一直接方法是极其强有力的理论工具。
然而,由于目前所获得的灭绝古人类和早期现代人的基因组数据较少,这些古老群体的基因多样性并未得到全面了解,使得该方法的使用受到极大限制。
尽管如此,现有数据集和研究仍发现有重要的线索,被发现属现存现代人所特有、不存在来自灭绝古人类混血或远祖群体不完全谱系分流基因的序列范围仅占7%。在这一序列范围里,与神经功能、RNA(核糖核酸)剪接相关的遗传变异被发现,而更多其他线索仍有待继续探究。
该团队表示,现代人并没有一套明确标识自身、区别于其他群体或物种的特有基因组,但各种各样与身高、疾病免疫、耐寒性、肤色和眼睛颜色、饮食结构等相关的基因变体构成其最重要的遗传特征即基因多样性,尽管这种多样性仅仅是古基因组所透射的史前人类基因多样性的一小部分,却在人类发展史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建灭绝古人类与早期现代人生存历史
通过解码灭绝古人类和早期现代人的古基因组信息,研究人员可厘清这些人类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更好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存细节,如种群规模、家庭结构、繁殖方式、迁徙路径,及对气候变化、病原体传播、生活方式革新等的适应,为从群体层面探知现代人得以持续扩张和发展的优势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
付巧妹团队基于已有相关研究结果分析指出,早期现代人和灭绝古人类群体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早期现代人群体的有效种群规模一直要比尼安德特人等灭绝古人类群体大得多,这有助于现代人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范围内维持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更能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
其次,早期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虽然都实行女性外婚制,即在自身所处关系密切的小群体之外寻找女性配偶,但早期现代人群体却保持了更高的遗传多样性,他们的直系祖先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更远,而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组则表明他们的直系祖先中有近亲繁殖的迹象。
第三,现代人的另一突出特征是其群体迁徙扩张的迅速性和广泛性,现代人走出非洲,不仅占据了所有先前存在的灭绝古人类的生存领地,而且扩散至撒哈拉沙漠、美洲、大洋洲等更多地方。
尽管无法用单一的遗传现象来解释将现代人群体不断扩张而灭绝古人类群体不断缩小至消失的原因,但付巧妹团队提出种群规模与个体适应性之间正相关性的“阿利效应”,即范围更广、联系更加紧密的群聚网络更有利于个体存活和繁衍,其在帮助现代人进行资源开发、防御和配偶选择等合作性活动中发挥出积极影响和重要优势。
此外,古基因组在揭示现代人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机制方面亦发挥重要作用。例如,东亚北部的EDAR基因突变可能在末次盛冰期低紫外线环境的选择下频率上升,来自丹尼索瓦人的EPAS1基因变体可能帮助高原居民在高海拔地区生存,还有许多与当地饮食结构、病原体免疫、生活方式改变等相关的适应性基因都被一一发现。
“这些研究结果填补了现代人演化历程里的相关空白,更凸显了适应在人类发展史中的关键作用。”付巧妹团队说。
助力解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现代人流动性和适应性不断增强,这也意味着仍有许多古基因组有待进一步发现和研究。
付巧妹团队总结提出的追踪现代人演化之路的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虽然因现有古基因组数据较少而有所局限,但仍然显示出古基因组学在解答“何以为人”这一问题上的重要贡献和巨大潜力。
同时,从直接和间接视角、个体和群体层面讨论现代人较之灭绝古人类,以及其他物种在演化过程里的相似之处和相对优势,这也为进一步细化现代人的演化路径和深层次的谱系结构提供了更加清晰的研究思路。
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为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现代人的由来和独特性提供了新的视角——20多年前,第一例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观察到现代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和分歧时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揭开现代人广泛的基因多样性;早期现代人和灭绝古人类基因组的发现更是为理解过去人类迁徙和演化的路径带来新的证据和见解。
作为最新发表评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安德鲁·本尼特(E. Andrew Bennett)副研究员、付巧妹研究员强调,“何以为人”即如何定义人类自身及理解人之为人的独特性,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问题,相信随着更多关键时间和地点早期现代人和灭绝古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和研究,将为解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带来更多新的证据和思考,“这些突破性工作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回答这一问题”。(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韩集拼专线在浙江义乌首发 双向货品实现“3日达”
- 中国A股周四上涨 沪指重返2900点
- 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一期、二期实现“交汇”
- “五一”假期广东激发消费潜力 为广大群众和游客提供“文旅大餐”
- 中国酒业ESG报告:酒企2022年环境治理投入超15亿元
- 西藏阿里:送证上门暖人心 便民利民显真情
- 6月6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疆品南下粤品北上 粤新达成意向合作金额超38亿元
- 多项成果助推行业发展 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闭幕
-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监测到越冬水鸟近9万羽
- 提升青少年营养健康素养,劲仔食品博鳌支招
- 中国工信部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阿里地区推进文旅融合释放经济新活力
- “源·缘——闽台艺术展”亮相国博 诠释“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
- 新疆库尔勒举办“梨花节” 保电人员为活动添彩
- (走进中国乡村)河北赞皇原村土布:农村“织娘”织出“国际范”
- 世界超高海拔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供电工程开工
- 2023“感动厦门”十大人物揭晓 传递有温度的力量
- “化工城”吉林持续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
- 走过十年路 主旋律电影进阶为“新主流大片”
- 热门推荐
-
- 一周内两次!印度靛蓝航空公司飞机又收到炸弹威胁
- 《中国共产党简史》多语种图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
- 首超500亿元 2023年宁波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额呈两位数增长
- 海峡两岸设计师访中国青瓷之都 用脚步丈量城市发展空间
- 山西五台:小杂粮乡村振兴“挑大梁”
- 2024年中日韩青年峰会在首尔开幕
- 联合国报告:全球饥饿人口攀升,饥饿人口约有7.35亿
- 多地扩充医疗资源 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 德国1至9月进口服装额278亿欧元 中国仍为最主要来源国
- 巴基斯坦突发地震 外媒:印度北部和阿富汗有震感
- 广西推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纳入法治化轨道
- 拜登批准重大灾难声明:将向这一地调动联邦资金救灾
- 男童被武术教练殴打致死案一审宣判:两人获刑无期,一人获缓刑
- 山东各地“绿色送暖” 清洁热源温暖城乡寒冬
- 字节跳动通报内部反腐:辞退61人,4人涉嫌刑事犯罪被立案
- 高校博物馆奇妙之旅线上开启 70所高校130余件展品首次云端集聚
- 豫园股份出售其持有的80%IGI集团股份 黑石接盘
- 高端、智能、绿色、融合 中国传统制造业将加快转型升级
- 内地音乐剧《扬名立万》亮相香港 获观众好评
- 国家统计局:今年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有条件有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