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雄安”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
京津冀越来越“近”了。
2025年,北京首条跨省地铁建设有望全面开通,届时“北三县”将融入北京半小时交通圈。
在京津冀地区,地理上的有形边界正在逐步“打破”,互融是过去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词。
在互联网上的无形领域,一个数据顺畅流通的三地政务服务网络,也在加快建设。
2023年3月9日,“京津冀+雄安”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自助办上线仪式暨政务服务工作交流活动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办。这是京津冀地区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又一重要举措。
不仅三地居民在异地也能办理家乡事,企业在资质互信互认上也可以跨区域审管衔接,实现快速办理。这种新型的政务服务模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服务的无缝对接,不仅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也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京津冀+雄安”的政务服务案例,是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政府创新的典范,它展示了如何通过政务服务的深化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随着政务服务合作的不断深入,可以预见,京津冀地区将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社会联系,共同构建起更加活跃、高效、开放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京津冀实现“一网通办”
随着“京津冀+雄安”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自助服务平台的上线,各地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也为企业打造了一个更加高效的政务环境。
据报道,“京津冀+雄安”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自助办上线,发布首批四地自助办服务208项,包括北京市60项,天津市80项,河北省58项,雄安新区10项,京津冀地区实现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新京智库梳理发现,“京津冀+雄安(3+1)”政务服务协同发展平台的最大功能是真正实现京津冀三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按照雄安新区网信办的介绍,“一”是“京津冀区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区”总门户,提供网上统一办理入口,实现两市一省一区通办事项由“四地”办理到“一地”办理的转变。“网”是京津冀线上事项网上通办,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事项标准,统一工作流程。“通”是打破信息孤岛,畅通业务渠道,实现京津冀通办事项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办”是京津冀群众办事不用跑,就近办理、异地办理、区域通办。
例如,在线上,办事人通过登录国家政务服务平台选择京津冀区域政府服务“一网通办”专区,在专区/网厅进行申请,系统受理接件并分配到相关审批机构,审批,出证,最后邮寄办理结果和材料原件给到办事人。
在线下,北京市牵头,在河北、天津及雄安政务服务大厅互设窗口、互派人员,提供异地代收代办服务,并通过视频会商系统提供政务服务解答及业务支持。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林霖在接受新京智库采访时表示,线上专区提供网上统一办理入口,与京津冀的政务服务平台相融合,实现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统一呈现和在线办理。线下,京津冀设立专窗办理点,通过专窗统一的网络受理系统将办件材料和信息发送至事项所属地进行实际办理和审批。
宋林霖认为,线上“全程网办”和线下“代收代办”的结合,形成全业务流程网办专人服务工作办理模式,可以运用到其他省份。目前,“京津冀+雄安”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线上线下服务框架已初步形成。
对于“京津冀+雄安”这种合作,在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刘冰看来,京津冀三地实现“一网通办”是“共赢”。创造共赢也是京津冀“跨省通办”深入推进的重要动力。在“跨省通办”的合作中,共赢的价值表现为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同时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节省了公共服务的成本。
多端融合提高办事效率
当社会治理步入数字化时代,“效率”是各地政务服务比拼的关键词。京津冀三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在提升办事效率上也有很多创新举措。
公开资料显示,“京津冀+雄安”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自助办,是四地政务服务部门聚焦企业群众高频“跨省通办”需求,组织本地区人社、公安等部门,通过加强资源互认、数据共享、服务互通等方式,将差异化自助办功能以本地化服务形式进驻各自政务服务终端设备,实现异地服务本地自助办理。
从功能上看,自助办上线是对异地帮办代收窗口、电脑端“京津冀一网通办服务专区”和移动端“京津冀+雄安”的又一渠道补充,初步实现电脑端、移动端和自助端“多端融合、相互赋能、差异服务”。
对此,刘冰认为,纳入京津冀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事项,根据实际办理情形进行科学拆分,调整优化业务流程,明确表单要素、申请材料和收件标准,有助于推动具备条件的事项实现一个标准收件、一套机制运转、同标准办理。
新京智库注意到,“京津冀+雄安”未来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天津市政务服务办二级巡视员陈永东此前曾公开表示,未来将积极推进京津冀便民服务专线知识库实现资源共享,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实现京津冀公共资源领域专家库共享。“在一些大项目评标、推进的异地评审方面,实现公平、公正。”陈永东说。
拿北京来说,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对北京市企业数据共享需求较大。如何在数据共享上打破京雄两地间壁垒,事关疏解企业搬迁进度。例如,北京在“京津冀+雄安”的基础上,还出台“北京+雄安”政务服务同城化实施方案,推动北京的服务事项在雄安可以办,雄安的服务事项在北京可以办。
随着京津冀三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京津冀+雄安”政务服务平台,三地政务服务的一体化将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资本、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
宋林霖表示,“跨省通办”是一种便捷的政务服务数字化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数据服务的区隔化难题,是打通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改革举措。推进“跨省通办”的可持续发展,是加快政府转变职能、提升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
数据协同还能继续加强
当前,数字中国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随着全国电子政务一体化的持续建设和应用,数据资源共享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众多“堵点”和“痛点”。
新京智库梳理发现,从目前的进展来看,京津冀地区“跨省通办”虽然实现了海量数据的整合,但是业务办理上仍然以代收代办、收受分离为主,与“整体性治理”还有较大距离。这些问题主要是数据共享不充分、办事标准不统一造成的,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数据共享难题仍一定程度上存在。
宋林霖表示,自从2019年出台《京津冀政务服务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京津冀地区加大政务服务改革力度,推动政务服务协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创新做法和经验。
但同时宋林霖也认为,京津冀政务服务的一体化发展也亟须破除:发展不平衡性与属地化管理导致的辖区间壁垒和制度壁垒、合作城市之间办事流程壁垒、数据共享与开放的技术壁垒,主要表现在:平台和数据库互联互通问题,数据的存储、调用和业务系统接口等标准问题,数据共享机制亟待完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的矛盾问题等。
当然,破解数据共享难题,本质上仍然需要从体制机制端破解跨部门协调的难题。对此,刘冰也表示,从不同主体类别来看,政府跨部门协同机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权威为依托的等级制纵向协同模式、以“部际联席会议”为代表的横向协同模式、围绕专项任务开展的条块间交叉协同模式。
“跨省通办的协同更为复杂,不仅需要地方领导达成合作意向,还需要各种层次的联席会议,涉及垂直部门‘条条’数据的业务还需要与国家平台对接或者提出点对点数据需求,因此可能会出现多种模式共存的局面。”刘冰说。
此外,宋林霖也建议,京津冀三地需要加速数据融合与共享。健全数据管理程序制度,对数据权属及流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进行权责划分,对信息收集、共享、储存等予以规范;推动“跨省通办”事项向移动端、自助端延伸,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通京津冀地区移动端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自然人和法人跨省身份互认,将居住证申领、进京证办理、公积金等更多简易高频“掌上办”事项纳入移动端京津冀专区。
新京报记者 查志远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福建霞浦船艇碰撞事故已致2死3伤 事故原因调查中
- 出口民调:小池百合子第三次当选日本东京都知事
- 浙江县域观察:凝聚华夏儿女的黄帝文化如何活化?
- (走进中国乡村)白裤瑶铜鼓舞从乡土走向国际舞台
- 将迎建校70周年 北京舞蹈学院启动70堂公开课展示活动
- 音乐剧《我在时间尽头等你》首演 从荧幕到剧场爱未央
- 海口一露天歌舞厅多人打架 6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江西赣州赴深圳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 现场签约超82亿元
- “本源悟空”上线全球规模最大投资组合优化真机应用
- 大手拉小手 重庆永川“造车”少年逐梦“智能汽车”
- 瑞典最古老游乐园发生过山车事故 致1人死9人伤
- 医美消费莫成冒险游戏
- 溯源六千年,太湖北有最早的“古国”
- 中国传媒大学和群坡教授:“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是公益的新模式
- “排毒大法”千千万 警惕赔了夫人又折兵
- 今年以来北京累计返还超亿元电信网络诈骗拦截资金
- 清华大学:校友朱令去世
- 苏丹一首府城市遭炮击致39人丧生
- 2024年长三角铁路暑运收官 62天发送旅客近1.77亿人次
- (乡村行·看振兴)“钧都”禹州红薯的“七十二变”
- 热门推荐
-
- 杭州:钱塘江“开渔” 江鲜又上市
- 广州人民公园历史文化厅对外开放 全景式展示百年园史
- 今年宁夏计划实施路况提升和特色路项目5652公里
- 安徽黟县获首批“全国文化遗产旅游优秀案例”授牌
- 亚美尼亚议会议长:亚方尚未就是否参加COP29做出决定
- 南澳大利亚州发生4.5级地震
- 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稳定恢复 7月份增速继续加快
- 荷兰破获史上最大规模毒品走私案查缴逾8吨可卡因
-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建成运营
- 演员赵涛获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特别贡献奖”
- 辅助生殖费用可报销 相关行业添信心
- 壅冰冲击致秦晋黄河浮桥断裂 抢险工作正在进行
- 两名德国作家骑行长征路:应来中国亲身感受亲眼看看
- 今年前四月新疆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同比增长逾两成
- 业内人士聚海口为《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建言
- 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商业论坛将在阿斯塔纳举行
- 乌克兰全境拉响防空警报,多地传出爆炸声
- 山西公安开通高考、中考考生身份证制发“绿色通道”
-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坚决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 俄外交部:欧盟对俄制裁不起作用 只会削弱自身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