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宋燕:用好“博物馆热”,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
“虎踞龙盘”“双龙大道”“九龙湖”……春节期间,在南京六朝博物馆三楼的“网红落地窗”上,展示着由南京“龙”字地名,以及龙年祝福语组成的“文字云”喜庆图案。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拿出手机,把祥龙图案作为前景,定格了窗外的夕阳。
宋燕在博物馆行业深耕了35年。她记得,两年前,这扇落地窗一下子成了“南京最美落地窗”,“这扇落地窗不仅是观赏风景、拍照打卡的地方,还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窗口”。
最近,宋燕每天早上打开南京市博物总馆微信工作群,都会看到各个博物馆工作人员上传的游客排队照片,以及精彩的活动照片。
宋燕看到,各个博物馆的活动很丰富,民俗表演舞龙、舞狮、马灯纷纷亮相,许多游客甚至一大早就到博物馆门口排队,“老南京人记忆中的样子又回来了”。
数据显示,2023年南京的游客量为全省第一,相较于全国,江苏省的游客量也排在前列,这是文博行业的担当和使命。南京博物院作为南京的“头部”博物馆,每到节假日,都要提前3-5天才有机会抢到门票。
此外,南京市博物总馆的流量也几乎“爆棚”,去年游客量达到350多万人次,相比于前几年有显著提高。今年的全国两会,宋燕准备把这份文旅行业的成绩单带到北京。
作为文博行业的代表,过去一年间,她积极参与全国两会精神宣讲10余场,把全国两会精神带进学校、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宋燕围绕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主题提交了4件代表建议。针对她所提出的在南京建一座中国长江文化博物馆的建议,文旅部还多次到南京考察,并两次与她当面沟通。这些积极的反馈,让她备受鼓舞。
接待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以及大量“亲子游”“研学游”,宋燕和同事也发现了新问题:“博物馆的展陈设置、灯光明暗度、展柜高低,以及解说词的内容不完全符合小朋友的需求。”
对此,宋燕正在起草代表建议,围绕建设“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制订参考标准,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下一代身上得到更好传承。
目前,许多城市在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应当把“儿童友好型博物馆”的建设纳入到城市的发展规划中。
2023年8月,六朝博物馆《永恒的绚美》希腊时代彩陶及普利亚艺术文化特展,通过3D打印部分展品的形象,提供给盲校的孩子。“让他们去触摸展品,感受形状和大小,在心底感知。”宋燕说,一些盲童通过触摸模型,能清楚地辨别并准确地说出展品的名称。这让宋燕感到很惊奇,更感到建设“儿童友好型博物馆”的任重道远。
宋燕说,现在国内许多博物馆都有“小小讲解员”的志愿者项目,孩子们需要对博物馆进行“通讲”,涉及从博物馆历史到基本陈列。
2019年,宋燕就在思考,这对于孩子们而言压力是否比较大?“有些展厅内容可能要讲半小时以上。”宋燕认为孩子们的承受能力有限,“如果只介绍一件文物,孩子们很容易就上手了。”
2020年,“小青莲”计划正式启动,宋燕和同事商量,选取博物馆里10件有代表性的文物,招募一批“小青莲”进行守护。在启动之初,宋燕就要求,每件文物的讲解词必须通俗易懂,要让孩子们能够理解。这样他们在向游客讲述时,“就能像讲故事一样”。
该项目面向全市10-17周岁青少年,由六朝博物馆“六朝青”志愿服务社负责指导培训。报名通知一经发出,反响热烈,几天时间就收到几十份申请表。经过严格面试,以及开展了系列课程培训,2020年5月1日左右,第一批“小青莲”走进六朝博物馆展厅,开始履行为期一年的六朝文物守护职责。“小青莲”一般会选择在周末或者节假日“持证上岗”。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担任“小青莲”讲解员后,通过这个平台锻炼自己,不仅会主动了解南京的历史文化,更会主动向周围的人宣传六朝文化,“孩子们的状态变了,也更加自信了”。
“小青莲”培养计划已开办4年,约150人入选“小青莲”团队,累计守护文物1161小时,讲解场次796场。
在宋燕看来,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传承好、保护好,并在日常工作中把它们展示出来,这是博物馆人的使命。
作为博物馆人,宋燕说,要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更加贴近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大市民、读者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南京基因”,为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光彩。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实习生 曹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社区防疫志愿者 这份安全消毒指南请收下
- 武铁多举措应对冰冻雨雪天气确保运输畅通
- 南方五省区清洁电源供给格局基本形成
- 让雨滴发电、研究仿生表面……新基石论坛聚焦材料科学“从零到一”
- 全国368个老字号品牌共展风采 上海中华老字号博览会启幕
- 内陆小城如何拼经济? 山西长治屯留建项目、重招商、创环境
- 《具身智能》新书首发 探讨人类创造智能的未来
- 进入流感高发季接种疫苗还来得及吗?中疾控回应
- “钱德勒”之死:一场美国式的“慢性毒杀”
- 拓展“链上”全球化发展新空间
- 北京人艺历史大戏 《张居正》精心打磨再上演
- 当“皇阿玛”张铁林成为话剧导演
- 河南迎跨区机收高峰 多部门联合护航“三夏”生产
- 国际展商回归 厦门国际石材展受瞩目
- 外媒: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入院 接受重症监护治疗
- 第二届中国(西安)国际矿业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开幕
- 老挝政府与中农钾肥签署工业园项目备忘录
- 俄总统普京任命绍伊古担任俄安全会议秘书
- 我国在建最北端高铁首座站房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 竞选集会上特朗普再次承诺:24小时内解决乌克兰危机
- 热门推荐
-
- “旅游+产业”串起消费新场景 为乡村振兴注入勃勃生机
- 感知画质理念受用户认可 海信电视U7K登畅销榜TOP1
- 四川雅安全力做好新一轮强降雨防范应对 已转移避险群众19247人
- 安徽发布3项地方标准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
- 让各领域“测得了、测得准” 去年我国批准建立1135项国家标准物质
- 陕西省发布地质灾害橙色预警
- 山东潍坊农民画画师:以画为媒定格乡村幸福
- 【2024打卡中国】汉风“徐”来 古韵新生 徐州“真办肆”!
- 湖北推进科技创新供应链体系建设
- 美国多地遭强风暴袭击:房屋被掀翻,灾区如“战场”
- “中国-柬埔寨中医药中心”揭牌
- (乡村行·看振兴)退伍军人的驻村帮扶记:“乡村振兴就是我们的新‘战场’”
- 劫匪在智利机场抢劫3000多万美元未果 与安保人员交火致2死
- 第二届海峡两岸陈靖姑信俗文化节开幕
- 从巅峰到低谷再到复苏 “西部电影”发展如何行稳致远?
- 新一代动力电池如何构建产业生态 院士专家出谋划策
- 11月份多项生产需求指标稳中有升——全年主要发展目标有望较好完成
- 中国首座墓葬原址保护壁画博物馆开馆
- 四问“指鼠为鸭”:该怎么罚?如何求偿?
-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倡议建设“创意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