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九十岁西安站:三代职工眼中的车站变迁
中新网西安2月7日电 题:九十岁西安站:三代职工眼中的车站变迁
作者 张远 降莉媛 石芙蓉
“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作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地,西安站在2024年迎来了九十岁生日。
西安站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期间经历多次改造和扩建。如今,西安站已是中国铁路八大枢纽之一,处于中国铁路网中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咽喉要道,担当着陇海铁路、西康铁路、宁西铁路、包西铁路等旅客列车运输任务,是连接中国东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这里不仅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更是见证了中国春运的变迁。
60岁的吴士青是客运值班员,已在西安站工作43年,今年是他在岗的最后一个春运。“我经历了旧站房、80年代站房、新站房三个时期。”吴士青说,以前线路少、车辆少,春运期间更是一票难求,旅客提前一两天就要到车站排队购票。
曾经,“灰头土脸”、嘈杂喧嚣是西安站给人的印象。为了买票,车站外甚至有不少人搭起棚子。有件事让吴士青印象深刻:“上世纪八十年代,陕西只有西安站候车室有两部自动扶梯,许多市民专程前来参观、体验。”
1978年,西安站跨线天桥、东西售票厅、行包库房、贵宾室、6502电气集中设备等站舍设施投用,西安西站、西安东站相继建成,实现客货分流,年发送旅客从1952年的148.81万人增长至580.61万人。
1982年,西安站迎来第一次大型站改工程,门楼上的“西安”二字及立面大钟,至今仍是西安人心中的一抹乡愁,甚至成为西安的地标之一。1984年6月主楼动工,改建后的西安站变成了如今大多数人熟知的模样。
今年35岁的吴瑜,已在西安站北客运车间工作了10年,主要负责为重点旅客提供服务。“刚工作的时候每天能接到重点旅客服务工单15单左右,现在每天能达到160单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旅客们在铁路12306网站、微信公众号和畅行码等线上平台预约‘下单’的。这得益于铁路服务系统不断升级、推陈出新,服务越来越人性化。”吴瑜笑称。
“最初我并不理解这份工作背后的意义,直到帮助了一位患上脑萎缩几乎丧失语言表达能力的老人,转身离开时他却依依不舍地拉着我不肯松手,执意将包里的30个鸡蛋塞给我。”吴瑜坦言,那一刻他不禁落泪,明白了这份工作蕴含的深度。
而最让吴瑜感慨的是,以前乘车需要排队人工买票、检票。如今只需网上购票,进出站刷身份证即可。“以前的临时身份证明需要去现场打印,而现在网上刷脸即可办理。”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西安站虽不是西安高铁“主力站”,但也不断“接入”开行着去往北京、延安、安康等地的动车组列车。
2016年西安站二次扩建工程全面启动,2021年建成投用,内部装修以“大唐盛世古韵长安”为设计理念,运用现代装修手法把古都历史遗迹元素融入站房室内设计中。站线规模由原来的6台11线增加到9台18线,年旅客发送量达4800万人次,运输能力提升2.4倍,成为拥有高架候车室、南北双广场、双站房、多通道、立体化、零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客运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如今,西安站前再也没有“人潮汹涌”的场景。进站口处有行李小推车、幼儿小推车。步入站内,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丝路起点”大厅,惟妙惟肖的壁画描述了“丝路百景图”。扶梯而上,站内两侧摆放着不同时期的火车头模型,让旅客在“穿越”中,直观地感受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变迁。候车大厅内,重点旅客休息室、母婴室、问询中心、便民医护点等一应俱全,候车室盥洗间还摆放着香薰、绿植、洗手液。自动扶梯也从以前的2部增至现在的129部。
不仅如此,站改后的西安站北倚大明宫丹凤门,南靠明城墙。承接着历史文脉,现代文明与悠久历史交融。
2002年出生的王嘉怡是西安站北客运车间检票一班客运员,是2023年铁路新入职的员工,今年也是她第一次参加春运。不同的是,王嘉怡的任务已从“保障”转向了“服务”。
“我主要为旅客提供便捷服务,让旅客安心、温暖出行。”王嘉怡笑称,现在的目标就是践行“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让旅客体验更美好”。
西安站官方数据显示,1934年始建的西安站建筑面积1014平方米,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增长到32.2万平方米;资料记载,1952年的西安站年发送旅客148.81万人,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增长到6845万人次。
2024年春运,西安站预计发送旅客895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22.4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幅38.9%。(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4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超300亿元
- 大使姚敬:传统文化“出海” 婺剧很有代表性
- 国家统计局谈一揽子增量政策: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明显
- 安全配置为何长年“保级”?
- 抗震救灾工作加紧进行 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活
- 纳吉布上诉成功 居家服刑要求将重审
- 中缅边境打洛口岸2024年以来出入境旅客逾百万人次
- 中韩日青铜珍品齐聚国博
- 中国最北滑雪场开启2023年初冬首滑
- 2024年(第七届)驻华使节与商贸企业家新年对话会举办
- 柬埔寨民众搭乘西港特区发展快车走向新生活
- 华为2022年专利许可收入5.6亿美元 公布4G和5G手机专利许可费率
- 全美多地爆发抗议 谴责警察暴力执法
- 中国造房车出口忙 “海外仓”销售模式受青睐
- 2024“投资武汉”全球招商大会签约逾三千亿元
- 九价HPV疫苗扩龄至9-45岁:疫苗没变,为何接种人群能拓展?
- 用镜头发掘“春牛首”之美 全国摄影爱好者春日探访牛首山
- 四川盆地至黄淮有强降雨 江南华南等地高温持续
- 四川雅江县麻郎措镇唐足村然日组境内发生森林火灾
- 闽西暴雨灾区救援进行时:灾后清淤全力展开
- 热门推荐
-
- “朋友圈”再扩容 阿联酋首次作为特邀合作伙伴亮相东博会
- 长篇小说《烟霞里》以个人经历织就时代中国与文化故乡的编年史
- “思乡菜”闯市场 湖南“衡阳鱼丸”香飘海外
- 5G增强版上线 我国首个海上采油平台5.5G站点开通
- 外媒:主动就巴以冲突发声,金砖国家日益“果敢自信”
- 2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内蒙古开启文化互鉴
- 梅德韦杰夫:若美国停止向乌供武,特别军事行动“几天后就会结束”
- 湖南零陵做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 A股或将迎来第二起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
- 中拉合作新动能:以数字经济共绘丝路画卷
- 微光
- 台风“格美”向闽浙沿海袭来 外轮紧急移泊避险
- (经济观察)5.2%凸显中国经济含金量
- 开启中国市场的金色大门
- 王某,已被执行死刑!
-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擦亮专精特新企业金字招牌
- 拿到百亿投资,零跑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带来哪些启示?
- 携带两把刀进入北京环球度假区 一男子被通州警方行拘
- 消防员让出面罩从13楼扛下被困女子 消防站站长讲述过程
- 国家防总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