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九十岁西安站:三代职工眼中的车站变迁
中新网西安2月7日电 题:九十岁西安站:三代职工眼中的车站变迁
作者 张远 降莉媛 石芙蓉
“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作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地,西安站在2024年迎来了九十岁生日。
西安站始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期间经历多次改造和扩建。如今,西安站已是中国铁路八大枢纽之一,处于中国铁路网中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咽喉要道,担当着陇海铁路、西康铁路、宁西铁路、包西铁路等旅客列车运输任务,是连接中国东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这里不仅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更是见证了中国春运的变迁。
60岁的吴士青是客运值班员,已在西安站工作43年,今年是他在岗的最后一个春运。“我经历了旧站房、80年代站房、新站房三个时期。”吴士青说,以前线路少、车辆少,春运期间更是一票难求,旅客提前一两天就要到车站排队购票。
曾经,“灰头土脸”、嘈杂喧嚣是西安站给人的印象。为了买票,车站外甚至有不少人搭起棚子。有件事让吴士青印象深刻:“上世纪八十年代,陕西只有西安站候车室有两部自动扶梯,许多市民专程前来参观、体验。”
1978年,西安站跨线天桥、东西售票厅、行包库房、贵宾室、6502电气集中设备等站舍设施投用,西安西站、西安东站相继建成,实现客货分流,年发送旅客从1952年的148.81万人增长至580.61万人。
1982年,西安站迎来第一次大型站改工程,门楼上的“西安”二字及立面大钟,至今仍是西安人心中的一抹乡愁,甚至成为西安的地标之一。1984年6月主楼动工,改建后的西安站变成了如今大多数人熟知的模样。
今年35岁的吴瑜,已在西安站北客运车间工作了10年,主要负责为重点旅客提供服务。“刚工作的时候每天能接到重点旅客服务工单15单左右,现在每天能达到160单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旅客们在铁路12306网站、微信公众号和畅行码等线上平台预约‘下单’的。这得益于铁路服务系统不断升级、推陈出新,服务越来越人性化。”吴瑜笑称。
“最初我并不理解这份工作背后的意义,直到帮助了一位患上脑萎缩几乎丧失语言表达能力的老人,转身离开时他却依依不舍地拉着我不肯松手,执意将包里的30个鸡蛋塞给我。”吴瑜坦言,那一刻他不禁落泪,明白了这份工作蕴含的深度。
而最让吴瑜感慨的是,以前乘车需要排队人工买票、检票。如今只需网上购票,进出站刷身份证即可。“以前的临时身份证明需要去现场打印,而现在网上刷脸即可办理。”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西安站虽不是西安高铁“主力站”,但也不断“接入”开行着去往北京、延安、安康等地的动车组列车。
2016年西安站二次扩建工程全面启动,2021年建成投用,内部装修以“大唐盛世古韵长安”为设计理念,运用现代装修手法把古都历史遗迹元素融入站房室内设计中。站线规模由原来的6台11线增加到9台18线,年旅客发送量达4800万人次,运输能力提升2.4倍,成为拥有高架候车室、南北双广场、双站房、多通道、立体化、零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客运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如今,西安站前再也没有“人潮汹涌”的场景。进站口处有行李小推车、幼儿小推车。步入站内,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丝路起点”大厅,惟妙惟肖的壁画描述了“丝路百景图”。扶梯而上,站内两侧摆放着不同时期的火车头模型,让旅客在“穿越”中,直观地感受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变迁。候车大厅内,重点旅客休息室、母婴室、问询中心、便民医护点等一应俱全,候车室盥洗间还摆放着香薰、绿植、洗手液。自动扶梯也从以前的2部增至现在的129部。
不仅如此,站改后的西安站北倚大明宫丹凤门,南靠明城墙。承接着历史文脉,现代文明与悠久历史交融。
2002年出生的王嘉怡是西安站北客运车间检票一班客运员,是2023年铁路新入职的员工,今年也是她第一次参加春运。不同的是,王嘉怡的任务已从“保障”转向了“服务”。
“我主要为旅客提供便捷服务,让旅客安心、温暖出行。”王嘉怡笑称,现在的目标就是践行“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让旅客体验更美好”。
西安站官方数据显示,1934年始建的西安站建筑面积1014平方米,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增长到32.2万平方米;资料记载,1952年的西安站年发送旅客148.81万人,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增长到6845万人次。
2024年春运,西安站预计发送旅客895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22.4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幅38.9%。(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千方百计确保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 前10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2.3%
- 福建龙岩:降雪结冰致数百辆车通行受阻,消防员紧急抢通
- 【时事观察】特朗普被起诉或引发三重后果
- 两岸大学生文化交流(影像)周在广州启幕
- 海南岛交通逐步恢复正常 景区陆续营业
- 新冠病毒可能在大脑内引发炎症 “沉默杀手”长期持续杀死神经元
- 今年前5个月上海两大机场跨境电商货量同比增长109%
- 发放1亿多元消费券 “5·19中国旅游日”活动启动
- 广西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 助力春耕备耕
- 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科技基础
- 央行官员:将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 实体经济融资条件会更宽松
- 中国安能转企改革六周年:完成270余次重大抢险战斗
- “大爱北疆 慈善草原行”为17位蒙古国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
- 外媒:菲律宾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辞去兼任的教育部长职务
- 华为高管疑因长跑猝死 非专业运动员需注意啥
- “巴山蜀水迎新春” 川渝将联动推介新春旅游
- 40元为人化妆?成都“爆改姐”意外走红
- 北京房山10家A级旅游景区开放 十渡等景区加紧恢复重建
- 解决好孩子暑期照管问题
- 热门推荐
-
- 福尔摩斯探案体验展在成都开幕 再现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城市文化
- 长三角制造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创新竞赛在沪落幕
- 文物里的国潮丨走进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了解那个一眼千年的城市——洛阳
- 北交所迎开市三周年 上市企业总市值超6700亿元
- 国际观察:原点与起点,乌克兰危机如何破局?
- 发放消费券1000余万元!江西南昌青山湖区解锁文旅商融合新玩法
- 青海市场主体外销收入稳中有增 新材料外销增速达123.4%
- 太原警方破获山西首例“上头电子烟”毒品案 6名嫌犯落网
- 已累计发售5768万张 铁路节前春运车票进入发售最高峰
- 一位比利时人在武汉的“探索之旅”
- 广州逾千套旧村改造复建房摇号分配到村民手中
- 冯仑深夜回应被“限高”,“地产思想家”的退休生活再掀波澜
- 海防科技走进百年炮台:厦门打造“炮台+科技”特色海防科普研学
- 黄金投资持续走热
- 宁夏突破滩羊繁育关键技术瓶颈 双羔滩羊产羔率达到160%以上
- “第二支箭”再助民企融资 政策延期扩容后已发行超330亿元债务工具
- 绿色之行 不止所见!中外青年热议“好city”的北京城市副中心
- 所地共建助力渔业 浙江文成生态“好水”化为共富“活水”
- 《大考》:敏锐的时代叙事,浓厚的家国情怀
- 数字为翼,助力文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