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中国柳编之都”编织忙 畅销海外50载魅力何在?
中新网山东临沭1月28日电 题:“中国柳编之都”编织忙 畅销海外50载魅力何在?
记者 沙见龙
“这条柳编龙高约1米、长约6米,掌托红珠、身披金甲,造型宛若腾空飞翔。”为迎接甲辰龙年,临沭柳编山东省级非遗传承人杨进邦正加紧赶制来自海内外的柳编制品订单。
临沂临沭县被誉为“中国柳编之都”。早在1400多年前,当地百姓就用柳条编制农业生产、生活工具。时下,各行各业都在为迎接新年忙碌着,临沭柳编艺人们则不约而同地制作各式具有龙元素的柳编制品。
杨进邦告诉记者,“柳编龙”制作过程繁琐,复杂的要耗时数月,最简单的也得一到两个星期。除了应对部分订单外,这些作品还将陆续送往各地展演展示,让人们更加了解非遗,感受非遗魅力,“同时也为人们带来龙年祝福”。
提起临沭柳编首次“出海”,年近七旬的杨进邦记忆犹新。“1973年,临沭柳编产品被纳入首批柳编出口计划,当年出口200余套,打破中国柳制品出口空白。50年来,临沭柳编一直‘活跃’在国际市场”。
1978年,临沭组建了中国最早的柳编外贸企业,次年企业出口额180万元(人民币,下同)。拥有良好美术功底的杨进邦,彼时在这家企业负责柳编出口产品设计工作,“那个年代给了我施展编织才华的空间,对这项工作也越爱越深”。
历经千年积淀及近60年产业化发展,临沭柳编已从原来的单一传统器具,变为涵盖柳篮、家具、园艺等数十大类、数万个花色,融合了人文、历史、艺术等更多元素的工艺品、艺术品。
“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喜欢现场挑选货源的英国客商约翰逊是临沭的“常客”。在他印象里,临沭柳编既美观实用、绿色环保,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又彰显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受到很多英国消费者喜爱”。
临沭柳编产品的与时俱进,在朱崇帅的柳编工艺企业里有所体现,这也使企业成为约翰逊最常光顾的地方。“我们从海内外聘请了30多位设计师,主要将废弃柳条等环保‘废料’进行创意设计,制成圣诞树等各种产品,销往法国、英国、德国、荷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朱崇帅看来,柳编手工艺品是原生态的象征,大众对它的喜爱,透露出内心对低碳、环保生活理念的追求,“它能让人们从钢筋水泥、机械式的环境中脱离出来,享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
2022年,柳编企业在临沭已发展至460余家,全产业链实现产值40亿元,年出口10亿套,出口额达22.7亿元,实际业务拓展至76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年均收入5430美元。
企业的“加盟”,让原本流传寻常巷陌间的临沭柳编品牌发展更为“丰满”。目前,临沭柳编企业已注册境内品牌30多个,申请专利360多项,10余家企业在欧盟、美国、日本、香港等地拥有自主品牌。
发展国际市场的同时,临沭柳编也跟随中国电商直播热潮进军“线上”。返乡创业的“90后”陈继华告诉记者,得益于直播的广阔覆盖面,更多人知道了“淳朴的乡村手艺人编出的东西有多好”,同时他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投身到传承、弘扬传统手艺的行列中。
“传统柳编像锄地一样,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正如陈继华所言,在临沭县各村落,几乎家家门前都整齐摆放着金色脱皮柳条;三五女工在柳编加工点边话家常边做活。当地2000余个加工点直接带动近10万人就业。柳编技艺传承也实现了老、中、青、幼全年龄段覆盖,为应对源源不断的海内外订单厚实“家底”。
“临沭柳编工艺品占中国柳编产品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显示了全球对临沭柳编产品的旺盛需求。”2023年,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主席萨阿德·卡杜米(Saad Al-Qaddumi)率队对临沭柳编进行了多次考察,并即将为该县颁布WCC-国际“世界工艺之都”认证。
在萨阿德·卡杜米(Saad Al-Qaddumi)看来,临沭柳编是勤劳和智慧的象征,直击人们内心对自然的纯净追求,也能让人们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一认证除了证明其成就卓越,还想通过认可和赞赏,让这种‘美好’继续传承下去,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地球。”
“柳”下传统手艺,将环保理念“编”入人心。期盼“世界手工艺城市—柳编工艺之都”早日花落临沭,已成为这座被沂蒙山区包裹的小城民众最迫切的新年愿望。(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春走基层)陕西大荔:基层法院绘“枫”景 多元解纷纾民忧
- 科技赋能提升寄递能力 快递业从“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 年终观察:浙江游戏产业何以领跑出海?
- Re:Think2023可持续发展创新周在蓉开幕
- 14岁少年患病毒性心肌炎 医生:儿童心肌炎表现隐匿,需及时就诊
- 一季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8亿元 同比增9.9%
- 清明假期中国“小机场”城市机票提前预订量猛增
- 培育文化贸易竞争新优势
- “用进废退” 何冰选择开掘自己
- 奥巴马夫妇祝贺特朗普胜选 称愿意接受权力和平移交
- 浙江寻亲警官助五兄妹64年后重逢:团圆了就高兴
- 百时美施贵宝两款创新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 国内旅游市场迈入复苏进程 7月订单增势迅猛
- “厦门-尼斯电影文化交流展”在法国启幕
- (新春走基层)“守桥人”的年夜饭:时刻紧绷神经 与家人 “云团圆”
- 率领庞大代表团,“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卢拉来了!
- “如果要实现一个稳定的21世纪,美中必须携手合作”
- 海外网评:美国不应将冲突对抗带入北极
- 专家支招立秋时节健康防护要点
- 9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延续小幅上涨趋势
- 热门推荐
-
- 特朗普考虑设乌克兰危机问题特使,他或担任该职
- 2025第十一届哈尔滨国际时装周启幕
- 2024年网络安全博览会创新成果亮点纷呈
- 装上智慧的“工业大脑”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进入“2.0”时代
- 历史新高!2023年长三角铁路旅客发送量突破8亿人次
-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发生校园枪击事件 致一死二伤
- 山西40条举措稳增长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 2023市场风格摆荡,微盘胜过大盘,2024年谁主沉浮
-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沈阳开幕
- 螃蟹粽、陶瓷粽、面塑粽……来看古往今来的粽子巧思
- “十大行动”助推美丽吉林建设 守护蓝天碧水黑土地
- 好评中国·作品选登:“碳”为观止的天津港,太“慧”了!
- 又一新校区停办,高校异地办学为何“踩刹车”?
- (经济观察)中国保险业再迎“国十条” 明确三大中心任务
- “封口费”一案女主角回应特朗普被起诉:他不再不可撼动!
- 俄2024年秋季征兵结束 13.3万人应征入伍
- 沙尘暴蓝色预警:山西陕西等6省区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
- 突发!拜登离开竞选总部之际 总统安全车队遭冲撞
- 中国工信部:2025年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 “‘Z世代’画像中国”|离开香格里拉时,他恋恋不舍:我是个云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