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航“女飞”张明:从派出所内勤到“空中尖兵”
暴雨后的天空,云雾蒸腾,本不适合飞行。但是张明知道,这一趟,自己必须要去。
2023年8月初,肆虐的暴雨和洪水逐渐显露出消退的迹象,但是桥毁了,路塌了,受灾群众还等着物资药品补给,伤员还急需就医。如果地面行不通,那就走空中。而北京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总队的女飞行员张明和她的战友们,就是架设这道“空中生命线”的关键。
能见度低,时间紧,航线陌生,直升机载重量大,现场几乎没有可供直升机平稳安全着陆的场地。如何找到合适的物资投放地点并选择合适的悬停位置?飞行中的每一个选择都关乎生命安全。
最惊险的时刻,警用直升机高速旋转的桨叶距离高压线只有不到两米,容不得分毫偏差。
但是近千个小时的飞行训练,给了张明底气,也让她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当时我们心中有一个信念,要安全快速地把急需物资送到群众手中,把伤员安全转移到医院。”张明回忆,警航的全体民警当时连续奋战了10余天,运送物资14.3吨,抢运重症伤员12名。
这或许是13年前刚刚走进警营时的她不敢想象的自己。2011年,张明取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后,选择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当时,她还是派出所的一名内勤民警,每天埋首于文案书卷。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变了她的职业轨迹。
入职一年多后,张明得知警航总队正在招收选拔零基础飞行员。起初,张明只是陪朋友去报名。到现场听完宣讲后,她也怀着试试看的态度填写了报名表。
张明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从这一次填表开始,一路从几千个报名的民警中突出重围,经历数轮体检、考察,成为最后站在培训现场的人。
4个月的理论学习和军事体能训练,9个月的飞行驾驶技术学习……身材瘦削、文科出身的张明要在一群比她体力、专业上更具优势的同学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
她晕车,但是抗眩晕的训练她必须扛过去。她已不记得自己吐过多少次,在体能训练时加练了多少次。最后,她练到小腹有了腹肌,身上好多处瘀伤,空气动力学、动力装置学、气象学等10余门工科课程,她全都一点点生啃了下来。
2013年,张明终于正式成为警航总队的飞行员。但是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酷炫的飞行装扮,平日里帅气的黑色皮夹克制服,都只是“面子”。但“里子”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比如,飞机停在半空中看起来很酷,但空中一阵微不可察的风吹过去,可能就会让飞行员前功尽弃。仅仅一项“悬停起落航线训练”,就足够“折磨”。张明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其中一个要求是“飞行轨迹要呈规定标准的下滑线,下滑轨迹要与地面呈规定的夹角”,就需要她练上很久。直到现在,已经非常熟练的张明对训练也从不敢掉以轻心。不管是老手新手,出任务一样要面对特殊的气象、地形等条件,更不必说运载物资、营救伤员甚至在火场、案发现场等附近空域勘查情况等任务,他们必须在平时就做好准备。作为飞行员,尤其是警航的飞行员,他们每个人都深知,要稳妥完成任务,就需要日复一日枯燥艰苦的训练,而后形成肌肉记忆——这只是最基本的。
考验总是突然到来。有一天张明驾驶直升机在山区附近巡逻,出发时气象条件很好,蓝天白云。但是刚进山,风骤然变大,原本透亮的天空出现了一层薄薄的黄色烟幕,随之而来的便是扬沙。沙幕散去,然后又来,经历半小时的反复,最终机组决定,今日必须返航。
地面上的每一次检查,空中的每一个决策,关系到的不仅是自己的安全,还有飞机上的所有战友,以及首都的万家灯火。
“除夕夜的时候,大家都在团圆。我们在空中会看到一些诸如‘春节快乐’的标语。”张明缓缓地说,“在空中巡逻,我也有过年的兴奋感,也想家。但是能守护大家,看到大家在下面平平安安、高高兴兴地过年,我会有那种作为警察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旋翼的声音一直很吵,但是张明的世界始终安静。“我喜欢飞翔的感觉。”做飞行员以后,张明觉得自己的性格都有所改变。“即使不飞的时候,我们心里也有飞行这根弦。”以前在派出所工作时,张明是个风风火火、嗓门大、脾气也冲的人。但是现在,她平日里的情绪几乎一直保持着平稳的状态。就连平时说话,张明的声量都不大。除了日常训练外,她对自己的身体管理也非常用心。
有人问过张明,“女飞”和男性飞行员有什么不同吗?张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答,过硬的技术本领、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精细沉稳的操作、果断的决策能力、积累丰富的飞行经验等,这些对于不同性别的飞行员来说没有区别。但因为怀孕生产,张明曾有一年半的时间没有办法上飞机。育儿带来的身体变化、对工作精力的牵扯也给张明增添了不少困难。
当时归队之后,张明仿佛又一次回到了“从零开始”的状态,心理上面临很大的挫败感。她不断自我鼓励,“我告诉自己一点点慢慢来,别着急”。在训练中,她把每一个动作重新练起。“今天把悬停练好,下次抠下滑线高度,再下次抠速度控制。”张明回忆,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重新细抠、恢复,前后用了半年的时间,这些困难被她一一克服。
因为警种的特殊性,在警航总队,一朝成为同事,几乎就是一辈子的战友。他们彼此以命相托,在空中守护着首都北京的千万百姓。2023年,张明通过了全国警航飞行教员理论考核,她也正式从“徒弟”变成了当年自己师父的角色。在张明眼里,不管是在空中,还是在地面,人民警察都是一样的,“我们的目的都是守护这座城、这些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见习记者 尹希宁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藏族题材电影《阿爸的刀》正式上映
- 市长解读:为何哈洽会将“追光”投向黑河
- (新春走基层)百幅“新年画”亮相海口:与时俱进中 年味依旧浓
- 第十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在京启动
- “文物活起来”:共和国体育文物走进“红都”瑞金
- 广东南澳发生5.0级地震
- 新消费“重塑”全球时尚产业 可持续与AI成未来趋势
- 饶宗颐作品集珍专场拍品全部成交 3件拍品超百万元
- 114名蒙古国白内障患者来华“光明行”
- 江苏“双减”接下来将如何“减”?
- 青岛啤酒:120年守正创新 新征程加力提速高质量发展
- 新茶饮行业逐步迈入智能化时代
- “新朋老友”收获满满,企业期待续写“进博故事”
- 延期毕业 是备选项还是减分项
- 多部门就房地产市场密集发声 在因城施策方面下足功夫
- 多所高校宣布:恢复!
- 今明两天华南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雨势较强
- 报告: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稳步前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加深
- 上海推出商品房“以旧换新”活动 支持居民合理梯度置业
- 龙跃增岁,非遗添香!《非遗里的中国》年度盛典暨第二季在上海启动
- 热门推荐
-
- 重庆警方破获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减肥食品案 涉及全国20余个省市
- 京津冀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对接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额56.7亿元
- 四川珙县发生4.5级地震 暂无人员伤亡等情况报告
- 《金猴宗师:我的猴王父亲六龄童》新书首发
- “天才翻译家”金晓宇新译分享:翻译有艰涩也有快乐
- 预付费式旅游产品,不能从“馅饼”变“陷阱”
- 租金下降、物业重估,老牌港资房企经营承压
- 韩媒:韩最大在野党将再发起尹锡悦弹劾案 拟14日表决
- 广东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启用 实现文物现状动态掌握
- 沈阳: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推进打造抗战历史文化名城
- 财政部:各品类消费品补贴资金兑付得到有效保障
- 央行: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 同比多增868亿元
- 闻“汛”而动 广东多地水域启动水上交通管制
- 浙江“全链条”保护知识产权 锻造创新发展新动能
- 遇见福建:户外联盟沐光而行,登顶“八闽第一峰”
- 四川成都经达州至重庆万州高速铁路首孔箱梁架设完成
- 受台风“马力斯”影响 广铁集团部分列车停运
- 汉魏洛阳城首次发现大型魏晋时期地下水道遗迹
- 国际社会谴责以色列袭击联黎部队营地
- (乡村行·看振兴)药材飘香产业兴 山西襄垣发“药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