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意大利电影人马可·穆勒:“让世界看到中国电影”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电 题:专访意大利电影人马可·穆勒:“让世界看到中国电影”
中新社记者 高凯
“我喜爱中国电影,愿意让世界看到中国电影”,在意大利电影制片人、策展人、电影学者马可·穆勒看来,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值得被看到。
由会林文化基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会林文化奖”颁奖典礼日前举行。“会林文化奖”以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先生的名字命名,每年表彰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事业作出突出重要贡献的中外人士各一位,被称作“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的马可·穆勒先生此番获奖。
颁奖词称,四十多年来,马可·穆勒以选片人、制片人、电影节总监等身份,在世界各大电影节展中助推中国电影,不断提升中国电影的能见度。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始终在用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国际影坛的动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不知疲倦地助推中国电影,为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不断带来开阔的视野,为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作出了卓越贡献。
马可·穆勒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谈及中国电影。他直言,从四十多年前最初接触时就感受到中国电影在情感描摹方面的细腻和出色,感受到十分突出的“共情突破力”。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意大利留学生,马可·穆勒于20世纪70年代在辽宁大学进修大众文学,一位教授对中国古典美学的讲解令他记忆犹新。马可·穆勒由此接触到中国古典美学和审美思想,得到了很多启发,由此,“我一开始看中国电影,就感受到它独特的审美思想,深深被吸引。”
在观摩了众多中国影片后,马可·穆勒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结识了谢晋等电影人,他尤其喜爱谢晋的作品。在他看来,谢晋不仅对当时世界上的各种电影潮流有研究,更将自身对中国传统戏曲、绘画的领悟呈现在电影作品中,其作品极具“东方浪漫之美”。
“中国电影值得被更多人看到,但我知道当时世界上对中国电影的了解几乎是零。”于是,1978年回到意大利后,马可·穆勒积极在欧洲组织中国电影展,译制中国影片,发表文章,出版书籍等,大力推介中国电影及文化。
马可·穆勒曾掌舵威尼斯、罗马、佩萨罗、鹿特丹、洛迦诺等多个国际电影节,把《原野》《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中国经典影片以及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贾樟柯等中国导演推向国际舞台。
“在让西方更好地了解中国电影上,我永远不会停歇。”马可·穆勒表示,自己并非所谓导师,但是只要有机会就非常愿意给出建议,“我会和导演和制片聊很多,怎么在国外推广,怎么去选择海外销售公司,怎么去选择适合相关作品的电影节……”
在对中国电影的持续关注中,马可·穆勒感受到其不断变化的发展脉搏。他认为,当下中国电影人在创作中除了对过去的继承之外,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比如对于地方文化特点的突出,比如方言的运用很明显。”在他看来,这是对中国文化更为生动的表达。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中国年轻电影人开始尝试商业化和大众化的电影,注重个人风格和艺术性。
对于想要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国年轻电影人,穆勒的建议是,继续探索不同的创作方向,表达中国电影对当下时代情感和情绪的感受。(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消协发消费提示:近视能被治愈?别被商家忽悠了!
- 山西电网500千伏以上输变电工程有序复工
- 全国“游购乡村·欢乐大集”宁夏主场活动启幕
- 青春“藏蓝”守护万家平安
- 部分公共场所“救命按钮”失灵 怎样避免紧急呼叫按钮成为摆设?
- 广西云南等地仍有强降雨局地大暴雨 北方降雨铺展秋凉上线
- 当我们谈论癌症的时候,应该看到什么?
- “合伙人”还是“上班族”? 网络直播劳动争议引关注
- 小型飞机遭美军机紧急追击最终坠毁 机上人员信息透露!
- 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 规范零工市场扶持灵活就业
- 哈马斯官员称或与其他团体达成新的停火协议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就《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答记者问
- 澜湄影像:用光影讲述生态 与自然“隔空对话”
- 大选前一天,这国总统候选人遭遇枪战
- 新疆阿合奇县发生5.8级地震 暂未收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 均龄超六旬 成都视障乐队共奏“自强不息”
- 推荐算法是数智时代知识传播的新引擎
- (乡村行·看振兴)“中国太子参之乡”福建柘荣:数字化技术助力“参”生不息
- 超九成受访青年会坚持过年的传统习俗
- 热门推荐
-
- 北京警方通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生纠纷”:双方已达成和解
- 深圳理工大学今年将在粤招收首批本科学生
- 福建宁德大黄鱼“游”进北京 擦亮“黄鱼之都”名片
- (身边的变化)从文博、文创、文艺之热看文化惠民
- 上海引入个体脑功能剖分技术 将开展脑疾病精准治疗
- 怎么买保健品?中消协发布重阳提示
- AWE2024:海信电视以全场景新品 引领未来智慧生活
- “2024爱沈阳”5大主题300余项活动开启沈阳文旅“春的乐章”
- 成都海关签发四川首份中国-塞尔维亚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
- 前7月上海新增首店同比增16.5%
- 商务部:跨国公司普遍看好中国发展前景 愿意在华长期发展
- 浙江文化观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浙江如何创新?
- 青少年少看电子屏可改善睡眠
- 罗星塔重建400周年纪念活动福州举行
- 海南畅通医保异地结算方便“候鸟”老人在琼就医
- 从大国工匠到仁心医者 “青海好人”以榜样传承精神
- 广州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诸多领域领跑全国
- 中国中铁三所研究机构落地雄安新区
- 2024中国经济“驱动力”观察
- 多品类京味图书亮相第三十二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