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供暖季,能源保供有底气
每年冬季,中国北方地区进入采暖季,南方地区居民取暖用电需求攀升,能源保供进入关键时期。
这个供暖季,全国能源供应保障情况如何?煤、电、气等主要能源供应能否满足居民需求?
电力供应总体稳定
最强寒潮来袭——入冬以来,国内多地出现大范围强雨雪天气。气温走低,对能源电力供应和保暖保供带来较大影响。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2023年12月17日,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2.42亿千瓦、用气量14.23亿立方米,分别比上一年供暖季峰值高出8300万千瓦、1.08亿立方米,创下供暖季历史新高。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预计,迎峰度冬期间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但西北、华东、西南、南方区域的部分省份保供压力较大,其中云南存在一定电量缺口,内蒙古西部局部时段存在一定电力缺口,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电力供应较为紧张。
面对极端天气挑战,能源企业加强电网运行检修,确保民生用能稳定。
2023年12月15日夜间,冀北地区气温降至零下30摄氏度。为应对强雨雪天气,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运用卫星预警、无人机作业、人工特巡等立体化巡检模式,对500千伏北京环网、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等输电大通道开展全天候、不间断跟踪巡护。
往南走,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桂林兴安供电局白石供电所工作人员最近忙着对10千伏漠长洲线路机关农村台区配电变压器实施消缺轮换,以确保冬春季用电高峰期间可靠供电。南方电网有关负责人介绍,迎峰度冬期间,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用电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南方电网统调最高负荷预计将达2.17亿千瓦,同比增长9.5%。
“为确保做好迎峰度冬电力保供工作,我们‘早启动、早布置、早落实’。2023年12月中旬出现大范围寒潮以来,密切跟踪气候变化和供需形势变化,积极采取煤电增发、增供天然气、水电短时增发、省间互济支援等措施,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电力可靠供应。同时,做好供电服务工作,主动服务重大项目、产业园区用电需要,最大限度保证产业链供应链、重点行业、重要用户用电稳定,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电。”南方电网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为应对迎峰度冬期间电力负荷增长趋势,国家能源局着力强化供需预警与研判,推动化解局部地区供应紧张风险。杜忠明介绍,国家能源局按照“一省一策”指导电力供应紧张和偏紧地区做好供应保障工作;保障煤炭产量维持高位;推动电源电网项目加快建设;督促电网企业充分发挥电网统筹配置功能;督促各地提升需求侧响应能力,优化有序用电预案并开展实战演练,确保民生和重点用户用电。
煤炭保供量足价稳
迎峰度冬期间稳定的电力供应,离不开煤炭作为“压舱石”的重要保障作用。
在宁夏灵武,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枣泉煤矿130205综放工作面,随着采煤机徐徐开转,大块煤炭滚落在“煤溜子”上,乘着运输皮带奔向煤仓。“2023年12月以来,宁夏进入迎峰度冬关键期,我们加大马力保煤炭生产。这个工作面每天能生产9130吨原煤,产出的煤再运往发电企业和供暖企业。”宁夏煤业枣泉煤矿副矿长梅晓虎说。
在山西朔州,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国内首台无人值守的大型露天矿用钻机24小时不间断运行,每天完成超1200米进尺。中煤平朔集团东露天矿总工程师邵宾介绍,截至目前,东露天矿单日最高原煤产量已突破11万吨。
煤炭生产马不停蹄,保运输也刻不容缓。在河北沧州,大量煤炭在黄骅港港口卸车装船,一派繁忙。2023年12月13日,黄骅港煤炭年下水量较上一年提前9天完成20024万吨,连续4年突破2亿吨大关。
“进入供暖季以来,全国煤炭产量保持高位,日均发电量25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李超说,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亿吨以上、可用26天。全国煤电非计划停运和出力受阻容量处于历史同期较低水平。
国内煤炭生产供应有序推进的同时,煤炭进口量大幅增加,也为保供应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份,全国生产原煤3.9亿吨,同比增长3.8%,增速比9月份加快3.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54万吨;进口煤炭3599万吨,同比增长23.3%。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刘涛表示,目前,煤炭供需形势总体稳定,迎峰度冬期间煤炭价格处于合理区间,电煤库存保持历史高位。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快建设山西、蒙西、蒙东、陕北和新疆煤炭绿色转型供应保障基地,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推动煤炭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煤炭产量保持高位;拓展与煤炭资源大国合作,稳定煤炭进口;紧盯东北、两湖一江、西南等区域,有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区域性煤炭供应偏紧局面。
清洁供暖大显身手
不仅要确保温暖过冬,还要保障“清洁过冬”“绿色过冬”。作为清洁取暖的重要能源,天然气的供应情况备受关注。
在山东,国家管网山东省公司针对烟台威海地区强冷流降雪天气,扎实做好冬防保温各项工作,严防寒冷天气导致设备发生冰堵、冻胀,确保能源动脉安全平稳运行。仅在一周内,累计向烟台威海地区输送天然气1794万立方米,守护沿线群众温暖度过极端天气。整个供暖季期间,进入国家管网集团天然气管网输送的资源总量预计将超1000亿立方米,进口管道气、国产气、液化天然气(LNG)外输、储气库采气规模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将全力保障高峰时段顶峰供应充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天然气生产保持平稳,进口增速加快。2023年1—10月份,全国生产天然气189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1%。进口天然气9651万吨,同比增长8.8%。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司长刘红表示,预计供暖季期间天然气供应形势总体平稳,国产气持续较快增长,进口气稳中有增,全国天然气资源量总体充足,能够保障市场用气需求。
除了常见的天然气供暖,近些年,核能供热、“光伏+供暖”等清洁取暖模式在中国多地推广开来。
全球最大规模燃机烟气余热利用项目近日在中国华能集团北京热电厂投产。该项目新增零碳供热面积750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省天然气8000万立方米,可满足9万多户家庭供热需求。在河北,地下高温水的“热”被提取出来,作为热源供冬季取暖利用。相较传统烧煤等取暖手段,这种用地热能供暖的方式不仅环保效益高,也经济实惠不少。
“地热能是一种存在于地球内部岩土体、流体和岩浆体中,可为人类开发利用的热能。根据埋藏深度,地热能通常分为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这种能源不仅能实现冬季取暖,还能用于夏季制冷。”中国石化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供暖季,中国石化地热供暖能力超950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5%,可为北京、天津、陕西等11个省份的百万余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服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70万吨。
“从供暖季能源保供总体形势看,入冬以来全国能源保供总体形势良好,各项工作平稳有序,群众用能需要得到较好保障。”李超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切实做好供暖季能源保供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廖睿灵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友谊桥”落成剪彩仪式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
- 听见新疆|春日胡杨在生长
- 政企学研西安共议商砼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 浙江诸暨警方抓获一名潜逃21年命案逃犯
- 山西借“数字化”向亚美尼亚民众展示晋国青铜艺术
- CNBC全球科技大会广州举行 聚焦AI、新能源汽车技术革新
- 中国铁路12306已累计售出黄金周车票1.1亿张
- 这个唢呐班,引来近五百人报名
- 从搬家“落户”到开工投产 外商在中国“拼速度”抢机遇
- 特朗普无资格参加大选?美议员欲引用这一修正案
- “痛包”风靡年轻群体 带火潮玩消费
- 重庆将建虚拟电厂助力度夏期间安全可靠用电
-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3)》
- 加拿大军方确定采购一批P-8A“波塞冬”多任务飞机
- 重庆磁器口古镇与马六甲鸡场街缔结友好关系
- 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强势崛起 年产值超200亿元
- 足迹·丝路24小时丨 “一带一路”十年 共建熠熠答卷
- 报告:我国中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总体好于东部地区
- 雍和宫2023年1月1日起恢复开放 每天接待60000人
- “最美乡贤”胡芳:300万字日志背后的助盲故事
- 热门推荐
-
- (经济观察)从数博会看中国数据产业新趋势
- 黄山风景区迎来降雪 迎客松保护措施升级
- 《城市绿度空间遥感》英文版专著出版 入选大学教材
- B站第二届纪录片开放周来袭,3572部纪录片片库免费开放
- 有窗户的画室:潘玉良、周思聪、肖惠祥艺术作品展启幕
- 国家开发银行今年前5月发放交通领域贷款2687亿元
- 福建宁德口岸出口首批新能源矿卡至印尼
- 员工离职“顺走”企业商业秘密获刑
- 26名“海燕”集结“名士之乡” 感受中国创新创业大潮
- 截至6月持有效许可的在哈外籍劳务人员近1.4万人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聚焦金融体制改革重大任务开展调查研究 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
- 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学者与读者共读《拜占庭帝国史》
- 日本宫崎县附近海域发生6.9级地震
- 为应对恶劣天气 武汉市中小学延迟返校
- 《风吹半夏》掀起讨论热度
- 厄尔尼诺现象造成菲律宾农业损失已增至95亿比索
- 浙江衢州江山黄精乌鸡煲:古法药膳的现代演绎
- 塞浦路斯学者:“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强大推动力量
- 世界看两会|多国人士期待中国为全球发展贡献更多动力
- WTO总干事:推行供应链大规模回流效果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