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降温降雪,低温津贴落实再引关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柳姗姗 彭冰
阅读提示
近来,多地开启“速冻”模式。然而,低温津贴等低温劳动保护工作仍存在落实难的情况。专业人士建议,根据地理分布和行业情况制定低温津贴发放标准。
“天儿太冷了,我得找个换电站缓缓脚,不然挺不下去了。”近日,吉林省长春市最低气温零下18摄氏度,下午送完一单外卖后,骑手张帅的双脚被冻得没了知觉。
当天,冷风吹到脸上宛如刀子一般。由于前一天刚下过雪,张帅骑着电动车走街串巷,已经摔了两个跟头。
2023年12月中旬起,冷空气来袭,多地开启降温降雪的“速冻”模式,长春多日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这种条件下,外卖骑手、快递员、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不仅要坚守岗位,还会因恶劣天气增加工作量。
他们的辛勤付出关系到城市正常运转。将发放低温津贴等低温劳动保护做得更好,是对户外劳动者应有的关怀。然而,记者采访发现,低温津贴仍存在落实难的情况。
“骑电动车跑几公里就冻麻了”
“对我们来说,冬天是最难熬的时候,骑电动车跑几公里就冻麻了。”张帅说。
劳动者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易引发冻伤、呼吸系统疾病、关节功能损伤,诱发心血管疾病等。2013年和2015年,我国先后把“冻伤”和“低温”纳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气温骤降,街上行人“全副武装”,看起来很臃肿。连帽围脖、工作服、薄棉裤、大头鞋,每天户外工作14个小时的张帅穿得却略显单薄。
“冬天不敢穿太多,跑下来出一身汗,风一吹容易感冒。”从头到脚的这身装备都是张帅自己购置的,他从没想过平台会提供保暖装备和低温津贴。
入冬以来,长春市下了好几场雪,清雪任务重、时间紧,环卫工人忙得不可开交。55岁的环卫工人王春玲说,环卫工作多是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在干,人员在五六十岁左右,“不大好招人,我们班组现在还缺一个人。起早贪黑地干,凌晨最冷,手脚都是木的,腰酸背疼,实在难受就贴点止疼膏药,还有人靠吃止痛片硬撑着。”
王春玲脚上穿的是一双从小区垃圾箱里捡到的雪地靴。为了保暖,她垫了两双鞋垫、穿了两双厚袜子,还戴上了自己缝制的皮毛一体手套。单位发了工作棉服,王春玲觉得薄,特意在里面加了件羽绒服。尽管如此,还是顶不住刺骨的寒风,“冻麻了”就进街旁小店暖和一下。
“低温津贴?没听说过”
按照2004年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在低温的劳动环境下,用人单位应支付低温津贴。近年来,部分省市尤其是北方地区出台了关于低温补贴发放标准的规定。例如,吉林省规定,每年1月、2月、12月,向连续作业4小时及以上的低温户外劳动者,发放每月200元的低温津贴;哈尔滨市规定,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室外作业的劳动者发放每月最低200元的低温津贴。
“低温津贴?没听说过。”记者在长春市街头随机采访了多名外卖骑手、快递员、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户外劳动者,包括张帅在内的多数受访者表示没听说过低温津贴,也没拿到过津贴。有快递员说只听过高温津贴,有环卫工人干了30多年不清楚有没有低温津贴,有建筑工人表示工作地点和“老板”不固定,不知道该找谁要津贴。
近日的一天下午4点多,长春的天已经黑了,王春玲在垃圾站归拢着垃圾箱和清扫工具,“月底开工资,现在还不知道有没有低温津贴。我才干了一年多,去年是没有的。听说前几年有过。”
低温天气让外卖骑手又爱又恨。“爱”是由于天气越恶劣,收入就越高。张帅介绍,最近,他一天能跑30多单,“多的时候一个月能赚1万多元”。虽没有低温津贴,但每逢恶劣天气,配送平台的部分订单会有天气奖励,每单三五元不等。至于什么情况发奖励、按什么标准发,受访骑手们表示不清楚。
多管齐下保障低温作业劳动权益
记者注意到,根据国家关于低温作业分级的规定,工作环境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摄氏度的作业,即属于低温作业。但对于低温津贴如何发放,并没有明确标准,只是在《最低工资规定》中提到,低温津贴不作为最低工资标准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应另行支付。
在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室副主任王天玉看来,低温津贴难落实的原因,在于冬天南北气温差异较大。“对高温津贴,大家有共识。夏天,全国处在差不多的温度状态,所以能形成一个防暑降温的规定。但对于低温,5摄氏度,在南方算很冷了,但在北方还不是最冷的温度,所以较难形成统一的规定。”他建议,根据地理分布和行业情况制定发放标准,并纳入当地工资构成。
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低温津贴即便被明确下来,仍处于难以落地的尴尬局面。
记者在裁判文书网上以“低温津贴”为关键词检索,搜到56篇相关判决文书。对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低温津贴的诉求,法院多数会因其未提交相关证据,或没有法律规定、未经过仲裁前置程序等原因予以驳回。
例如,在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中,法院认为职工张某某关于低温津贴的诉求,由于国家对低温津贴并无强制性规定,各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而张某某并未举证证明用人单位向其他人员发放了低温津贴,因此对要求支付低温津贴的诉求不予支持。
对此,王天玉认为,应增加低温津贴规定的刚性。同时,针对这种工资报酬相关的权益侵害问题,首先应考虑通过劳动监察的形式进行纠正,其次,工会组织也应积极发挥作用,通过开展调查、维权等工作促进权益落地。发生争议后,要充分发挥劳动争议多元调解机制的作用,形成一张多管齐下的保障网络。
“当然,这笔津贴仅仅是对劳动者在特殊劳动环境下超额损耗的补偿,不是说给了钱就可以让人一直在室外工作,而应该为低温户外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保用品,合理调岗或加以工作时长和强度的限制。”王天玉说。(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韩媒:韩国股市今早将照常开盘
-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曹志安:建好建强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
- 印尼塔宁巴尔群岛地区发生6.2级地震 震源深度40千米
- 中国西南深层煤层气勘探再获突破
- 卡游动漫与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开启系列公益合作
- 陕西首份中国—塞尔维亚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签发
- 特朗普或不参加共和党总统初选首场辩论:“没什么好处”
- 宁夏首个少年警校揭牌成立
- 台风“海葵”或于5日在福建漳浦到广东惠来一带沿海登陆
- 西藏森林消防总队林芝支队巴宜区中队积极开展元旦假期防火专项行动
- 民歌大观第五次走进大理 彰显“苍山歌声永不落”
- 赢得年轻人的心,为什么是史铁生
- 共富路上话民生:如何兜起“稳稳的幸福”?
- 广东今年计划营造红树林2600公顷
- 保护文化生态 传承历史文脉
- 三部门联合发布《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 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在狱中死亡 狱方:散步后失去知觉
- 四川成都首次城市低空载人出行验证飞行顺利完成
- 欧盟称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获得成员国“必要支持”
- 防台风“潭美” 海南34479艘涉渔船舶全部进港避风
- 热门推荐
-
- 美国务卿布林肯抵达以色列 将与内塔尼亚胡见面
- 扎哈罗娃:美国竭尽全力粉饰其在核武领域的不负责行为
- 消费贷打响新年“价格战” 多家银行利率低至3%
- 重庆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4586万吨 成交额突破10亿元
- “秋冻”不能太盲目:穿衣宜薄衣多层
- “迁鸟”云集河南多地 珍稀候鸟越冬迎高峰期
- 祥鹏航空昆明至曼谷往返国际航线将复航
- 重庆城口结束无管道天然气的历史
- 工信部:推动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助力冰雪运动蓬勃发展
- 山东省安委办:对济南“3·15”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挂牌督办
- 焦点访谈丨了不起的匠人 个个有绝活!
- 强对流天气频发,如何避险?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咋来的?
-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第三次彩排 四地分会场首次亮相
- 贵州茅台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34.51亿元
-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开幕 300余项目汇聚非遗大集
- “桃香巴士”在沪发车 以“桃”为媒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 中国首部乡村振兴题材电影《在河之洲》长沙首映
- 俄乌局势进展:俄舰向黑海货船鸣枪示警 乌已修复部分能源设施
- 上合示范区开通经黑龙江同江至俄罗斯莫斯科中欧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