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北弹钢琴走红的58岁建筑工:用铁丝和水泥 亲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钢琴
58岁的老易不会坐地铁,也不喜欢出门,经常一个人躲在深圳东坑村的水湿地公园吹口琴,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吹到《梁祝》,再从《浏阳河》吹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在音乐里,他会想起1000公里外的湖南岳阳老家,那里山清水秀。年轻时,他的口琴吸引了镇上无数追随者,包括他的妻子。
今年4月老易因“华强北建筑工人弹钢琴”视频意外走红。视频中,黑白琴键在老易黝黑的手下跳动。身上是他刚下工还没来得及换的橙马甲、安全帽和沾满泥土的胶鞋。
拒绝许多热心人士赠送钢琴后,老易今年从拆迁工地捡回一架破钢琴。他就地取材,用工地上的铁丝和水泥,打造了一台属于自己的水泥的琴。
老易觉得,这不是最完美的钢琴,却是最适合他的钢琴。
1 又见“老朋友”
采访老易是在今年12月15日。老易的儿子易文理带我们上工地找他,在跑空两个地方后,终于看到了老易一行人。
12月中旬的深圳,老易依然穿着短袖和红色马甲,和两个工友一起在路边抬升加固井盖。他不到1米7,在深圳工地干了十几年,皮肤被南方的太阳晒得黝黑。
因“华强北建筑工人弹钢琴”视频走红后,湖南华容老家一位老板曾给老易谋了一份保安工作,还在公司一楼大厅放了一架钢琴让老易弹。但老易坐不住,一到周末,他就回工地打临时工。干了一个月多后,老易辞了保安工作,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工地上。
老易第一次闯进大众视野是在2023年年初。视频中,黑白琴键在老易黝黑的手下跳动。身上是他刚下工地还没来得及换的橙马甲、安全帽和沾满泥土的胶鞋。老易那一次弹了10几首钢琴曲。这是儿子易文理30多年来第一次看见父亲弹钢琴,以前他知道父亲会一点乐器,但没当一回事。
老易回忆,当时他和工友中午收工休息,在路边看到一位老板在指挥卸货,是一架新买的钢琴。“我远远看了很久,还是不好意思地上去问,能不能让我弹一下。”老易心里打鼓,“没想到老板人也很好,说琴买来就是弹的。”
新钢琴黑白键上的保护膜还没拆,老易轻轻撕下,坐在路边弹了十几首曲子,“内心受到很大震动,那个心情我也说不出来,但是很舒服的感觉。”老易回忆。
40多年没碰过钢琴了,只有老易自己知道,钢琴一直在他身边。听到电视的音乐,路边广播喇叭传出的歌,他就在桌上、被单上、裤子上,在任何随处可见的地方敲击,默记下旋律。
老易真正出圈是今年4月份在华强北街头演奏。收工早,老易一行人陪一位小工友到华强北换手机,工地马甲、安全帽也都没来得及换。等待之余,老易注意到地铁站旁放着的公益钢琴。老易觉得自己是乡下来的,有些格格不入,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才坐下开始弹奏,“开始有点紧张,弹着弹着就好了。”
在人来人往的深圳大街上,老易弹了《梁祝》《致爱丽丝》《恋曲1990》几首老歌。不用看谱,旋律都记在老易心里。许多路人为之驻足,他一下子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儿子易文理把视频发到网上后,评论铺天盖地,点赞较多的一个评论是“三两碎银让一个钢琴家变成钢筋家”,也有网友评论“这双工人的手,可筑神州大厦,也可奏华夏乐章”。
2 生活背面的音乐梦
走红是突如其来的。在五一劳动节当地住建局举办的“致敬最美建设者”活动之际,老易受邀到光明区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演奏钢琴。下车瞬间,老易环顾四围,发现自己几年前曾在这里干了3个月钢筋水泥工。那时候的老易,不知道这里是音乐厅,更不知道未来还将在自己修建的场馆内演奏。
光明音乐厅的钢琴是雅马哈的,老易不懂得牌子的好坏,但他记得弹第一个音时就觉得“很舒服”,三角琴比他工地上的宿舍还宽。“妥妥的乡巴佬进城,我活了50多年,还没见过这么好的钢琴,这么豪华的音乐厅。”老易笑着回忆。
落座,一首他最喜欢的《梁祝》开场,底下60多位工友是老易独特的听众,老易记得,“所有工友都给我鼓掌了,眼睛齐刷刷看着我。”换场参观时,工友们从台下经过,喊了几句“老易走了”,老易仍继续弹琴。他已经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又一个人弹了十几首曲子。
钢琴是老易睽违40多年的老朋友了。老易十一二岁的时候,华容县城的姨妈家给表哥买了一架钢琴。他喜欢钢琴发出的声音,隔三差五就往县城跑。两三毛钱的车费,50里路,还是上小学年纪的老易跑了两年多。他和母亲说想学音乐,家里没钱,老易的音乐梦就此破碎。老易也理解,那时候家里五六口人,最穷的时候只剩下一元钱可以花。
没学钢琴,老易买了一把口琴,两元钱一把。几天就学会了,第一首曲子吹的是《东方红》。
再后来,音乐梦被老易放在了生活的背面。现实生活是结婚生子,外出打工,在深圳流水线工厂和工地忙活,几十年的日子一晃就过去了。
3 水泥的琴
今年4月底老易走红后,十几个好心人说要给老易送来钢琴,包括工地的包工头、老家公司的老板、北京的热心网友,但都被老易拒绝了。老易这样解释:“一个是不好意思,一个是不想不劳而获,我还有力气做事。”他的妻子也在深圳给人当保洁,不太懂音乐,却也支持老易的梦想,老易两口子商量过,慢慢攒钱,今年年底就可以买一架二手钢琴。
令老易惊喜的是,琴比预料中来得早。今年9月底,在拆迁工地干活时,工友发现了一架废弃的钢琴。他们喊来老易。钢琴破损得实在太厉害,老易随便点了几下,只有几个键能响,再然后,他把这钢琴捡回了宿舍。
国庆期间,因为台风“小犬”不出工,老易一口气看了3遍电影《钢的琴》,这是网友推荐他看的。看完后老易心中老是琢磨琴的事情,最后下决心,看自己能不能修好。
包工头王总听说后,帮老易请了一个调音师。调音师说,从没见过这么老的琴,修好概率不大。许多零件已经老化,挂不住弦。低音弦张力大,调音时随时会断掉。好在琴的音板不错,让老易先换零件试试。
琴修了近2个月,一共88个琴键,老易每天下工回来就拆下,一个一个用粗砂纸打磨,再贴上上海粉丝送的新琴键贴。零件基本都被换了一遍。钢琴的几面木板朽了,找不到合适的,老易就地取材,从工地上和包工头要了点铁丝和水泥,给琴砌了个水泥顶和水泥挡板,再涂上油漆。来来回回几十天过去,同住的工友和儿子易文理都失去了耐心,只有老易还在捣鼓。
今年12月初,又请调音师调好音后,老易的琴终于复活了。“这或许是世界上第一台水泥砌的琴。”许多网友在视频下这样赞美老易的琴。
修琴期间,因为怕打扰同住的工友,易文理在院子隔壁给老易新租了一间小房间,10平方米左右,刚好可以放下老易的琴和床。床与琴之间不到1米,老易觉得,这是他这么多年与钢琴最近的距离。老易心满意足,每天下工后,他都要坐在这里弹上两个小时。
“生活方面比以前好多了,在工地上干活也更有劲了。”老易感激外界对他的支持,而他的音乐之路未完待续。他想,如果以后工地的活干不动了,他就把琴运回湖南老家,在乡野、在田埂,继续弹。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蔡晓仪 摄影记者 王红强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商事制度改革赋能 杭州市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加工要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污染
- 去年广州新发现古墓葬532座
- 如何应对更隐匿的奥密克戎病毒
- 热带低压“格美”进一步减弱 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 财政部:决定开展国债做市支持操作
- 中马“两国双园”一批项目签约 协议总贸易额近430亿元
- 中新教育|未来设计师带你解构未知 天津大学举办第十届设计年展
- 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上升 专家聚焦患者未尽之需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阿根廷推迟偿还约27亿美元到期债务
- 人脑类器官有了“跨物种整合”模型
- 第三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部实现督察进驻
- 网络渠道“眼见”不一定为实 防范“AI换脸”诈骗行为
- 中新健康丨14国科学家联合倡议开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二期
- 引领未来智慧厨房新风尚,海信冰箱AI技术惊艳亮相CES 2025
- 马来西亚启动第二个5G网络运营商遴选
- 专访蔡志忠:用漫画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 中国企业将在COP28设光伏主题场馆
- 上半年北京GDP同比增长5.4%
- 郑炜昊解读《山海经》 “青春北京大讲坛”春季开讲
- 热门推荐
-
- 小区门口“摩的”扎堆交通混乱
- 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活力持续显现
- 同一民宿在不同平台预订为何价格差距大?
- 相约进博 共享开放
- 山西屯留培育高素质农民 “土专家”“田秀才”支撑乡村振兴
- 广州暑运客流高位运行 白云机场口岸日均出入境3万人次
- 日媒:袭击日首相官邸的嫌犯或因不满选举保证金制度
- 临近开学 文具盲盒成“刺客”?当心别“刺伤”了孩子!
- 前三季度消费拉动作用显著 专家称四季度消费后劲可期
-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市场前景广阔
- 浙南山村,一场“读书之约”何以坚守八年?
- 想要身体更健康?一定不要忽视力量锻炼
-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廊坊正式上线
- 以色列无人机袭击伊朗军工厂,五角大楼:美军没参与
- 释放“西引力” 西安聚力打造智慧产业新高地
- 拼多多继续推动“百亿减免”计划,先用后付订单服务费全部降至6折
- 加拿大曼尼托巴省一住宅发生枪击案 致3死2伤
- 报告:CBD成为中国创新消费模式、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引擎
- 中拉合作谱写亚太发展新篇章
- 广西专科护士坚守临床一线 研发专利助力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