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小村庄震后即景:村民舍身互救 体会国家强大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陈家村3社的遇难者中有3个不到10岁的孩子。这个村庄距离震中仅几公里之遥,是积石山6.2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25岁的村民丁小龙最先发现祖孙四人被埋在废墟下:一个奶奶,两个孙子,还有一个外孙,这3个孩子都只有几岁。当时,大人被压在炕的最外面,3个孩子被压在最里面的炕角,一个孩子是趴着的,另一个孩子是平躺的,还有一个孩子侧着身。
当时,地震刚过去10分钟左右。丁小龙使劲大声喊祖孙四人的名字,没有回应。他就开始徒手刨,边刨边喊。
当时,丁小龙刚将同村的一个姐姐和她的两个孩子接到自己家里,余震不断,一个女人很难支撑。刚到家,丁小龙就接到了在外地打工的邻居的电话,因为他母亲一直不接电话,请丁小龙帮忙过去看看,他口中的母亲正是废墟下被埋的大人。丁小龙跑过去一看,“房子平了”。
零下十几摄氏度徒手挖人
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时,窗户震动的声音最先传进来。丁小龙不知道是地震,还以为是猫在“跑酷”。他打开门确认,一眼看到房子塌了,“赶紧跑!”他大喊。柜子里的毛毯被晃下来,差点砸到才几个月大的孩子,妻子马秀花吓蒙了,但她把孩子紧紧护在了怀里。跑出来后,才发现马秀花没穿鞋,婆婆又回去帮她拿了双鞋。
安置好母亲、妻儿,丁小龙又把家里另外4位老人安置到院子空地的安全地带。4位老人分别是70多岁的爷爷奶奶,和90岁的大爷爷、大奶奶——他们是爷爷的哥哥、嫂嫂,没有子女,是村里的五保户。20多年前,父亲就开始照顾这两位老人,现在丁小龙担起了这份重任。
刚发现祖孙四人被埋的前几秒,丁小龙吓得不敢走路,呆了几秒,他才冲过去挖人。一个约1米长、40厘米宽的水泥板砸在了床上,房顶的木头也砸了下来,被压的人身上都是泥土和砖块。地震时,有的村民连衣服、鞋子都来不及穿,更别提拿出一些工具,只能用手刨。
一个人挖一片废墟,力量太过渺小。他跑到马路边喊:有人被压在下面了,快来帮忙!再折回垮塌的房子前,他的腿开始发软。19日00:15,不少人赶了过来,一起挖。时间就是生命,0:27,他开始给陈家村3社社长打电话寻求更多支援,3分钟后终于打通。
陈家村3社的00后村民苏学栋是从上一个救援现场赶到这里的,当时,已经有不少人在挖了,他和哥哥也加入进来。
地震时,苏学栋是被老婆推醒的。老婆抱着1岁多的孩子站在炕角,房子不摇了,他们就立马跑了出去,也没顾上拿手机。哥哥就来喊苏学栋去救人,表哥表嫂的女儿被困在了房下。
表哥家木头结构的房子坍塌严重,但正是这些木头让他们捡了条命。掉下来的木头支住了砖块和泥土,表哥和表嫂没有受伤,他们的女儿被一块不是很重的木板压住了,清理了木板上的泥土,抬走木板,孩子被救出来,经过检查,只受了轻伤。
然后,哥哥在群里看到了丁小龙的求救信息,就和苏学栋两人跑到300米之外去救人。
挖土、搬土、搬运木材……这片把祖孙四人埋在下面的废墟上,最多时有20多个人同时在救人。
救援队来之前,八成被埋村民已被救出
第一个被搜救出来的是大人。丁小龙回忆,大人被拉出来的时候,她的腿像麻花一样拧了起来,人已没了生命特征。
3个孩子在炕的最里面,救援时间比大人更长。第一个小孩的头最先露了出来,这也让他们更着急了。当天晚上气温零下十几摄氏度,瓶装矿泉水都冻成了冰棍,很多人半夜跑出来衣服穿得少,手也冻僵了,增加了徒手挖人的难度。但人命关天,大家都很着急,距离大人被挖出来10多分钟后,第一个孩子被挖了出来,已经没了生命体征。
马占山就是这时候赶过来救援的。之前,他刚救了一对母女。
“快来人,快来人。”地震后,马占山听到邻居家的小孩求救。他跑过去,看到孩子没穿衣服,邻居家的房子“平”得和地面差不多,小孩说,他的妈妈和姐姐被困在下面,后墙的砖和屋顶的木头掉下来,压在了她们身上。
当时天漆黑,根本看不到人影。墙和掉下的房梁形成了一个斜坡,蹲下去能看到有个空隙,马占山就伸手去够人。他先摸到了小孩的头,并摇了一下,头软得像左右摇摆的气球一样,这把马占山急坏了,一直喊:“你还好吗?”但一直没有回应。他便开始刨砖。但独木难支,他便在村里的群里寻求支援,又过来五六个人一起救援。
“确实是这个木头救了她的命。”马占山和弟弟把压在小女孩身上的3块砖石挪开,把她拉了出来,小女孩开始大口大口喘气,嘴里还在淌水,还活着。马占山估计,“如果再晚两三分钟,可能就没了”。又刨了一会儿,母亲也被救了出来,还活着。
马占山走出来,打开手机一看,还有人在求救,正是丁小龙,请大家救那被埋的一家4口。
马占山一赶到现场,就蹲下来开始挖。挖了一阵儿,余震来了。他便往家跑,去看两个孩子、妻子和父母,心里害怕“去得晚的话,看不到了”。好在他们没事。
那一晚上,余震不少。马占山的女儿惊吓过度,一地震,女儿就乱跑,好像她的脑海里只有一个概念:跑。晚上睡着了,一边做梦,一边大喊大叫。
余震发生时,正在现场救援被埋的祖孙四人的苏学栋他们,赶紧退到一块空地上。他看到,一位正在救援的村民接到消息,说他的孩子受伤了,这位村民的眼睛当时就红了。然而,余震一过去,苏学栋他们就又回去挖人了。
余震不断,有的房子还在噼里啪啦地倒,没倒的墙也晃来晃去,随时有倒塌的风险。于是,两个村民推着墙,防止倒塌,其他人继续刨。
凌晨1点左右,四人的遗体都被找到了,都遇难了。
来不及悲伤,他们又跑到下一家救人。距离上一家300米的地方,还有人被困。地震时,这户人家的妻子和孩子跑出来了,丈夫没跑出来。他们刨了10多分钟,把人从废墟里挖了出来。
12月19日凌晨2:30左右,陈家村3社的几名遇难者都被村民挖出来,并抬到了路边。一位村民说,专业救援队来之前,他们这里80%被埋在下面的人都被村民救出来了。
之后,他们跑到陈家村的其他社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他们去的时候,其他社的多名遇难者也已经被村民挖出来了。
地震后不久,救援队就进了村,这让马占山感受到了“中国速度”。越来越多的救援队和人民子弟兵来了,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救人、搭帐篷、搬物资……老百姓需要什么,他们就做什么。马占山说:“不是遇难,不知道国家的强大。”
村里老人带孩子的情况不少
遇难的祖孙四人的亲属回来了。村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陆陆续续回来了。
平时,这些年轻人天南海北去哪里发展的都有,村里留下的老人和小孩很多。现在他们又从天南海北赶回来了。丁小龙说:“家都没了,哪还能上好班?”
丁小龙在当地的一家五金店上班,他不能离家太远。妻子和母亲在家里照顾4个老人和1个几个月大的孩子,丁小龙得守着他们。他每月工资4000多元,每月花销至少3000元。家里一旦有事,就要拉外账。
去年,丁小龙结婚,包括彩礼一共花了35万元,其中,大部分是借的。现在,他和父亲还掉了10多万元,还欠10多万元外债。
丁小龙的父亲在外地一家电子厂打工,一听到地震的消息,就要往回赶。丁小龙没让他回来,家里有他照顾。他告诉父亲:“你回来了,我们家收入就没有了。”
村里的房屋损坏严重。丁小龙家老房子的裂缝有七八厘米宽,新房的裂缝也有一两厘米宽,但新房上面的砖掉得多。他家的10余间房子是多年建起来的。其中,6间最老的房子已有二十五六年,另外4间是19年前建的,两间最新的大房子是七八年前建的。
在一众损毁严重的房子里,马占山的房子算是特别的存在,他的房子还能住人。之前,修房子加上装修,他花了110多万元,他家的房子算得上村里的“豪宅”。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他,咋在房子上花了这么多钱。现在回想,马占山觉得这笔巨款像是给自己和家人“买了保险”。
马占山说,埋着祖孙四人的房子已经老化了,本来要修。但三年疫情,那家人没挣到什么钱,家底也逐渐被掏空,就没修。奶奶带着孩子们在老家,孩子的父母在外面打工挣钱。
在丁小龙一家人的眼中,遇难的那位奶奶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平时,除了带孩子,有时候,她还会去别的地方给别人做饭挣钱。虽然两家住得很近,但丁小龙的妈妈上一次见到她还是一周前。
当地,老人留守在村里带孩子的情况并不鲜见。当地年轻人结婚早,生下孩子后,丈夫往往会外出务工挣钱,妻子和婆婆就在家里照顾孩子和老人。
马占山结婚也很早,今年刚30岁出头,孩子已经10岁了。他说,“我们都不知道孩子是怎么长大的,大都是父母照料。”
“人现在好着,其他的慢慢来”
震后5天,丁小龙搬了4次“家”。
他们一家人先是住在一个靠墙的小帐篷里。当时,余震不断,他总担心墙会塌。后来,又搬到了一个空地上的大帐篷里,没有床,年事已高的老人冻得受不了。12月21日,有人给他们捐赠了一个活动板房,他们把板房安在自家房子附近,方便从家里拿点御寒物资。
12月22日,村里空地上安装好了几百家活动板房。丁小龙看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时说,他们马上要搬到那里。
丁小龙说,现在住的也行,吃的不缺,缺的是老人和小孩用的东西。孩子需要尿不湿,老人最缺的是药,他的奶奶有脑梗塞,不能断药;爷爷的心脏不好,还有气管炎、高血压等问题,也需要药,“这些物资紧缺”。
食物很充足,但水果很稀缺。12月22日,马占山从店里搬了很多箱水果,送到村里的安置点,送给乡亲们吃。
马占山与另外10位合伙人在当地开了5家店,其中3个菜店、两个水果店。地震后,他们将店铺简单整理了一下,已经扔掉了11桶损坏的物资,很多是调料品,几家店损失上百万元。
12月22日晚,丁小龙的眼睛依然布满血丝。震后前两天,他一直睡不着。刚睡着,余震就来,地震当天的救援场景也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他也不敢走旁边那条小路,尤其是晚上。震后第三天,他终于睡了一个整觉。
各种各样的救援物资正在不断运往灾区。
村里的安置房已经搭好了。12月21日,陈家村的安置点多了一个帐篷,专门用于在里面做震后心理援助等,马占山把女儿送过去了。当天晚上,女儿就不说梦话了,也不大喊大叫了。
谈到下一步打算,马占山说,“人现在好着,其他的慢慢来。”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李隽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宋元海丝宴”亮相国博 让烟火气从典籍中“升”起来
- “中国荔乡”广东茂名荔枝月饼成消费者新宠
-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带来哪些实惠
- 今年首趟青甘藏大环线旅游专列进藏 游客将游览拉萨林芝日喀则三地
- 啥?这些是绣出来的?
- 山西大同一中巴车侧翻 致4死6伤
- “智场”时代 “人心”就是生意
- 山西介休向“绿”而行 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韩媒:韩国客机事故已致62人遇难
- 金鸡湖美术馆十年:打造国际化与开放性的时空优势
- 中国专家:人偏肺病毒不属于新毒株 亦非当前优势病原体
- 台风“摩羯”已登陆海南广东 华南云南有强风雨
- 广东阳山旱地西洋菜畅销大湾区 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 广州黄埔汽车“智造出海”构建产业新格局
- 国家发改委:确定北京市延庆区等10个地区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 泰国国会上议院议长蓬佩:泰国愿意与四川保持密切合作
- 助力夏粮收购“钱等粮”
- 2023年春节档破67亿元收官超越上年
- 欧美多国爆发抗议浪潮 巴以地区冲突引发“蝴蝶效应”
- 北京进一步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2成
- 热门推荐
-
- 广东省两会推动低空经济“高飞”
- 潍烟高铁全线铺轨贯通 串起山东半岛北部海岸线
- 浙江省防指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至Ⅲ级
- 武广高铁高标运营提速湖南“融”湾进程
- 云中锦书丨从“汉语桥”冠军到爱穿旗袍的主持人
- 华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泰国教育部联合发起绿色教育合作倡议
- 整装最美工匠|售后管家苑彦举:交付只是起点 服务没有终点
- 商家宣传嫁给有钱人要有奢侈脸被罚
- 解锁新场景新玩法 各地“秋冬档”特色文旅活动掀起消费新热潮
- 降温区域向南推进 南京上海杭州等地明晨气温将创今年立秋来新低
- 河北燕郊爆燃事故已造成2人死亡26人受伤
- 晋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深化两地合作、助企“抱团出海”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绘本大系》等将推出马来文版
- 土耳其称“消灭”两名库尔德工人党领导人
- 多地允许无症状和轻症做好防护上班,抗原试剂“一盒难求”局面或将扭转
- 小物件“讲述”亚运故事(西湖走笔)
- 经典复排版彩调剧《刘三姐》在京上演
- 韩国爱宝乐园双胞胎大熊猫幼崽满月 园方公开满月照
- 江西南昌:小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 美国一男子因参与“国会山骚乱”事件被判14年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