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北京时间12月22日11时27分将迎来冬至,它既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素有“冬至大如年”一说。
冬至的产生,源于古人对天文气象的观察。
《礼记·夏小正》中描述写道:“(十一月)陨靡角,日冬至,阳气至始动。”
意思就是冬至太阳开始往北移,北方的阳气逐渐回升。在古代,我们的祖先通过观天象,来感知气候环境的变化,来对日常生产活动做出安排。
“冬至”这个词,很早以前就出现了,殷商先民在甲骨文中以“南日”“日南”“至日”等称呼冬至。
虽然是周朝的新年,但是周朝并不是单独过冬至,“因为冬至原来在古代,它其实在汉代之前,它相当于是跟春节差不多一样的地位,也就是说汉代之前在没有用夏历的时候,周历的春节它其实就是冬至。”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赵李娜副教授告诉记者。
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有些地方至今还流传着冬至祭祖习俗,甚至还有“冬节不回家无祖”的说法,意思是无论你离家多远,冬至这天也要赶回家祭祖,否则就没有祖家观念。
古人的“黄金周”在冬至
《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意思是说冬至节气这天,是一个全国放假庆祝的日子,就连文武百官都要放假休息。
唐代冬至不仅有着同元旦齐平的地位,而且也有着同元旦一样的节假日时长,据郑馀庆《大唐新定吉凶书仪》载:“元正日、冬至日,右已上二大节,准令休假七日,前三后四日。”七天长假,堪称为历代冬至假日之冠。
宋人过冬至如同过年一样热闹。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一种博戏),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节,宋人添置新衣,备办饮食,祭祀祖先,相互赠礼,朝廷允许各种娱乐,简直堪比过年。甚至,由于冬至与元旦相距不远,而人们在过冬至节时挥霍甚巨,以至于过年时财力紧张,所以民间有“肥冬瘦年”之说。冬至前夜,被称为“冬除”,据说是仿除夕的“岁除”之称,两者并称“二除夜”。
数九寒天
冬至虽然是古时庆贺往来的吉日,却也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即将到来。到了冬至,也就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数九”是用来记录寒冷天气的一种方法,根据民间的算法,数九是从二十四节气冬至逢壬日开始算起,也有说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当数到九个“九天”,也就是数完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还有很多谚语,比如“春打六九头”,是说“立春”一般都在“六九”的第一天。
而文人雅士则把“数九”玩出了很多花样,既雅致,又有趣,例如不同样式的九九消寒图,游戏规则基本一致:以冬至为起点,每日在图上涂画一笔,或再简单记录当日的天气或心情,以此计算冬季寒冷的时日,直至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屋内画纸涂满,屋外寒意消散。这是一个充满着传统诗意生活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蕴的游戏。
梅花版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一九,一朵对应一天,其口诀是:“上阴下晴雪中心,左风右雨两分明;九九八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耕作勤。”
文字版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画,共八十一画,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归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便宣告完成。
“饺子”还是“汤圆”?
冬至之“大”在于饮食之丰盛。冬至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典型的时令节物包括馄饨、饺子、汤圆、糯米饭、面条、羊汤等,以求“扶阳抑阴”、身体康健。
在中国北方地区,一直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冬至吃饺子还有说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汤圆是南方地区最常见的一种冬天食物,且有着诸多美好的祝福之语。“圆”,也就是团圆、美满的意思。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大抵意思就是指当家家户户都开始在做汤圆的时候,就知道冬至要来了。此外,在民间,还流传着冬至吃汤圆,就表示增添一岁的说法。
“当有一些重大的节气跟节日的时候,南北方基本上都是各自用这种认为是最高礼仪的食物来对待这个节日或者节气。”赵李娜表示。
现代人如何过冬至?
到了两千多年后的现代,冬至的很多习俗依旧保留至今,不少人也开始重拾古人数九的乐趣,也有人在冬至普及养生常识。
“大家会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些关于冬至的文章。”赵李娜对小新介绍,“里面会有一些对于冬至的普及,包括冬至的传统文化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冬至如何养生等内容。”在她看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也要传承传统文化,而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这些传统文化其实就体现了我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
作者:李秋莹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五台山景区发公告:即刻停止售票
- 外媒:美国加州发生5.3级地震 洛杉矶有震感
- 创新高!冰雪季铁路客发量突破1000万人次
- 揭黑沦为生意?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亟须多点发力
- 如何做好节能降碳这篇大文章
- 台风“普拉桑”携风裹雨 受“列车效应”影响上海普降暴雨
- 第十六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发布“北京倡议”
- 湖北五峰迎采茶季 茶农茶企抢“鲜”促增收
- 春晚舞蹈演员赴红其拉甫边检站“快闪”庆新春
- 京藏企业共同探讨西藏营商环境优化
- 去年北京“三公”经费“瘦身”过半 新增免减退缓税费超2000亿元
- 浙江杭州举办“同心大讲堂” 共话网络文学传承与创新
- 从“在线”到“在场” 央美毕业季魔方眼之夜开拓“云观展”新思路
- 专家称需关注老年群体流感:疫苗仍是最有效预防手段
- 菲律宾6月份失业率环比微升至4.5%
- 第六届铁路正能量“五个一百”优秀网络作品(平台)发布活动在京举行
- 旅行社恶意“甩团”致数百游客滞留 前员工揭套路
- 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500家上榜企业上年度利润总额超6万亿元
- 境外媒体述评:中国经济反弹对全球复苏贡献愈发明显
- 黑龙江:2024年春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破亿创历史新高
- 热门推荐
-
- 广西打通水铁联运新通道 南广高铁跑出粤桂发展“加速度”
- 河南洛阳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Ⅱ级)预警响应
- 中欧班列(武汉)新添俄罗斯方向新线路
- 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京津冀等7省市有雷暴大风或冰雹
- 专家提示警惕中晚期早产儿神经发育风险
- 工作人员粗暴对待来访群众 太原中院:已解聘
- 全国主流媒体青海海东行:探访该省最大民间博物馆
- 江苏太仓东林村:一座零碳示范村与它的生态循环农业
- 海南自贸港首单“保税→非保税”区内直转业务落地
- 2023年云南非公企业百强榜揭晓 13户企业营收超百亿元
- 海南省气象台发布海上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 市场升温,高雅艺术推广如何“趁热打铁”
- 摩洛哥强震已致2122人遇难数千人受伤 受灾人数超30万
- 北京城区杨柳飞絮基本结束 山区局地13日进入高发期
- 教师反映职称评审遭遇不公?官方:不存在“双标”问题
- 防不胜防!无人机成“战场新王者”
- “雄安智能网联充电技术应用大赛”决赛开赛
- 中经评论:深耕“希望的田野”,端稳“中国饭碗”
- 多家银行调降信用卡还款“门槛” 最低还款额比例已至2%
- “八仙过海”数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