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轻微可不起诉”不代表醉驾入刑松动
“该宽则宽,当严则严”,治理醉驾理当如此。
12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23年版意见”),并将于2023年12月28日起施行。
和2013年版《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13年版意见”)发布时反响极为相似,这次最受关注的又是“醉驾不一定入刑”。
“醉驾入刑”源于《刑法修正案(八)》。其规定在刑法分则之中,而刑法总则还有一条原则性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一“总则”条款,说明在理论上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个罪,当然也包括醉驾入刑的“危险驾驶罪”在内。
此后,各地依法惩治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酒驾醉驾导致的恶性交通死亡事故大幅减少,“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事实上,两版意见都没有否认“醉驾入刑”的立法价值。因此,不存在“醉驾将不再一律入刑”。而无论从立法,还是从司法看,“将不再”都是个错误的解读,立法本就如此。司法解释对审判或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所作的解释,其并不能“修改”所要解释的法律本身。
司法解释最大的意义在于统一标准,严密规则,强化对法律的准确适用,避免同案不同判带来司法不公。而过去的司法实践,也暴露出各地醉驾案件执法司法标准不够统一、处理不够均衡等问题,迫切需要司法解释给予回应和补强。
如刑法中的“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这短短11个字,涉及“道路”“醉酒”“驾驶”“机动车”这四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如何认定。普通人眼中不成问题的概念,一旦深入到具体个案,就可能成为决定罪与非罪的关键因素。
“23年版意见”明确将“在居民小区、停车场等场所因挪车、停车入位等短距离驾驶机动车的”“由他人驾驶至居民小区、停车场等场所短距离接替驾驶停放机动车的,或者为了交由他人驾驶,自居民小区、停车场等场所短距离驶出的”,且不具有十五类特定情形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这就是在具体问题上的执法标准统一。
“23年版意见”还细化了醉驾案件证据收集、审查采信规则,以确保不枉不纵;明确醉驾属于严重的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对不追究刑事责任的醉驾行为人应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更加注重考量醉驾的动机和目的、醉酒程度、机动车类型、道路情况、行驶时间、速度、距离、后果以及认罪悔罪表现等因素,做到罚当其罪。
整体而言,“23年版意见”并不代表醉驾入刑的“松动”,而是从统一执法标准和法律适用上,努力实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最新意见在“2013年版意见”规定的8项从重处理情形基础上,又调整、增加了醉驾校车、“毒驾”“药驾”等7项从重处理情形。
因此,有两个常识需要重申,一是醉驾本就不一定入刑,二是醉驾的危害绝不因一份司法解释而减轻。而“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一社会共识仍应得到坚守。
□王顾左右(法律学者)
(新京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互免签证先后落地 “新马泰”游持续升温
- 全新脱口秀IP“三好姐妹”致敬“她”力量 打造女性自我表达新范式
- 东南亚客商赴义乌参展觅商机:平台多多生意旺旺
- 浴“雪”鏖战 浙江各地迎战雨雪冰冻全力保畅通
- 酷爽夏日游 莫让“清凉”变“心凉”
- 千年古城太原开放第100座博物馆
- 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将发布《北京宣言》
- 部分途经湖北湖南快件因天气影响延误 快递企业已调配运力
- 证监会:严打编造传播资本市场虚假信息以及误导性信息的行为
- IMF: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恐将损害全球经济增长
- 考古专家:屈家岭遗址群发现中国迄今最早且明确的大型水利设施
- 土豆集6S严选马铃薯登陆俄罗斯市场 让中国品质走向世界
- 首届中国智能穿戴产业百人论坛在深圳举行
- AI世界:大模型装进手机 让“私人助理”可随身携带
- 文博会观察:文化出口“新三样”展现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力
- 北京首个全电能替代示范区:老胡同焕发绿色低碳新生机
- 青年科技人才要勇担重任
- 秘鲁记者塞萨尔·罗梅罗:唐山是一座非常棒的城市
- 聚焦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 多方共同倡导“人人来减灾”
- 南极臭氧层过去20年如何变化?国际最新研究称空洞在10月不断扩大
- 热门推荐
-
- 以色列召回在卡塔尔的谈判代表团
- 今年前5个月上海市进出口总值创历史同期新高
- 助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持续推进
- 湖南江永农文旅深度融合 瑶寨村民吃上“旅游饭”
- 归芯科技获2024“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特等奖
- 2023年西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创历史新高
- (新春走基层)“90后”老年大学声乐老师走红 盼关注父母晚年生活
- 电诈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 海南强降水天气过程结束 11月3日起新一轮暴雨又至
- 2023年度中央部门决算今天陆续公开
- 国际最新研究称,游客开展鲨鱼生态旅游或对鲨鱼行为有消极影响
- 海天见证福建海警局26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
- 吉林启动“新电商直播节” 瞄准开拓“大市场”
- 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将执飞沪港定期航班
- 上海专家“抽丝剥茧” 在胆汁中发现癌细胞 罕见胆管肿瘤患者终获救
- 重大突破!郑州发现商代早期最大水系遗存
- 今年前7月四川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 平板电脑出口全国第一
- 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首个站房正式启用
- 成都警方通报:7人策划虚假“感情纠纷”拍视频被罚
- (经济观察)跨国企业高管谈新质生产力:抓住中国发展释放的新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