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游并非高门槛,有热爱就可奔赴
火山科考、登陆南极,跟着行业“大咖”去旅行,解读风光背后的科学之美和人文故事
科考游并非高门槛,有热爱就可奔赴
本报记者 苏墨
《工人日报》(2023年12月03日 02版)
阅读提示
科考游不是单纯的观光,而是更强调旅游过程中的科学考察目标,对游客的能力和认知有较高要求,同时也能给游客带来知识、技能甚至品格等多方面的提升。
南极科考旅行项目近来在网上火出了圈。一个标价12.9万元、为期17天的南极考察活动,开售后秒光。不仅南极,北极、岛屿、火山口、热带雨林、东非大草原、茶马古道……越来越多的人去往远方的目的,深刻了解和体会风光背后的科学之美和人文故事。
“在我看来,科考旅游实际上就是成年和未成年全年龄段都可以参与的‘研学旅游’,它不是单纯的观光,而是更强调旅游过程中的科学考察目标,具有探险性和参与性等特征。”广东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地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吴炆佳告诉《工人日报》记者,科考游其实门槛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高。
花费近万元参加火山科考项目
“贵”是大多数游客对科考游望而却步的首要原因。的确,被热议的极地探险的价格基本在10万元以上。然而,极地探险只是科考游中一个相对特殊、专业的产品,并不能代表全部。
记者在“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公众号看到,正在售卖的产品价位在1万~2万元的国内外线路占大多数,涵盖自然科考、世界遗产考察、历史地理考察等方向。
在某大型旅游平台,10天左右的肯尼亚动物迁徙科考产品,均价在1.3万元左右。如果以“扩龄版”“升级版”研学游的标准考察,市场上以天文、水文、溶洞、火箭发射为考察对象的科考游产品,费用从几百到几千元的都有。
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湖外国语学校国际高中的高三学生顾梦鑫今年夏天参加了一次阿尔山火山科考项目,费用为9800元。“行程中每个板块都配备了不同领域的专家,交叉进行讲解,晚上也会有单独的实操或理论课程。”
更让小顾惊喜的是,队友里有从事临床医学的、有做水治理的,有小学生,也有中年人,大家在一起聊旅行、聊地理、聊人生,让她受益匪浅。这趟行程,也坚定了她报考地理方向专业的决心。
吴炆佳认为,科考游短期内应该还是相对小众的项目,“毕竟产品价格与普通观光旅游相比高出不少,而且很多路线对体力和脑力的要求比较高,这其实对旅游消费者的财力、能力和认知都有较高要求。”但她也表示,这类产品能给游客提供知识、技能甚至品格等多方面的提升。
南极,也是可以企及的远方
据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IAATO)统计,中国是登陆南极旅游的第二大客源国。早在2017年至2018年的南极旅游季,中国游客人数就达到8273人,占比全球南极旅游游客的16%,仅次于美国。2022年至2023年南极旅游季中国游客人数达1464人。
李卓然便是实现了“南极梦”中的一员。今年初,她在临船期40天偶然订到了南极三岛之行,进行了22天的科考游。谈到这趟旅行带给她的感受,她说到最多的词就是感动。“因为是国际船,船上大多是各国友人,你会发现很多‘隐形高手’,有14次极地旅行的、有天体物理学家、有83岁老奶奶带着侄女来兑现50年前承诺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只有交流、走出去,才会开阔视野,看到更多人的生活。”
李卓然说,南极科考游其实安全系数非常高,她遇到的唯一一次“险情”是在登陆时遇到了一只“愤怒”的雌性海豹,追了游客两公里,直到所有人上船。“有经验的探险队员和科学家都会在前面保护游客,所以也只是有惊无险。”
除了饱览风景,李卓然的收获还来自船上的各种讲座。“从气候、地质、鸟类、鱼类,到人文历史、生物安全知识讲座,现在我能认出八种企鹅、七种鲸鱼、各种海狮海豹,还知道了许多探险家的故事、南极版图线路,以及各种湾和岛……学到的知识也会在登陆探险或者甲板上观察时运用到。”
对于渴求知识的人,科考游更具性价比
和一般的旅行不一样的是,科考游通常是由历史考古、地质自然、动植物等方面的专家带队,跟着科学家和行业专家一起旅行,而且全程都是非常小众的目的地,更有沉浸式讲解和探险式体验,对于在乎体验度的旅行者和渴求知识型旅途的人群来说,这样的产品性价比相当高。
吴炆佳认为,针对目标客户群体,科考旅游产品可能会向三个方面发展:知识型路线,80后、90后旅游者身体素质和抗压能力比较强,对于新鲜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强;参与型路线,设计推出适合相应年龄段的科考课程,让家长和孩子双方在旅游过程中深度参与;体验型路线,针对高净值中年市场,旅游配套设施向豪华型靠拢,在旅行体验中追寻个人意义。
虽然科考游需要的资金和知识、技能储备的门槛并没想象的那么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很多要求和挑战的。科考旅游目的地大多人烟稀少,相对远离城市,在遇到安全事件或极端事件时很难能够得到救援队的及时反应,游客在活动中也承担着由疾病、危机事件等带来的风险。
同时,跨国的科考游是一种跨区域的行为,游客要遵守当地政策法规。更重要的是,要严格遵守科考游组织者明确的相关规定,避免破坏科研考察工作所关注的生态环境、自然标本等。
“科考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不仅要考虑配套设施和应急预案,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之间的合作方案也应及时调整。”吴炆佳说。
苏墨
苏墨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大数据赋能贵州石阡茶园实现全程监控
- 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 西安文博旅游城市探访系列活动启动
- 是否要求马斯克不要限制乌军使用“星链”功能?布林肯模糊回应
- (第六届进博会)上海虹桥边检站做实做细第六届进博会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走进京城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沉浸式感受历史魅力
- 穿上外骨骼,摆脱轮椅不是梦
- 万志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撑种业创新
- 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长福吉宣布辞职
- 中日友好与人文交流论坛在东京举行
-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太阳耀斑信息提示
- “特种兵游”退潮,让旅游回归松弛 “打听式旅游”悄然兴起
- 成本14.6元的“复活丹”卖到6980元 靠什么撕开伪装
- 2024大模型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在京举行
- 是药三分毒 这样做免伤肝
- “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出炉 黑龙江省两地入选
- 中外学者上海共议AI对未来的影响
- 抖音电商投入亿级佣金补贴 助力日用百货中小商家成长
- 当一件事,坚持做到第18年 中国人寿客户节长路长情
- 俄外交部称乌方袭击国际原子能机构车队
- 纪录大时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纪录片片单发布
- 热门推荐
-
-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2年度十件大事”评选结果发布
- 北京市启动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
- 2023“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颁奖典礼举行
- 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创新医疗器械将迎来更大发展
- 政策加力促企业创新研发
- “艺脉相承·丽人行——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女性艺术家作品邀请展”福州启幕
- 成渝地区首次应用“移动式伞形跨越架”完成输电线路改造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伍秀英去世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直接关系人类未来命运
- 《世间有她》导演李少红:以“她”视角传递爱与希望
- 国家发改委:对华加征关税将严重影响欧盟本土汽车产业发展
- 两岸专家学者福州共议档案文化保护与利用
- 布林肯:特朗普称要控制格陵兰岛之事“不会发生”
- 海南三亚春节旅游热度持续走高
- 6月份中国PPI同比下降5.4% 专家称或已触底
- 呼伦贝尔普降大雪 最美雪“警”温暖守护
- 日本能登半岛地震遇难者人数升至92人 242人失联
- “活”起来之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多“火”?
- 千年运河孕育出扬州多彩文化
- (第六届进博会)中外嘉宾共商农业合作 科技“护航”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