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重庆艾滋病戒毒人员专管场所:爱与“艾”的较量和融合
中新网重庆12月1日电 题:探访重庆艾滋病戒毒人员专管场所:爱与“艾”的较量和融合
中新网记者 刘相琳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如果那天没去参加那场聚会,如果没认识那个吸毒的‘朋友’,如果早知道毒品如此厉害,如果……我绝不会去触碰毒品。”在重庆市北碚强制隔离戒毒所(简称“北碚所”)内,艾滋病戒毒人员王某懊悔地讲着自己的故事。
每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北碚所是全国第一个艾滋病戒毒人员专管所。在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记者实地探访这里如何帮助患有艾滋病的戒毒人员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以爱治“艾” 场所关怀点燃生的希望
成立于2007年的北碚所,是全国第一个集收容、矫治、防治于一体的强制隔离戒毒所。按性别不同,北碚所分为男、女专管大队,统一设置生理脱毒区、教育适应区、康复巩固区和回归指导区。
穿过门岗,场所内建筑间种满了绿植和鲜花。几十名艾滋病戒毒人员正在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讲活动,这些身负吸毒与艾滋病双重标签的戒毒人员,正努力在毒品与艾滋病交织的废墟上重建人生。
艾滋病戒毒人员深受艾滋病和毒品双重折磨,身体免疫力差,内心脆弱敏感。“事实上,艾滋病戒毒人员普遍存在对疾病的恐惧、对自我的否定、失去人生希望等负面心理情绪,部分戒毒人员甚至有抑郁、焦虑、自伤自残等行为。”北碚所政委张臻权说,如何让他们重建信心,重新找回生的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是北碚所戒毒民警思考最多的问题。
走进北碚所二大队女性艾滋病戒毒人员专管区,6名戒毒人员正在排练自导自演的小品,为“世界艾滋病日”文艺表演做准备。
戒毒人员小芳入所时,拒绝沟通、抵触治疗、不服管教。“我是艾滋病人,已经这样了,你们不要管我,让我熬完自己的时间就算了……”小芳的低迷状态,民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与她谈心谈话,但效果不佳,还表现出抗拒心理。
针对小芳的情况,民警通过心理疏导、亲情帮扶、正面激励、同步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等多种方法,不断尝试让她放下思想包袱,努力引导她走出人生的“迷途”。渐渐地,小芳不再抵触,开始积极配合治疗,随着身体情况好转,小芳坚定了重新生活的信念。
“不管他们是吸毒还是感染了艾滋病,我们都要尽全力去帮助他们,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北碚所二大队大队长廖琪说,民警们要做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
经过十余年探索,如今北碚所根据每名艾滋病戒毒人员自身情况定制戒治方案,做到“一人一方案”;坚持以诗文诵读、书法书信、竞赛沙龙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加强其心理教育;同时,创新打造功夫操、摆手舞、尊巴舞等特色康复项目,常态开展拒毒防复吸训练和身体机能康复训练,帮助戒毒人员增强体质体能。
集中收治科学戒治 筑牢生命防护屏障
专业化的戒毒医疗、教育矫治和康复训练是戒毒工作的重心。走进位于北碚所的重庆市戒毒管理局中心医院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实验室,一排排自动化检测仪器映入眼帘,民警医生正对送检的血液样本进行艾滋病筛查。
“艾滋病戒毒人员集中收治,全员筛查检测是前提。”民警李高洪介绍,为确保重庆全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新收戒毒人员全面及时接受艾滋病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实验室配备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酶标仪等先进筛查仪器,有效强化艾滋病防治。2012年至今,该实验室年均筛查6000余人次,实现了感染艾滋病戒毒人员第一时间快速筛查,第一时间检测确诊,第一时间集中收治。
“坚持服药是活下去的希望。虽然我们都是HIV患者,但场所针对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方案,动态监测我们的病情,每次CD4细胞计数检测(衡量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指标),都能反映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在北碚所二大队刚服完抗病毒药的戒毒人员阿飞说。
为提升对艾滋病戒毒人员的戒治水平,北碚所不断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提升场所医疗专业服务能力。对内加大医疗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定期开展业务进修培训,提升队伍医疗专业能力。对外通过构建“医联体”、远程医疗平台等社会化合作手段,提升场所医疗专业服务能力。
此外,北碚所还创新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先将艾滋病戒毒人员纳入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范围,参保率100%;针对性进行西医抗病毒治疗,目前自愿参与治疗率达95%以上,治疗后患者CD4细胞水平不同程度升高、病毒载量明显降低,有效降低了艾滋病的传染性。
所外帮扶 铺就回归社会之路
“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帮我成功申请到了低保。”解戒人员老李收到第一笔低保金后,满怀感激地致电北碚所民警。
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不是简单的“一放了之”,像老李一样,北碚所顺利回归社会,并继续获得后续照管和帮助的艾滋病戒毒人员还有很多。
张臻权说,戒毒人员尤其是艾滋病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更害怕暴露隐私、被歧视,如果不被接纳,不能在社会立足,很容易失去信心,极有可能会复吸,构建解戒人员良好畅通的衔接帮扶机制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北碚所将所内教育戒治与所外延伸帮扶相结合,为艾滋病戒毒人员铺就重生之路。一方面场所积极做好回归指导,突出出所前体检、心理调适、出所规划、就业指导等,帮助戒毒人员重构社会支持系统,为实现顺利回归社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场所实施“无缝衔接”转介机制,不断完善情况告知、回归登记、档案管理、工作例会、信息对接共享等制度,与卫生、公安、民政等多部门协调沟通,实现场所、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合帮扶。
此外,北碚所还积极为艾滋病解戒人员提供抗病毒治疗专业支持、就业指导和后续照管。如大渡口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站揭牌后,通过所地合作,已帮助多名解戒人员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生活等方面实际困难,帮助其增强抵御毒品的信心和保持操守的决心,通过凝聚社会力量,延伸解戒人员操守保持和社区康复指导,降低复吸率。(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报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保持增长
- 香港恒生指数站上19000点
- 年终观察:浙江游戏产业何以领跑出海?
-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兰亭·雅集”中国书法体验活动
- 兰州大学创排音乐剧《敦煌·星》
- 又一世界超级工程,来了!背后离不开一把好“手”
- 云南德宏:蜂猴误闯警营 民警暖心救助
- 中国法学会将积极推动更多法律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倾斜
- 十年间天津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超3万亿元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台风橙色预警
- 北京5条地铁24日延长运营时间 保障重点场站旅客夜间接驳需求
- 通讯:听妈妈话回乡的“95后”清华毕业生
- 新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 美媒:冬季风暴已在美国造成至少33人死亡
- 张伯礼院士:奥密克戎仍在变异 应警惕再感染
- 甘肃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
- (经济观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明年楼市调控三大信号
- “清粼粼的汾河水”网络主题活动在山西太原启动
- 尼泊尔西部发生地震已致128人死亡
- 彻底查清“假工程”背后的真问题
- 热门推荐
-
- “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 只是倾听给不出专业意见,有证就能干儿童心理咨询师?
- 山西永济面向全球征集红娘形象IP
- 联合国:苏丹武装冲突已致超4000人死亡
- 干细胞美容抗衰乱象调查 理发店都在卖的干细胞注射靠谱吗?
- 土耳其总统:地震灾区住房建设将于3月开始
- 吉林盐碱滩长出“金麦子” 中国燕麦走向大市场
- 中国特有濒危物种神农架金丝猴种群数量稳步增加
- 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促科技项目转化落地 带动社会投资超万亿元
- 中新网评:过一本线报专科惹争议,是谁目光短浅?
- 民政部:一季度累计支出低保资金477亿元
- 抓落实是改革制胜之道——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
- 港股中国天瑞水泥跌超99% 市值仅剩1.41亿港元
- 计划引水超10亿立方米 宁夏引黄灌区冬灌拉开序幕
- 木薯美食一次别吃太多!
- 返程的行李箱里都是爱与乡愁
- 中外诗人角逐“放翁杯” 致敬爱国诗人陆游诞辰899周年
- “投资北京”大会发布231个招商合作项目 总额超900亿元
- 工信部:9月我国手机产量同比增长11.8%
- 演唱会经济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音乐“流量”变城市“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