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长鼻子如何演化成取食器官?中国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揭秘
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众所周知,哺乳动物的鼻子主要是呼吸和嗅觉器官,但以大象为代表的长鼻类动物却是个例外——它们长长的、柔软且灵活的鼻子也是其重要取食器官,这一功能如何演化而来,社会大众普遍好奇,古生物学家则长期关注。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的消息说,中国科研团队最新通过对长鼻类下颌的多样性和演化历程及其与象鼻的共同演变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出早期象类的取食方式和有关器官的独特演变过程。
这项长鼻类动物下颌和长鼻协同演化的重要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王世骐、邓涛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李春晓、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骥等合作完成,成果论文北京时间11月29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电子期刊-生命科学》(eLife)上线发表。
为什么要开展象鼻研究?
科研团队介绍说,大象是体型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就是拥有柔软灵活的象鼻,有专家在哺乳动物大百科全书中认为,象鼻是脊椎动物中最灵敏的器官,具有至少4万条肌肉和极度发达的神经系统。
不过,象的祖先类群象鼻发达程度如何由于缺乏直接的化石证据,难以确证,但学界很早注意到,在象类演化早期,包括渐新世和中新世,各种象都具有极度伸长的下颌和下门齿,特别是早-中中新世时期,下颌和下门齿的形态呈现很高的多样性。
这一时期的象类如何利用其形态各异的下颌和下门齿进行取食?象鼻在取食过程中又起到什么作用?而到了最晚中新世和上新世,象类一直伸长的下颌都出人意料且不约而同缩短,这一传奇演化过程又有哪些内在机制?这些关于早期象类下颌和长鼻的演化及生物适应性等重要问题至今未有合理的解释。
最新研究是怎么开展的?
科研团队指出,此前研究表明,早在1700万—1500万年前的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早期象类中的明星物种,具有铲子状下颌的铲齿象已发展出用鼻子卷住植物配合下颌切断植物的进食方式,这是象鼻最早实现卷握功能的证据。
以此为基础,最新研究对铲齿象、嵌齿象和豕棱齿象这三类主要长颌乳齿象进行功能形态对比研究,发现它们的下颌形态各不相同:铲齿象具有像铲子一样宽扁的下门齿,上门齿较短并向下弯曲,没有釉质带;嵌齿象的下门齿呈棍状,上门齿较长,同样向下弯曲,且具有釉质带;豕棱齿象没有下门齿,但是下颌联合部伸长,并成槽状,上门齿粗壮,并朝外上方弯曲,没有釉质带。
此外,它们的鼻区特征也不同,相对于其他两类早期象,铲齿象的鼻骨最小,鼻孔周围的结构最复杂,甚至在演化程度上超过了现生的大象,这些鼻部相关的骨骼特征都说明铲齿象具有非常发达的鼻子(鼻骨越小则象鼻越发达)。
为深入揭示这三种象类的食性和取食方式,科研团队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包括牙釉质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和有限元力学分析,来重建这些早期象类的取食行为,前者提供了三种象类不同食性偏好的证据;后者则成为恢复取食方式的关键手段。
研究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科研团队表示,他们这次合作研究结果显示,铲齿象、豕棱齿象和嵌齿象具有不同的采食方式和生活环境:
铲齿象生活在较开阔的环境之中,其下颌只适于切割竖直生长的植物,铲齿象是利用灵活的鼻子卷握住植物,再用下颌进行水平切割,这种采食方式具有非常高的效率。
豕棱齿象生活在比较封闭的环境之中,适于切割水平或倾斜生长的枝条,它用鼻子辅助压住枝条,然后配合下颌完成采食。
嵌齿象的生境介于铲齿象、豕棱齿象两者之间或与两者都重合,其采食方式多样化,在林地和草地都能较好适应。
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早期象类,伸长的下颌和下门齿是主要的取食器官,而象鼻仅仅作为辅助工具,不同下颌形态的早期象类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随着生态环境逐渐变得干冷,铲齿象更能适应相对开阔的生态环境,以草本植物为食,最终促进了象鼻抓握功能和灵活性的发展。
成果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科研团队总结说,铲齿象向开阔生境的扩张,由于晚中新世初的托尔托纳极热事件引起的包括铲齿象在内的灭绝事件而终止,但嵌齿象类接替铲齿象类,持续扩散到晚中新世的开阔生境之中,在象鼻持续向更高的灵活性和更强的抓握功能的演化过程中,象类的取食功能完全转移到长鼻,最终导致原来的采食器官——下颌和下门齿的缩短。因此,开阔环境中采食行为的适应性,正是象鼻抓握功能演化的“催化剂”。
这项研究对于人们认识大象这一重要类群所拥有的象鼻和下颌演化与生态背景提供了重要证据,并为理解长鼻类如何适应环境、环境变化如何塑造独特器官的演变提供出新的见解。
中国科学家最新完成的象鼻演化研究成果,也获得论文期刊编辑和国际同行审稿人的高度认可与评价。他们认为,此项研究融合多种前沿方法,在生态形态学、行为生态学和共同进化生物学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十分令人信服的结果;该研究证据充足、插图精美、补充文件数据充分且详细、三维模型和动画视频通俗易懂,“这对理解长鼻类的多样性和取食器官的协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探索生命科学和进化生物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光影折射经济之变 解码浙江丽水“镜头里的致富图景”
- 中国作家对话北美汉学家:了解中国已是一种需要
- 北京: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碳排放显著下降
- 1.04亿吨,繁忙!国庆假期铁路重点物资与日用品运输增长
- 现代新国企研讨会:助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 外媒:乌克兰延长战时状态90天至2023年11月15日
- “海上先生”书画原件在沪展出
- 低保人员患重病、老年群体办理赔……保险如何解决民生难题?
- 宁夏灵武60余人就餐后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 系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感染 涉事饭店停业整改
- 民宿退订规则各异 浙江法院探索统一标准予以退款
-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因地震受损通信设施全部抢通
- 近七成用于自来水!“南水”进京实现三大效益
- 101个洞穴!广东西江烂柯山发现中华穿山甲种群
- 国家发改委:9月6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
- 中国成品油价迎“四连跌” 多地92号汽油重回“7元时代”
- AI时代孩子们该如何培养数字思维
- 天山雪水养出南美白对虾 新疆产“海鲜”真正“新鲜”
- 在建最高海拔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装完成
- 海南博鳌东屿岛主要建筑完成“零碳改造” 碳排放量下降超60%
- 青海规范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 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 热门推荐
-
- 探访新生儿家庭陪护病房:用“家”的温暖创造“生命奇迹”
- “本地化”引发观剧热
- 2023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参展企业预计超120家
- 黑龙江:“双语”民族调解室 “调”出和谐新乡村
- 美报告:政治分裂加剧 全美仇恨犯罪或在大选期间激增
- 美政客:北约是历史“遗物”不应存在 应该解散
- 入秋后凉意袭来 你知道宇宙中最低温度是多少吗
- 168元一狗!宠物年夜饭预订火热!小猫小狗也要“上桌过年”
- (新春走基层)访青城民间社火艺人:这样的高跷值得“高瞧”
- 这个28岁的年轻人,或将成为法国总理?
- 探店博主发“避雷帖”博取高流量被起诉
- 跟着“课本”踏春 鲁迅笔下百草园“童趣满园关不住”
- 中国水书文字与华夏多地出土文物刻画符号相同
- 重症肌无力创新药国内上市 为罕见病患者生活“注入力量”
- 从中医养生观谈运动之道
- 赣台荟·首届赣台青年短视频创作大赛正式启动
- 一汽车冲撞辽宁葫芦岛地方监护铁路道口 未与火车刮碰
- 医院、药企、零售联动打通院内院外 助力实现呼吸慢病全病程管理
- (经济观察)特斯拉为何入局中国新型储能?
- 湖南零陵发展中药材产业拓宽农民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