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在博物馆触摸历史,到图书馆浸润书香,行走传统村落品味乡愁,亲近多彩非遗体验传承……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形势喜人。
206.19亿元!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3年暑期档(6月1日至8月31日)电影票房创下历史新高,突破200亿元,观影人次5.05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180.57亿元,市场占比87.58%。规模日益扩大、效益持续提升,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是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地文化建设成就斐然,绘就新时代美好生活新画卷。
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统筹城乡和区域文化均等化发展。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形成。
在舒适宽敞的阅读空间拿起一本书,度过充实的一天;在家门口的广场上跳一支舞,步伐里满是健康快乐;看一场露天电影、听一曲传统戏剧、闹一场“村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如今在浙江,遍布田野乡间的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文化活动的频次和品质,并不比城市逊色。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浙江累计建成20511家农村文化礼堂,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全覆盖,文化礼堂天天有人气、四季有活动。
不只是浙江,放眼全国各地广大农村、社区,已建起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超过57万个,基本实现全覆盖。
家门口的阵地里,服务数量和质量也在持续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逐步缩小。各地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让分散、独立的资源形成组织体系,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的优质资源不断输送到街道(乡镇)、社区(村)。
北京、天津等地发行“文化惠民卡”,将优惠文化产品打包,让群众自主选择;青岛、成都等地通过打造文化超市,采取个性化、订单式服务,满足多元需求……为丰富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各地有针对性地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让群众自主“点菜”。
以前,公共文化机构的开放时间并不能完全满足上班族、学生的需求,如今,多地加强错时开放、延时开放,并开展“图书馆之夜”“博物馆之夜”“美术馆之夜”等形式多样的夜间服务,赢得广泛赞誉。
以高质量供给增强文化获得感
全国文化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文化新业态行业发展韧性持续增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1805亿元,比上年增长0.9%。
当前,我国拥有电影银幕超8万块,是世界上拥有银幕数最多的国家。8万多块银幕有力地支撑起中国电影的市场根基,电影票房稳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带来丰硕成果,文化生产力和创造力不断释放,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喷涌而出,带给观众切实的获得感。
今年暑期档,《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等类型丰富、题材多样的影片表现亮眼;近年来,《觉醒年代》《山海情》《人世间》等电视剧作各具特色,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只此青绿》《咏春》等舞台作品成为爆款;《雪山大地》《千里江山图》《本巴》《宝水》《回响》等文学作品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随着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推动,一大批优秀作品与编辑、出版、宣传等环节形成全产业链,创作生态蔚为壮观……这些作品不仅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今年6月,第十五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发布。纵观名单,上榜企业既取得了亮眼的经济效益,也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践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方面始终走在前列。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文化企业顺应时代发展大潮,在深耕主业的同时,纷纷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多措并举巩固拓展市场、发力新兴渠道,做出新突破、取得新成绩。各类国产版权产品、文创产品市场占有率屡创新高、亮点频出,“国潮”成为涌动在年轻人中的文化新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累累硕果,人民群众对国产文化产品的接受度和喜爱度越来越高,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断增强。
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更好走向世界
法兰克福、伦敦、纽约等各大国际书展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受读者青睐。截至目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已翻译出版37个语种,发行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法文、俄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德文、日文及中文繁体等8个文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主题出版物、京剧、昆曲、影视剧等纷纷“出海”,持续“圈粉”,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欢乐春节”、“四海同春”、中国文化年(节)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类型丰富、形式多样。
近年来,国产影视剧的海外表现也十分亮眼,让海外观众领略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不仅古装影视剧保持了良好的海外反响,一大批现实题材、科幻题材、动画作品也在海外广受欢迎,成为文化“出海”新符号。
《人世间》早在拍摄阶段就被海外公司看中,聚焦脱贫攻坚的《山海情》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三体》实现国产科幻剧集海外传播“零”的突破、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安三万里》在海外受到关注……国产影视剧“出海”焕发出新的面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我国网络文学也受到海外读者的欢迎。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超过1.5亿人,访问用户超9亿,覆盖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通过书籍、影视剧、文化交流活动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得以了解“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日益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现于世界。(人民日报)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快递“不告而投”怎么破?山东今年已开出118张罚单
- (新春走基层)甘肃成县:传“乡味” 守“年味”
- 巴基斯坦外交部宣布召回驻伊朗大使
- “90后”民乐迷“复活”古代阮 国风遗音走向海外
- 冬季外出活动,怎么保暖?
- 西部文学和影视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银川举办
- 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将于8月9日在银川举行
- 2023年江西新增入选国家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4528家
- (巴黎奥运)韩正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亲切交谈
- 外媒:伊朗多地防空系统启动
- 国资收购存量房在多地铺开,收储扩围还有哪些难点?
- 电商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 不拘一格聚人才 《山西省人才需求目录》发布
- “2023年九州中国节·国庆文化日”在日本福冈举办
- 西藏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9.48万公里
- 国家税务总局:12月1日起全国推广应用“数电发票”
- 日本大型发动机公司涉嫌篡改数据 国土交通省介入调查
- 内塔尼亚胡7月或在美国国会演讲?美媒:将引起争议
- 乡贤“认养”数百棵古香榧树 乡情浇灌“共富果”
- 超六成受访青年对求职企业做过背景调查
- 热门推荐
-
- “地球奇旅”中国首展落地北京 开启跨越自然万物的感官沉浸之旅
- 粤戏越精彩 广东10个地方剧种同台斗艳
- 重庆:10岁男孩流血倒地 路过医师紧急时刻伸援手
- 江西樟树政法战线老兵扎根基层20余载 甘做百姓解忧人
- 四川成都:深45.5米的首个四线换乘地铁站主体结构封顶
- 苏丹武装部队初步同意将停火协议延长72小时
- 频刷纪录 我国造船业跑出“加速度”
- 8月份北京CPI环比上涨0.1% 同比上涨0.3%
- 中国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 让老年人就近就便享受养老服务
- 对高龄独居老人的特别守护
- 两岸昆曲曲友杭州“唱响”大运河
- 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首次发布相关评价体系
- 六个核桃·新疆阿克苏温宿核桃丰收节开幕 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 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揭牌成立
- 安徽合肥首届校园反诈主题演讲比赛落幕
- 徐直军:引望为智能汽车开放化平台而来
- 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主题研讨会在桂林举行 赓续剧展传统
- 海外中餐业者“美食寻根” 觅中国味道推“品质中餐”
- 土耳其人义乌创业:在有温度的城市 做有温度的餐饮
- 云南保山:“咖啡第一村”奏响咖旅融合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