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画丨黄河魂、华夏根,在临汾寻找穿越时空的答案
中新网临汾11月28日电(记者 左宇坤)三晋大地,苍茫无际,笔走龙蛇。仿佛随便拎起一头,故事便可以无休无止地讲下去。
在风光旖旎的汾河畔,在奔腾激荡的黄河中,山西省临汾市这片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土地上,中华民族的形态以多种多样的方式铺展呈现开。那份精神尊崇和情感寄托,已深深镌刻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11月2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国新闻网、山西省委网信办主办的“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山西)在临汾启动。采访团在对临汾文化资源的探寻中,深切感受着华夏文明之肇端、最初中国之精神。
大河流金,壶口喷涌黄河大合唱
“西出昆仑东入瀛,悬流喷壁泻瑶琼。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在明代诗人刘子诚笔下,壶口瀑布奔腾如虹的气势和力量依然可以在今天与我们产生深切的共鸣。
在山西省和陕西省交界的晋陕大峡谷中,黄河缓缓流淌过北方大地。奔流至壶口,两岸岩石陡然一缩,地势忽降,河水倾泻而下,如壶之口,故名壶口瀑布。
这条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的壮观之景四季不同,滔滔黄河水从千米河床排山倒海似的涌来,骤然归于二三十米宽的“龙槽”。到了冬天,严寒的天气把瀑布冻成难得一见的冰雪之态,形成姿态万千、造型各异的冰挂、冰柱,绝美的“水帘洞”奇景亦可得一观。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而壶口瀑布作为母亲河——黄河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被誉为“黄河之心·民族之魂”。
这里是著名经典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创作灵感的触发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出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壶口瀑布都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具象化。
壶口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景区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一是打造文化和旅游精品工程,二是开创黄河地方文化特色,三是全面推动演艺、非遗、文创产品、公共服务等进景区,四是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壶口景区的龙头作用,让果园变景区,真正使农民端上旅游的碗,吃上旅游的饭,挣上旅游的钱。
黄河精神的照耀之下,新的奋斗征途已经展开。山西吉县因“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而闻名于世,也因“鲜艳浓红、香脆甜爽”的优质苹果而享誉全国。
近年来,吉县围绕“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促民增收”主线,依托天然林保护人工造林工程、三北防护林、新一轮退耕还林、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项目、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等重点工程,完成荒山造林9.34万亩。
东部油松防护林、南部刺槐防护林、中部水果经济林、西部干果经济林……从“光秃秃”到“绿油油”,把黄河沿岸变绿,吉县人的梦想正一步步实现。
日月相抱,文物诉说千年古今事
拂去历史的尘埃,走进临汾市博物馆,通过现代技术,观众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三枚人牙化石和右顶骨化石在头骨中的位置,以及“丁村人”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
记者了解到,丁村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中国人独立完成的旧石器时代的考古,“丁村人”和“丁村文化”填补了大陆人类进化中间“古人”的缺环,有力驳斥了“中国人种西来说”观点,连通了中国大陆人类发展史谱系。
“这是3枚丁村人牙齿化石的复制品。这些牙齿呈铲状,铲形门齿是黄种人拥有的较多。”临汾市博物馆陈列展览部工作人员介绍,丁村人的化石非常少,但对于了解中国古人类的连续演化进程非常重要。
在第二展厅入口处,“镇馆之宝”彩绘龙盘格外引人注目。据工作人员介绍,彩绘龙盘是早期王级大墓特有礼器,陶寺遗址的早期王级大墓共出土4件彩绘龙盘,这是其中1件。
“陶寺遗址存在明显的等级分化和社会分工,表现出早期都城的雏形。”正如工作人员所言,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最重要的都邑聚落之一,40余年来的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不仅从考古学上确立了陶寺文化及年代框架,还出土了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确认了世界最早的观象台,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原创性贡献。
在临汾市博物馆里,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华文明的持续性都得到了直观的展示。黄河魂与华夏根,家与国的概念,在临汾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穿越古今,体现得如此清晰。(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鼓励有条件的在京保险公司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 福建霞浦昼夜紧急排涝 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
- 浙江经济观察:共享两轮“样板城市”带来多少启示?
- 新疆察布查尔县山区逾1.6万亩红豆草收割忙
- 广东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 三季度广州市服装鞋帽类、电信服务投诉量超万件
- 法院、工会联动 “云上”调解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
- 法国警察射杀少年引骚乱 汽车被烧、数十警察受伤
- 梅州“广州小镇”“光速”交付 受灾村民新居过新年
-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
- 致4人死亡 山西挂牌督办晋城高平较大中毒事故
- 文明的坐标 | “中国北方第一明代古城堡”湘峪古堡
- 大同文旅“长势喜人” 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1575万人次
- 专访毕马威李瑶:中国企业“出海”呈新趋势
- 上海:医院携手研究机构探索构建 “数据驱动的政产学研医资产业”生态圈
- 新疆粮食首次突破2000万吨 因何创新高?
- (两会速递)2024年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 权威访谈丨经济热点部长谈
- 俄杜马:普京已提交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法律草案
- 三星堆遗址典型重器即将集中亮相
- 热门推荐
-
- 南京今日起每日投放退烧药200万片
- 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等了17年终于送出生命希望
- 台风“海葵”来袭 浙江宁海有序组织游客疏散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数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强劲
- “花样文旅”解锁内蒙古草原“流量密码”
- 算法加持,知识类短视频“活”起来
- 第三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签约投资额逾880亿元
- 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创VLCC改装FPSO周期全球最短纪录
- 安徽中医药大学二附院与柬埔寨医院合作共建中医中心
- 探秘冬日山西:“三晋迎春”文旅盛宴开启
- 与文旅部直属院团构建战略合作 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在京成立
- 特朗普新提名帕姆·邦迪拟任司法部长
- 演“村晚”、购年货……腊八将至,一起去各地寻找不一样的年味!
- “惹到我算你踢到棉花了”,窝囊废文学成为全新的流行趋势
- 湖北后河首次发现新鸟种黑眉拟啄木鸟
- 更好满足多元化支付需求(财经观)
- 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在天津成立
- 当前呼吸道疾病仍以流感为主 全国医疗服务总体平稳有序
- 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斜拉桥首片钢梁吊装完成
- 林松添:中方愿助力太平洋岛国尽早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