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客到商人 “把更多优质和牛肉送上中国餐桌”
在海南省文昌市成长、到澳大利亚墨尔本求学并创业、回中国开公司、在中澳间奔忙、开拓多国业务……澳大利亚海南总商会副会长、丹德农食品(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符应身上有许多新生代华侨创业者的共同特征:懂市场,爱“折腾”,有追求。符应说,进入和牛产业10年,他受益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澳大利亚牛肉产业的成熟基础。把更多优质和牛肉送上中国餐桌,是他一直以来的职业发展目标。以下是他的自述。
从食客到商人
从2013年接触和牛至今,我与和牛产业结缘已10年整。这也是我与和牛产业共同发展的10年。
和牛是日本人工培育出的一类肉用牛品种,是全球公认的顶级优质肉牛品种。上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畜牧业引入日本和牛品种,开始了和牛专业培育、大规模养殖、全球销售的商业进程。如今,澳大利亚和牛已成为全球和牛市场中的主要品类之一。
2009年,我来到澳大利亚墨尔本攻读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澳大利亚的碧海蓝天、清新空气、肥沃草场让我很快就爱上了这个国家。当时,我们硕士班的同学来自十几个不同国家,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运动、探索各国美食,我每天都浸润在多元文化交流的环境里。
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我和同学们一起吃重庆火锅、吃饺子、喝白酒,很多外国同学都觉得尝试独特中餐风味,是一件很“潮”的事。大家边吃中餐边喝酒,很快就熟络起来。美食成为我和外国同学互相了解、增进感情的独特媒介。爱吃肉的我,也在寻觅澳大利亚美食的过程中,爱上了澳大利亚和牛。
对于普通食客来说,和牛的最大特点是肉质“软嫩多汁”。这种独特口感主要源于和牛肉质中丰富的脂肪含量,这些脂肪的熔点只有20几摄氏度,远低于口腔内温度,使得和牛能够入口即化,肉质嫩滑又饱含汁水。
澳大利亚和牛这么好,能不能卖到中国去?我察觉到澳大利亚和牛进入中国市场的商机。对我而言,这样的商机意味着从食客到商人的身份转变。
探索中国和牛市场
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我一直在澳大利亚海南总商会负责商会的日常运营,做一些志愿工作。作为商会里的年轻人,我得到了许多商界前辈的指导和帮助,也因此了解到中澳经贸往来的商机和动态。
2013年,经过澳大利亚海南总商会同乡的介绍,我认识了一些澳大利亚牧场老板和肉商,开始尝试做和牛生意,主要是在澳大利亚采购和牛肉,卖给中国牛肉批发商。
我慢慢探索中国和牛市场。从一个集装箱的货量开始,我的贸易规模逐渐扩大。那几年,我的事业发展进程正好与和牛进入中国市场的起步时期同步。到2016年,我的和牛贸易额一直稳步增长。那个时候,继续挺进中国市场的机会和挑战同时摆在了我的面前——
2016年,我接到一笔大订单。定金付了,牛肉从澳大利亚运到了中国,但订货客户因为资金链断裂取消了订单。我傻眼了。
看着价值几千万元的优质和牛集装箱堆放在码头,我只能硬着头皮想办法——找澳大利亚海南总商会的朋友和前辈借钱,支付欠澳大利亚肉商的尾款;找熟悉中国市场的朋友帮忙,拉起一个3个人的“团队”,寻找和牛销售渠道……正是这段摸着石头过河的经历,让我打开了中国和牛市场细分领域客户的大门。
经过逐步摸索,我们的客户从原来的牛肉批发商,扩大到连锁餐厅、连锁超市和一些主打高品质牛肉的烧肉店。公司的规模也从最初的3个人扩大到近百人。
从2018年到2021年,中国和牛市场迎来一段高速增长期。我们公司打通了“从牧场到餐厅”的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牛肉价格,让更多客户能够买到更高性价比的和牛肉。我们的进口来源国,也从澳大利亚扩大到新西兰、乌拉圭等国。现在,在中国进口和牛市场,我们公司跻身前列,品牌也打响了。
期待黄金发展期
如今,我每年都在中澳之间频繁往来。11月,我们参加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贸易投资厅举办的“澳大利亚牛肉大使——品味昆士兰”招待会和“昆士兰——上海友好州市”晚宴。在刚刚举办的全球知名食品展会——FHC上海环球食品展上,前来与我们交流的外国同行络绎不绝。
我记得,在一次澳大利亚重要客户的晚宴上,他将我作为他“亲密的中国朋友”,介绍给在场的其他客人。当时,他眼中真诚的认可和在场其他客人的热情,让我感受到澳大利亚商人对中国市场的热切关注。
这也是从事中澳贸易10年来,我最深的体会——澳大利亚商人对中国市场日益看重,澳大利亚合作伙伴对我们的认可不断加强。越来越多澳大利亚商人清楚地认识到,抓住中国市场,就是抓住了机会,抓住了未来。我刚开始做和牛贸易时,主要是我们主动找澳大利亚牛肉商洽谈、进货。随着我们品牌在海外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客户主动找到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渠道在中国销售他们的和牛。
11月6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访华,释放积极信号。我非常期待,中澳和牛贸易能够迎来黄金发展期。澳大利亚是牛肉行业的传统强国。中国市场对高端牛肉的需求非常旺盛,消费者对和牛品类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和牛需求增长空间充足。我对中国和牛市场的增长潜力非常有信心。
作为奔走在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放牛娃”,把更多优质和牛送上中国餐桌,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目标。相信肥美香嫩的和牛,将成为越来越多中国食客的舌尖美味。
(本报记者 高 乔采访整理)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智慧课堂迎来AI老师
- 超百人海南注射万元新冠预防药,到底谁在用药?
- 这些误解让食品添加剂“很委屈”
- 凡人微光点燃情感共鸣 微纪录片《追光者3:这就是高手》上线启动
- 传承弘扬湖湘文化 《湖南省地方志工作办法》正式施行
- 暑期效应带动8月份中国CPI同比由降转涨
- 快讯: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突破35万亿美元
- 江苏扬州开展2024港澳台侨企业服务年活动 聚焦“新质生产力”
- 3人死亡 山西挂牌督办二广高速朔州山阴段较大道路交通事故
- 外包单位工作人员工伤 该谁支付赔偿款?
- 韩媒:韩国2025学年高考今日开考
- (新春走基层)挪威外商的中国年:安居三十载 实现一个个“小目标”
- 工会反目 加拿大西海岸港口工人宣布恢复大罢工
- 纪录片《那个瞬间的年代》:20余载接续纪录,再现“两弹一星”光辉历程
- 青海同仁:“最大规模的龙鼓舞”等项目获WRCA认证
- 东方雨虹TPO助力中联智慧产业城高质量建设
- 广西发布“国家气候生态品牌” 赋能生态康养旅游发展
- 科摩罗和东帝汶获准加入!世贸组织成员增至166个
- 防控松材线虫病 京津冀三地林草部门协同演练
- 我国物流运行稳健向好 效率提升
- 热门推荐
-
- 追求京味儿戏新突破 北京人艺《正红旗下》重磅开年
-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落幕 “中国故事”为世界影坛注入强心剂
- 大约每8人中就有1人患病,防治糖尿病可以这样做
- 广西武鸣沃柑俏销东盟市场
- 市场监管总局:企业生产蜂蜜不得添加任何其他物质
- 厄瓜多尔一监狱发生暴力事件 致至少15死14伤
- 湖南祁阳发展林下经济 农民鼓起增收“钱袋子”
- 朱亚明三级跳远获第四名【 中国军团开赛三天仍无奖牌进账】
- (新春走基层)广东近3000名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者春节不停工
- 法国法院维持对前总统萨科齐三年有期徒刑的判决
- 海内外代表汇聚山东潍坊 共享电子商务发展新机遇
- 全球588位“创客”聚焦“永不消失的遗产”话传承
- 新冠新变异株KP.2在世界多地蔓延 国家疾控局:引发感染高峰可能性低
- 外贸亮眼“成绩单”折射经济韧性与底气 新业态激活发展新动能
-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19日结束 防汛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 世界看两会|外媒记者:现场见证两会进程 亲身感受中国发展
- 锦绣中国年|北京丫髻山春节祈福庙会开启 融合京津冀“年味”
- 中国国家电投在多个亚洲国家投运发电装机规模超540万千瓦
- 时代之响与人间生活 张楚《云落》新书首发
- 玫琳凯女性创业基金助力女性创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