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印争相奔月,着陆月球南极谁能拔得头筹?
中新社北京8月11日电 题:俄印争相奔月,着陆月球南极谁能拔得头筹?
中新社记者 马帅莎
8月11日,俄罗斯成功发射“月球-25”号探测器,按照计划,探测器将在21日着陆月球南极地区。同样瞄准月球南极的还有印度7月发射的“月船3号”探测器,将于8月23日或24日着陆月面。
奔月之旅困难重重,在这场以月球南极为终点的“障碍跑”中,谁将率先抵达,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着陆月球南极?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11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作出解读。
从任务规划来看,“月球-25”号探测器尽管比“月船3号”晚出发近一个月,却有可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落月。
“月船3号”探测器的奔月旅途为何耗时更久?杨宇光表示,主要在于火箭运力不够,只能将探测器送到相对较低的轨道,探测器需要依靠自身的发动机加速,逐渐抬升至奔月轨道。探测器靠近月球后,由于探测器发动机推力较小,不能一次刹车到位,还要在一圈圈的飞行过程中逐渐刹车减速,到达较低的绕月轨道后,再实施落月。
“这两个环节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而‘月球-25’号探测器搭乘的‘联盟-2.1b’运载火箭能直接将探测器送到奔月轨道,节省了大量时间。”杨宇光说。
另一方面,俄罗斯也拥有更深厚的航天技术基础。从1959年到1976年,苏联先后发射了数十个月球探测器,先后掌握了飞越、硬着陆、软着陆、绕月、采样返回等多项关键技术,获取了大量月球照片和资料,如1976年发射的“月球-24”号探测器,带回了约170克月壤。
俄罗斯此次发射“月球-25”号月球探测器,重启了从苏联时代算起已中止47年的探月任务,它将进一步完善软着陆技术,研究月球内部结构、土壤、水资源、宇宙射线和电磁辐射对月球的影响等。
不同于俄罗斯长久的技术积累,印度目前仅开展了3次探月任务,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发射的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在次年8月失联,未能完成运行两年的原定计划;2019年发射的“月船2号”探测器在尝试月球表面软着陆时失联;“月船3号”探测器则基于“月船2号”任务的数据分析,做出了改进,再次尝试落月。
杨宇光指出,软着陆的难点在于探测器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将每秒1000多米的飞行速度降为零,这一过程很容易发生探测器坠毁,此前,印度、以色列、日本都未能实现软着陆。
然而,外界认为,“月球-25”号探测器能否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在月球南极地区着陆的探测器,仍存在不确定性。
“虽然苏联积累了许多探月经验,多次实现月面软着陆,但‘月球-24’号与‘月球-25’号任务毕竟时隔47年,俄罗斯是否完整地继承了前人的技术,仍存在疑问。”杨宇光说。
此外,月球南极地形也为“月球-25”号、“月船3号”任务带来一定的风险。杨宇光称,探测器的下降、着陆路线需要根据地形仔细规划,月球南极更为复杂崎岖的地形会增加落月难度,其中还涉及导航、测控等多个环节,这也是至今没有国家成功着陆月球南极的原因。
此番,“月球-25”号、“月船3号”探测器如果成功落月,将加深人类对月球南极的认知,加快人类探索月球的步伐。在杨宇光看来,月球南极在人类探月过程中,具有科研、工程双重价值。
“新一轮探月热潮的核心是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进行长期科考和资源的原位利用,月球南极目前是热门选址点位,它存在长期光照的区域,易于解决能源和热控问题,而附近的永久阴影区域可能含有大量水冰,这对于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降低月球科考成本,以及建立更廉价的往返运输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杨宇光说,水电解后可产生氢和氧,如果将液氢液氧作为航天器推进剂,月球就可以成为人类飞向更远深空的“跳板”。(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管 实现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
- 李一默作品研讨会举办:由县城出发,通向“自我”和世界
- 暑运期间航空出行需求大幅提升 市场呈稳健复苏态势
- 非遗舞蹈“黑走马”缘何是一种快乐的传承?
- 信贷资源持续赋能小微企业 强化“双链”金融服务
- 中国证监会明确行政处罚裁量规则
- 青海在建隧道塌方 3人遇难
- 吉林发行两书讲述历史和边疆沧桑变化
- 西部国际检测认证服务论坛在渝举行
- (第七届进博会)进博会上火出圈的烧麦、羊杂碎、奶茶
-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丨运河人家:流淌于时间之上,三代人的运河情深
- 入境游的新潮流和新挑战
- 拔牙误将车针留置患者口腔 北京一医院被判承担85%赔偿责任
- 天津“两抢”案件连续两年100%破获 民生案件破案率再创新高
- 国家发改委安排1.3亿元支持闽粤洪涝和地质灾害灾后应急恢复
- (新春走基层)新疆昌吉市举办2024年元宵节民间社火表演
- 普京:俄罗斯考虑退出黑海粮食协议
- “又一家”烧烤店粥里吃出虫子
- 一架小型飞机在美国阿肯色州坠毁 机上5人全部遇难
-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南部遭遇20年来最强降雨
- 热门推荐
-
- 广东“护松2024”行动查办案件37宗
- 优化应届生认定,让“社会新鲜人”更从容
- 交通运输部:10月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8亿人次
- 脸上长斑烦恼?试试这样食疗调理
- 北京俄罗斯文化中心主任:“人文金砖”焕发持久生命力
- 林徽因之父林长民作品百年来首次结集出版
- 海峡两岸(厦门)音乐交流季厦门启幕
- 韩国执政党议员金相旭改变立场 称赞成弹劾尹锡悦
- 今年前11个月央企研发经费超9000亿元
- “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启动
- 青春的对峙与坠落 话剧《单宁》全国首演
- 科学家用人和羊驼抗体研发出新疫苗 可预防多数流感
- 云南福宜高速公路阳宗隧道双幅贯通 属特长高瓦斯隧道
- 俄宣布总统选举候选人名单
- 网红节电器:黑科技还是“智商税”?
- 2024常州市文化旅游(首尔)推介会在韩举行
- 浙江横店首位“横漂”的20年:从群演“变身”导演
- 海南按照“一地一案”“一校一策”原则安全有序复课
- 吉林计划培养万名新电商人才助力产业发展
- 第33届世客会会旗交接仪式举行 世客会进入“洛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