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湖北夷陵:“土疙瘩”成助农致富“金疙瘩”
中新网宜昌11月22日电 题:湖北夷陵:“土疙瘩”成助农致富“金疙瘩”
作者 徐彬瀚 孔睿
初冬时节,中药材天麻迎来了丰收季。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九山村,村民周治新安排工人在地里挑拣完鲜天麻后,拿到他家中用加工设备进行蒸煮、烘干。多年来,周治新依靠天麻的种植与加工,成了村里的“致富模范”。
下堡坪乡位于三峡库坝区夷陵区,平均海拔高度850米以上,是鄂西天麻的营销集散地,有“中国天麻之乡”之称。近年来,下堡坪乡通过天麻的菌种生产、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将一块块“土疙瘩”变成了助农致富的“金疙瘩”。
二十年前,下堡坪乡普及天麻有性繁殖育种技术,培育出了天麻素更高、抵抗力更强的杂交乌红天麻。“以前我家以种植水稻、玉米为生,年收入不足万元。”周治新说,如今他种植有5亩天麻,自己也拥有了天麻加工设备,年收入已突破30万元。
与此同时,下堡坪乡也积极发展天麻加工产业。下堡坪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谭克华介绍,该乡有189家天麻加工厂,加工厂找村民收购鲜天麻后,会将天麻切片、烘干后对外销售。
村民严从玲原是一名无业妇女,现在在下堡坪乡一家天麻加工厂负责鲜天麻的收购、加工,“每年下半年我都会来这里工作,每个月可以挣到5000多元。”严从玲说。
目前,下堡坪乡种植天麻种植面积近7000亩,麻农5000余户,年产天麻7000余吨,产值近10亿元。每年来下堡坪乡购销天麻的客商达5000余人次,天麻远销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天麻等中药材也带动了当地农文旅产业的发展。今年以来,3万多名游客慕名来到下堡坪乡,吃天麻菜,体验“食养”“药养”乡村游。该乡还建成了60多家特色民宿,带动从业农户年均增收近5万元。
下堡坪乡党委书记刘勇说,位于下堡坪乡的三峡中药材产业园即将投入使用,该乡也正在引进龙头企业推动天麻产业集群化发展,将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企业年金一季度成绩单出炉
- 平遥大量耕地成粉煤灰填埋场,官方:成立督导组,从严从重查处
- 齐车公司首次出口冷藏箱运输车装船启运
- 吉尔吉斯斯坦发生车祸致8人死亡
- 菲仕兰荣获可持续发展两大奖项
- 五部门:到2025年底,合成氨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提升至30%
- 广东将加力支持8个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
- 焦点访谈:光影中相聚 梦想中成长
- 西藏米林举办藏医药文化旅游活动主题音乐会
- 辽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万公里
- 图解|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
- 深度学习模型为古生物演化研究提供新视角
- 促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陕西探索“聚才引智”新路径
- “摇滚先锋”携手“Z世代唱将”唱响广州塔
- 云南牟定发生3.3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公里
- 防抗暴雨 福州快速抢修复电
- (乡村行·看振兴)“千鲜之城”福建霞浦如何让海产品“飞入”千家万户?
- 国际最新研究: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巨型系外行星
- 导演大飞携《异乡来客》回到家乡山西 感念故乡山水人情
- 景区迎来大客流 北京部分路段采取临时交通管制
- 热门推荐
-
- 财政部:1-2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6285.3亿元,同比增长0.3%
- 宁夏聚力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
- 2024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突破2000列 实现首季“开门红”
- 长江航运数据中心正式启用
- 印尼政府出台电动摩托车补贴政策
- 贵州锦屏文书:“东方契约精神”根植民间五百年
- 统一买600元“校鞋”,真能遏制攀比?
- 一图看懂:从离开到重返白宫,特朗普经历了什么?| 图览天下
- 埃尔多安:支持芬兰加入北约,决定开始启动相关程序
- 江南华南等地气温显著偏低
- 美国印第安纳州周末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 至少1死23伤
- 央行: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精准施策、持续发力 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样板
- 美国华盛顿特区发生一起枪击事件 已致2死2伤
- “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抹彩虹”红绿彩瓷:千年技艺赋能乡村振兴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阵容公布
- 郭建设谈影像国际传播:中国故事关键在“人”
- “脱黑向绿” 中国最大露天排土场光伏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
- 光谱识别+智能分拣,助棉田摆脱“白色污染”
- 巾帼种粮人逐梦田野:拥抱数字化 粮食心情“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