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专家学者南京“把脉”土壤污染防治
中新网南京11月8日电 (徐珊珊)以“绿色低碳修复 净土洁食居安”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11月5日至8日在南京举行,全国土壤修复领域的千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共探土壤修复领域科学技术与产业最新发展,“把脉”土壤污染防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中国土壤学会名誉理事长沈仁芳表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少技术存在成本高、周期长、二次污染等问题。科研工作者、企业代表要抓住当前国家土壤污染防治的迫切需求,攻克土壤修复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效推广土壤修复技术,培育健康土壤。
会议现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供图
“要围绕防新增、去存量、控风险的总体思路,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洪亚雄说,要加强在产企业污染预防,推行“边生产边管控”治理模式,推动土壤和地下水源头防控信息化、智慧化、智能化监管“一张图”。
“与空气污染、水污染相比,土地污染难以发现端倪。”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军称,做好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合作。接下来,实验室将加强协同,围绕关键科学问题、技术推广等开展深入合作,推进盐碱地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地保护土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土壤学会、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4西藏林芝工布新年旅游推介会亮相广州
- 中方对联合国人员和资产在也门遭扣押表示严重关切
- 哪些法规漏洞“成就”了“职业闭店人”的生意?
- 云南公安亮出成绩单 省内涉诈窝点持续动态清零
- 台湾“八缺”问题难解,谁之过?
- 如何延缓孩子近视进展?眼科专家详解
- 助力品牌跃升 上海浦东陆家嘴发布百亿品牌计划
- 武阳高速全线通车 鄂东再添新通道
- “机器都会学习了,孩子们要学什么,怎么学?”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更名?南京官方辟谣
- 2023中关村论坛“第二届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在北京举办
-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中国证监会修订规则 增强回购制度包容度和便利性
- 江南春色无边:屯溪老街 徽味悠长
- “拿不准看测评”?近九成受访者购物前有看测评的习惯
- 受山体滑塌影响的陇海铁路恢复运行
- 古城平遥兴起“研学热” 学生深度感知世遗文化
- 涨至1小时4.5元?部分城市共享单车已贵过公交地铁
- 多地调整公积金政策带来哪些利好?
- 美国航天局:滞留太空的美国宇航员将于2025年返回地球
- 热门推荐
-
- 保温杯里泡枸杞 你吃对了吗?
- “空中三峡”乌兰察布:生态向“绿” “风光”无限
- 重庆2座智能超充示范站首次投用
- 欧盟向黎巴嫩追加3000万欧元人道主义援助
- 俄称摧毁乌美制装备 乌称击退俄多次进攻
- 暑期临近,热门线路来了!
- 第六届世界川菜大会开幕 川菜名厨齐聚四川广安共谋川菜产业发展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这样使用保鲜膜,对健健康更有利
- 福建蕉城:“自然+匠心”成就独特根书艺术
- 文化杂谈 | 运河十年,看一份份精彩的城市答卷
- 突尼斯总统表示坚定地希望恢复和叙利亚关系
- 墨西哥海军查获3.6吨可卡因
- 美知名经济学家: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很可能严重失败
- 如何从疫情余震的不确定性中找到掌控感
- 美国再次宣布向乌克兰提供12亿美元的额外安全援助
- 生态环境部:十年来查办五类案件19万多件
- 和评理 | 美国挑拨未遂 中国东盟合作共赢
- 国产综艺是否重启焕新
- 东南亚青年西安求学记:实践中提升“技能值”
- 伊朗:准备好应对以任何袭击 以色列:将做出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