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地宣布:“试管婴儿”费纳入医保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邵萌)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简称“广西医保局”)发布通知称,11月1日起,广西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此前,已有多地发布过拟探索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消息,“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的话题也广受舆论关注。
逐渐被“看见”的不育群体
当在“管友”群里看到广西将部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的消息时,家住桂林的余璇(化名)开心极了。“看到北京实行的时候,就想什么时候广西也可以呢?没想到政策这就来了。”
在她社交平台发布的帖子里,不少用户评论,希望更多省市也能将此类技术项目纳入医保。
实际上,辅助生殖费用进医保争论已久。呼声的背后,是近年来我国不孕不育率攀升和人口出生率走低的现实。
而根据北京大学乔杰院士团队的一项全国生殖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2007年至2020年间,我国不孕发病率已从12%升至18%。这意味着,每6对育龄夫妻中就有一对夫妇面临生育困扰。
这些人通常会求助于辅助生殖技术,其中应用最广的就是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万名试管婴儿诞生。
经济负担成隐形门槛
此前,余璇已在当地公立医院做了一次促排卵、两次胚胎移植,尽管未成功,但花费已近5万,这笔钱对她的家庭来说并不算少。不过,余璇称,这相较于她认识的其他省市的“管友”已算“幸运”。由于治疗难度、方案、地区不同,做“试管婴儿”花费少则几万元,多则数十万元,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单周期价格对不少家庭来说已较昂贵,一些患者则需要更多次周期才能受孕成功。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制订的《中国高龄不孕女性辅助生殖临床实践指南》提到,女性在35岁及以下时,平均需要3个试管婴儿治疗周期成功活产,而女性在35岁以上时,所需治疗周期还会明显增多。
在余璇看来,“做试管”是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从促排卵到取卵、取精、体外授精,再到胚胎移植、着床等环节,就像一次次闯关,过程中充斥着渴望、紧张、愧疚。“本来正打算年后开始第二次,这次就能赶上进医保了,感觉心理负担都小了一些。”
中新网注意到,广西此次纳入医保的项目包括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限门诊,每人最多报销2次,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时,不设基金起付标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分别为70%、50%。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是落实积极生育政策、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举措。在保护女性的生育权益,给相关家庭减轻经济负担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体现了社会进步和人文关怀。也能促进相关行业和企业进一步探索辅助生殖技术,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多地逐步探索
过去几年,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呼声不断,也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相关提案建议。同时,辅助生殖这类消费级医疗服务是否符合国家医保“保基本”的原则也有一定争议。
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在此之前,已有地方表态将探索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湖南、浙江等地医保部门均提及,下一步将逐步探索将常见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但真正落地仍有挑战。2022年2月,北京市医保局发布通知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原计划于当年3月26日落地,但4月时又宣布暂缓执行。
不过,今年7月1日起,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北京市基本医保,按医保甲类纳入门诊报销。北京也成为国内首个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范畴的城市。
辽宁省医保局5月5日印发通知称,将胚胎培养等18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辽宁省生育保险目录,拟于7月1日执行。然而,8月11日,辽宁省医保局在回复公众留言时表示,考虑生殖类项目比较特殊,情形复杂,待遇政策制定国内尚无成熟经验可借鉴,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配套的待遇政策。中新网注意到,目前,辽宁省就此暂未有进一步的通知。
在姜全保看来,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如何具体落地值得考量。首先需要在医保政策上调整。其次需要考虑医保基金的支付能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还是立足于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在有限的医保基金支付能力的前提下,到底哪些项目能进入医保,各地可能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第三是支付标准、报销比例和分担机制。最后,还涉及到跨地区就医的问题。
能否打通生育“堵点”?
中新网注意到,就把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一事,有关部门曾多次表态。
去年8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到要指导地方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今年5月,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医保局已下发文件,指导地方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将持续指导地方扎实做好生育保险和基本医保有关工作,巩固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强生育医疗费用待遇保障。
姜全保认为,从相关文件来看,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有望逐步纳入基金支付范围。不过,可能各地需根据支付能力采取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措施。
在他看来,当前的低生育率是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女性追求自身的教育、职业发展等,确实不愿多要孩子;另一方面,经济和就业环境、住房成本、子女的教育成本和教育焦虑、普惠优质的托育机构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不足等,都是影响生育的因素。
“提高生育率更重要和迫切的问题,可能是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另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得适应低生育率,并为长期的低生育率做好应对措施。”姜全保说。(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锦绣中国年|千年晋祠里的“年味”:“寻龙” 舞龙 赏民俗
- (新春走基层)江苏徐州地标美食“坐”上高铁诚邀天下客
- 我从基层来丨全国人大代表乔进双梅:深挖特色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 “英国绘画的黄金时代”艺术展在安徽合肥展出
- 2025公务员省考报名陆续开启,多地将同日开考
- 重庆2座智能超充示范站首次投用
- 赶集盛会:西藏那曲申扎举办第十八届畜产品展销会
- 2023进度条过半,“衣食住行”的变化全在这里→
- 第十一届榕台中小学生书画交流展启幕
- 中国新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全权证书
- 2023年泰国众议院选举开始投票
- 一场持续36天的热射病救援
- 阿富汗6.5级地震已致多人死伤 巴基斯坦印度也有震感
- 550名青年体验家开启“全球学子嘉游赣·大美江西发现之旅”
- 咸鸭蛋流油并非因添加“神秘物质”
- 突发!巴西一巨型热气球失控 致多个街区用户断电
- 《中国一东盟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合作》研究报告发布
- 西十高铁西安方向箱梁架设完成
- 武汉一高校研发关键技术助短生育期油菜迟播稳产
- “穷荒山”蝶变“绿富美” 陕西全力绘就“以水富民”新画卷
- 热门推荐
-
- 湖北宜昌:5万余尾中国特有珍稀鱼类放归长江
- 中国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建设 上海已建成125家
- 青春华章|智造新途
- 吉林抚松:“绿色”扮靓生态旅游
- 冷空气一波一波又一波 我国多地已加入“降雪”群聊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法国外交部外贸部长级代表李斯特举行会谈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解码佛山先进制造业:跨国企业立足湾区 面向世界
- (新春走基层)“钉”在林场38年的老张:用心护卫这片山林
- 全球新一代液化乙烯运输船从江苏引航出江
- 《中国的远洋渔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促进全球渔业资源长期可持续利用
- 第七届广东科普嘉年华在广州开幕
- 中新健康|卒中治疗再出“中国方案” 将助力全球减残
- 江西“护林员二代”:守护好山林 完好无损交给子孙后代
- 外媒:克里将辞去美气候特使职务,帮助拜登竞选连任
- 博古斯世界烹饪大赛中国区选拔赛在广州举行
- 9月20日起广铁集团对部分普速客车进行调整
- 孩子们,到博物馆来过暑假吧
- 台风“泰利”来袭 海南海事局启动防台Ⅲ级响应
-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能处在绿色合理区域 市场供应有保障
- 西门子交通大中华区CEO:中国市场数字化低碳化快速发展 进博会助力拓展合作 | 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