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化产业专家:推动西藏优秀文化走出去 破除西方媒体片面报道
中新网北京10月25日电(赵丽)近日,“遇见西藏·扎西德勒”网络国际传播活动走进拉萨。当地吉本岗艺术中心创始人、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方堃在接受记者团联合采访时表示,外界对西藏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媒体虚假报道的影响,真实的西藏发展迅速,可谓十年百变。
方堃毕业于北京大学,在西藏从事文化产业已逾十年。作为西藏本土文化艺术品牌“醍醐”的创始人,方堃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架起西藏传统与当代的桥梁,将西藏丰富的文化遗产转化为现代人易于理解的形式。他认为,这是推动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关键方式。
为此,方堃及其团队争取了马蒙丹·莫奈美术馆的授权,将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睡莲》元素融入牦牛绒围巾的制作中,并将这些产品出口到欧洲。“当他们知道这些精美围巾的供应商来自西藏的时候,十分震惊,因为他们想象不到西藏是当代的、先进的,他们想象中的西藏还是‘落后的’‘野蛮的’。”
在方堃看来,外界对西藏的了解受到了部分西方媒体的虚假报道影响。尤其是那些自居为“客观中立”但实际上充满偏见的媒体,通过选择性报道等方式,很大程度上让外界对西藏持有一种片面的、扭曲的看法。
歪曲报道“不攻自破”
采访中,方堃给出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曾报道称“藏族务工人员抱怨汉族同事挣得更多”的例子。
对于这种报道,在西藏生活了十多年的方堃认为“极其不专业”,甚至“离谱得可笑”。
“其实道理很简单,在同一个工地上,不同工种的人会拿到不同的工资;同一个工种,工龄长短也会影响工资收入,这跟民族没有任何关系,这是经验和技术的差距。工作经验多的藏族工人也会比经验少的汉族工人赚得多,这都是一样的道理。”
在这个问题上,拉萨市尼木县一家藏香制作厂的厂长旦增曲扎也给了中新网记者相同的答案。“像我之前在厂里搞建筑,藏族和汉族工人都是400块一天,有时候工资区别是有一点,因为有的工人更有经验,还有就是他们技术水平不同,工资会有差距。这个无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从小生长在拉萨市尼木县的丹增曲扎表示,不管是自己,还是朋友,完全没有见到过所谓“民族不平等”的情况。
事实上,一些西方媒体对西藏报道的虚假套路显而易见:聚焦并夸大民族差异,选择性忽略其他导致收入差距的因素,如技术和工龄等,简单粗暴地得出“民族不平等”的结论,其背后的目的昭然若揭。
然而,近年来,在西方反华势力操纵下,国际舆论场上关于中国西藏的种种不实信息,层出不穷。
“前些年,我认识的许多老外在拉萨生活,他们有的是登山队的向导,也有的是在西藏大学念书的。他们没有任何偏见,因为他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知道真实的西藏是什么样子。”方堃说。
西藏发展“十年百变”
方堃来到西藏的十年,正是西藏现代化加速发展的十年。十年来,交通体系的发展、物流体系的改进与文旅经济的繁荣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西藏地区的综合进步。作为文化艺术领域从业者,他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眼中西藏发展的十年百变。
在方堃看来,目前文化领域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即从过去单纯强调非遗文化保护,逐步转向凭借西藏独特的文化竞争优势,发展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他认为,“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在他眼里,西藏旅游正经历从观光游到深度游的转型,这为当地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很多好处。旅游业带来的民宿繁荣,就是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之一。 “当村子里的民宿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时,儿女就会更愿意从县城回家”,方堃举例说。
这样的发展,也与西藏近年来交通体系的改善有关。2021年8月,拉萨贡嘎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成投运,成为西藏最大航站楼。昌都邦达、林芝米林、日喀则和平、阿里昆莎等支线机场相继建成,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40条,通航城市66个。如今,由公路、航空、铁路构筑起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连接西藏千家万户。
民生福祉随“路”而至,交通体系改善又进一步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繁荣。
“十多年前,西藏的物流还比较落后,甚至内地许多商家货物不发西藏。而现在,我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从电商平台购买,一半以上的货物当天或者隔天就到了,剩下的等个三天也就到了。”
在方堃看来,现代物流业高速发展对西藏的影响是巨大的。在高速物流的支持下,西藏的众多优质产品才有机会触达内地庞大的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韩国检察厅对尹锡悦立案调查
- 北京住房发展年度计划发布 本年度计划供应商品住房约600万平方米
- 三星堆遗址典型重器即将集中亮相
- 李宝聚:当农科大佬遇见“三农”短视频
- 非法收购香烟4万余条 二连公安破获跨国走私、非法经营卷烟案
- 传统美食“玩”出新花样
- 六部门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 生产过程不允许添加防腐剂
- 中基协第二届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与自律管理监督员工作会议召开
- 新场景赋能城市发展 “文化+”为首都民众生活添彩
- 《只手摘星斗》获第七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特等奖
- 第七届世界浙商大会开幕 释放多重信号为企业家“撑腰”
- 合肥派河港铁路物流基地开通运营
-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2024学术年会在郑州举行
- 江西警方助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 (乡村行·看振兴)陕西凤翔泥塑:用指尖“捏”出乡村新颜
- 12月3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02个点
- 中国增压能力最大的海上循环注气平台成功投用
- 安徽古奇草本威士忌蒸馏坊项目开工
- 广西加强与东盟国家智库交流合作 为双边合作提供新思路
- 外媒:泽连斯基访问德国 分别与德国总统和总理会晤
- 热门推荐
-
- “他们看起来好英勇,我也想……”
- 莫斯科州一办公楼火灾致8人遇难
- 《京味》里有最新最美的北京故事
- (两会声音)释养立:“文禅并重”推动中国禅宗文化走向世界
- 普京:如美国在德国部署远程导弹 俄将考虑重新部署中短程导弹
- 杂交水稻持续刷新纪录 加速商业化应用
- (走进中国乡村)贵州织金:围裙兜里兴起的亿元“皂角小镇”
- 中新健康丨只有2岁以下儿童会得百日咳吗?专家:出现“高龄化”
- 宁夏全面推动地下水环境分区管理分级防治
- 卡塔尔成为2022年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
- 加拿大8月经济零增长 商品生产行业是拖累主因
- (乡村行·看振兴)探访“中国智慧厨都”:“黑科技”融入烹饪界 “数字厨房”显雏形
- 欧盟延长对白俄罗斯个人和实体制裁
- 山西警方破获涉中国8省份系列合同诈骗案 金额超2.2亿元
- (财经天下)丑闻不断,“日本制造”光环褪色?
- 快递只能送上门?中国快递协会解读新规
- 泽连斯基:袭击俄库尔斯克州目的之一是设立缓冲区
- 西江发生2024年第1号洪水
- 国庆长假将结束 三招让你工作“满血复活”
- 农历新年首登联合国节庆日历 古特雷斯致新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