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乡村教师带凉山娃子出山:大山成为“布拖女足”的“沙绑腿”
中新网杭州8月31日电 (张益聪)多年前,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2300米海拔的高山日晒,有这么一群女孩子,在山野乡间训练足球,她们面庞黑黢黢,却冰心朵朵、目光坚毅。
如今,近80名凉山女娃走出大山,当初大山的试炼成为馈赠,让人们记住“布拖女足”的,是她们的实力,而让她们不曾忘记的,是自己的引路人——“85后”四川乡村教师阿凉子拉。
31日,2023第九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开幕,阿凉子拉成为本届慈孝人物,并来到浙江省杭州市活动现场领奖,他说,“当初我走出大山,就是为了回家带出更多凉山孩子,从教16年来,我一直守着初心走到现在。”
“布拖女足”命运的齿轮,从2016年3月开始转动。彼时,阿凉子拉来到布拖县瓦都乡小学当校长,“足球体育本身就是我的专业特长,我希望通过足球,为凉山娃子找到一条出山的路。”他说。
“运动员在训练时,会在腿上绑沙袋增加负重,通过”沙绑腿”来锻炼身体能力。”阿凉子拉表示,在这方面,凉山的娃子有天然优势。
一般来说,2000米-2500米海拔是运动员最适宜的训练场。阿凉子拉坦言,当“高反式”训练成为常态,大山的“负重”会成为凉山娃子的“沙绑腿”,走出大山的那一刻,命运的馈赠将如期而至。
这也是阿凉子拉返乡执教的主要原因。当初,他自己走出大凉山,为了给更多凉山娃子走出大山的机会,毕业后,他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大凉山。
在阿凉子拉看来,想要解开“大山枷锁”,有两座大山压着,一座是的大凉山本身,一座是人们心中的大山。
“受惠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凉山的娃不愁上学了,但是中途辍学的情况仍然存在。”阿凉子拉表示,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叫吉尔莫沙作的女孩。
小沙作是赛场上的突破手,却难以独自对抗命运。读五年级那年,沙作的父亲因病去世,家中母亲体弱多病,姐姐早嫁顾及不暇,家中收入不济,唯一能依靠的只有沙作了。
当听到沙作亲口说要辍学时,阿凉子拉第一次慌了,“如果有一个娃子半途而废,就会有第二个,本来家长对于娃子们搞体育就有质疑,尤其是女娃子。”他说。
为了挽留沙作,阿凉子拉亲自登门,对沙作的母亲做出承诺:只要让孩子上学、踢球,经济上可以给予最大程度资助。
从刚开始自掏腰包,到后面寻求了更多的帮助,在阿凉子拉的苦心经营下,沙作坚持了下来。
“我专门执教女足,就是要打破人们心中的成见,大凉山的女娃子不仅是结婚生子一辈子,更可以奔跑绿茵场,还可以走出大山去追梦。”阿凉子拉说,“从2016年到现在,我这里没有一个女娃子掉队。”
这一切的努力在2018年开花结果。随着阿凉子拉被调到布拖县拖觉镇小学当校长,发源于瓦都乡小学的“布拖女足”随之转到了新学校:从山野训练,到水泥场地,再到塑胶足球场,装备优化、训练科学,“布拖女足”迎来了首战。
同年,阿凉子拉所带领的“布拖女足”首次参加凉山校园足球联赛,就以黑马之姿8:0首战告捷,7天的比赛23颗进球,“布拖女足”狂轰滥炸的同时,未丢一球,拿下了该联赛的冠军。
“我只是开了一个好头,更多还是社会各界人士支持,以及娃子们自己努力。”阿凉子拉表示,从大山走出去,“布拖女足”的队员们到成都、泸州等多地求学,并且纷纷进入了更高能级的足球体育领域。
自此,从地区联赛一路逆袭,“布拖女足”在今年5月拿下了省级校园联赛冠军,留下了山区孩子逆天改命的传说。
轻舟已过万重山,命运的馈赠开始了。今年7月,成都第31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期间,来自“布拖女足”的15岁小将瓦渣么日各,作为凉山屈指可数的国家一级运动员,带着大山里的期盼,传递着凉山体育精神的薪火。
眼见“布拖女足”成功出山,对凉山娃子的慈,对“凉山母亲”的孝,成了阿凉子拉的精神支柱。
今年9月,学校开学在即,当初的小沙作顶住了命运的重压,马上就要读高三了,而她是阿凉子拉第一批带出大山的孩子之一。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娃子们上了大学,成了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给家乡带来更多的选择。”阿凉子拉如是说。
从中国到世界,慈孝是中华文化的共鸣,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随着慈孝文化不断被演绎出新的故事。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新闻社、杭州灵隐寺主办,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新闻发展中心、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浙江分公司承办。(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新增2个停靠车站
- 北京全市入汛以来降水量比常年多五成
- 激发度假旅游消费更大潜力(消费视窗)
- 山西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
- 美两党副总统候选人万斯和沃尔兹确认参加电视辩论
- 山东菏泽深耕“绿色赛道” “碳”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 广东海上风电装机规模突破千万千瓦
- 8月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零售102.7万辆 同比增逾四成
- “带押过户”与绿色矿山建设:双轮驱动福建龙岩自然资源改革发展新貌
- 心脑血管病高发季节来临,患者该如何正确用药避免误区?
- “十一”黄金周,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294.23万人次
- 专家解读:如何理解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
- 云南第一人口大县镇雄:企业家“组团”返乡创业 打造“中国西南五金城”
- 巴西圣保罗在强风暴和停电中入夏
- 冷空气结束全国大部晴好 新疆云南黑龙江等地部分地区有雨雪
- 上海召开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金融服务工作调度会
- “青春北京大讲坛”仲夏开讲 曹文轩:阅读是人生的基本功课
- 草原上的“守护者”:多治一只羊,牧民生活就多一份保障
- “郭培:高定时装的艺术”华服盛宴亮相美国
- 科技赋能 乌兰察布“土特产”走上“洋气路”
- 热门推荐
-
- 以军袭击黎巴嫩南部 一名真主党高级指挥官身亡
- 公安部提示:夏季聚餐饮酒多 切勿酒后驾车
- 第135届广交会开幕,“中国第一展”迎风显韧性
- 美国俄亥俄州一飞机坠毁 机上3人全部遇难
- 中国央行:为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提供更优质支付服务
- 吉林省发挥“红色资源优势” 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 “一针瘦4斤,花费不到3000”,把降糖药当减肥药使靠谱吗?
- 中新真探:食物过敏不能通过多运动来改善
- 云上亚运村 绿色低碳行
- 印尼西苏门答腊洪灾已致57人遇难
- 以更优消费环境激发更大发展动能(走进市场看信心)
- 贵州“村超”为什么火?这里有中国乡村幸福的模样
- 美加边境口岸彩虹桥发生车辆爆炸事件致2死1伤
- 政策红包如雨下 城市公交运营难题怎么破
- 澳大利亚南澳州对华出口创下新高
- 蔚蓝的天空,飞翔的翅膀
- 法国冲突抗议不断,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推迟到访
- 女子离家30余载 内蒙古警方跨越2200公里助其寻亲
- 气候变化增加极端降水风险
- 趣竞赛、享美食、农民乐 福建屏南花样庆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