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风景线)“穿越”百年瞭望塔 邂逅路易·艾黎的“烈火人生”
中新网上海8月29日电 题:(申城风景线)“穿越”百年瞭望塔 邂逅路易·艾黎的“烈火人生”
中新网记者 李姝徵
穿过繁华的四川北路商业街一路向东,走至吴淞路与武进路的交汇处,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矗立在十字路口。这是中国内地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城市消防站——虹口消防救援站驻地。
28日,记者在吴淞路路口看到,该建筑整体格局呈弧形向内凹进,四扇红门沿弧面一字排开,在路口转角留出大片空地。建筑凹进处是一座方形塔楼——34.2米的高度在今天的上海并不起眼。而百余年前,这座消防瞭望塔曾是城市的最高点,也被誉为上海的第一双“眼睛”。
走近这栋竣工于1917年的建筑,乳白色的外墙底层挂着一块黑色石牌,刻着“虹口救火会旧址”。
百余年间,周围早已沧海桑田,这栋建筑依旧维持着当年的模样。站内的历史陈列馆,记录了这个百年消防站的变迁。
其中,一张老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的外国男子,身着制服,目光温暖。“这是20世纪20年代在虹口救火会担任小队长的路易·艾黎。”虹口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告诉记者。
路易·艾黎是工业合作社运动发起者,山丹培黎学校创办者。路易·艾黎1927年从新西兰来华,第一站就是上海,消防员是他在中国的第一份工作。
“路易·艾黎在上海工作、生活的10年中,有一半时间是在虹口消防队从事灭火、防火等工作。”上海市虹口区虹口消防救援站指导员张屹捷告诉记者,路易·艾黎的60载中国情,正是从这座消防站开始。
1927年的上海还在动荡之中,市区高大宏伟建筑的背后,是如迷宫一般的逼仄小巷,木质结构的房子拥挤不堪。彼时的城市火情,大多通过消防瞭望塔发现。虹口瞭望塔中轮流值守的瞭望员,手持望远镜居高临下,瞭望半径可达5公里。一旦看到城厢某处冒出半点火星,瞭望员立即鸣钟报警,消防员闻声而动,奔赴火场。
据路易·艾黎在自传中记载,他第一次值班就赶上了5起火警:“我刚脱下衣服跨入浴缸,火警钟声又响了,我再次套上衣服,顺着爬杆滑下,跃上蓄势待发的消防车……”
不仅是火灾中无力逃生的底层民众,路易·艾黎在防火检查中的见闻更令他触目惊心,尤其是童工在“黑工厂”里的遭遇。“我还记得那些日夜站在抛光盘前的孩子,他们疲惫不堪,手脚上沾满了金刚砂粉、汗水和金属粉末,真是可怜!”他在自传中写道。
和越来越多的底层民众接触后,路易·艾黎意识到,不彻底改变社会现状,就没有出路。
路易·艾黎始终在为改善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四处奔走,“在上海的这段消防生涯,是他在中国革命事业的‘萌芽阶段’,”张屹捷介绍,这也让路易·艾黎决定,要长期留在中国。
百余年后,再度步入虹口消防瞭望塔。西式的钢铸玻璃窗,厚实的实心砖墙,“修旧如旧”的修缮方式,让瞭望塔“容颜久驻”。沿着木质楼梯拾级而上,愈行愈窄,接近塔顶的楼梯需得手脚并用攀爬。
推开沉重的木门,终于抵达塔顶。风景与往昔已大有不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双“眼睛”再也不能极目远眺、俯瞰申城。
记者比对着老照片,正细细辨认眼前景色。“叮铃铃……”尖锐的火警铃声骤然响起,四扇红门相继敞开。只见门内蓝衣闪动,消防员迅速换装,爬上消防车。不到30秒,四辆消防车相继冲出红门;几乎同时,嘹亮的消防警笛回旋在城市上空。(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海峡两岸(湖北)大学生荆楚文化行启动
- 微生物在白酒中留下了什么“健康因子”?探秘国台酒中的健康物质
- 四川成都彭州市一养猪场化粪池发生气体中毒事故 7人死亡
- 金融力量助力广东湛江打造“ 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
- 美国芝加哥林肯雕像被喷红漆 现场留下大片涂鸦
- 探店不能打法律“擦边球”
- 水利部针对河南河北启动干旱防御三级应急响应
- 重走“海丝”路 世界最大仿古福船“福宁”号抵达新加坡
- 2024年马来西亚政府官员汉语研修班举办结业仪式
- 第37届科技周活动在天津开幕
- “2023长隆自然共绘计划”启动 探索亲子陪伴新方式
- 解振华披露气候谈判进展:“我感到最困难的就是这次COP28”
- 第五代青花郎市场推介会北京站举行 “郎味”持续飘香
- 妻子涉腐败遭调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称正考虑辞职
- “龙”文物亮相广西南宁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
- 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分享写作心得:生活积累和丰富想象缺一不可
- 第十届亚洲人文艺术展在杭州开幕
- 走进武汉健博会:智慧医疗“黑科技”齐亮相
- 国际社会:对中国游客和投资者翘首以盼
- 《封神第一部》观摩研讨会召开 乌尔善:它是一部有温度的电影
- 热门推荐
-
- 元旦假期三亚景区推出系列非遗活动丰富游客体验
- 积石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首户乔迁新居
- 中新健康丨青海省第二十三批援布隆迪医疗队启程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 (进博故事)常驻客的“顶流”项目
- 台胞李安东:不惑之年的大陆新“转型”
- 中考试卷出现彩礼题算不算“超标命题”
- 上海机场:“五一”小长假期间,上海机场客流量超170万人次
- 中新真探:长了骨刺,有办法彻底消除吗?
- 想吃出健康,记牢两大关键词
- 受降雨影响 北京市门头沟区39条山区公交线路停驶
- 数九寒天始 今年“一九”偏冷还是偏暖?
- (新春见闻)苏北花乡的年货新“花”样
- 福岛核事故阴影未散 “解禁”区返乡民众寥寥无几
- 俄智库:美国芯片产业政策威胁全球
- 宁波图书馆“天一夜读”推出百期 线下特展凝练读书意义
- 从严冬划到盛夏 东北龙舟火出圈
- 5G应用深入千行百业:用户普及率超过50%,融入71个国民经济大类
- 第20届长春汽博会开幕 汇集全球151个汽车品牌
- 内蒙古“80后”农学女博士:做农业环保“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