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全球海洋治理开启新篇章
□ 秦天宝
6月19日,联合国会员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以下简称《协定》)。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的第三个执行协定,《协定》对各国海洋权益影响甚大,也对全球海洋善治带来诸多启发。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覆盖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海洋面积。近几十年来,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出现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依靠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既有国际法框架已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200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设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非正式特设工作组。2015年,各方同意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定,相关立法进程正式启动。立法进程分为筹备委员会会议阶段和政府间大会谈判阶段。
在2023年3月举行的第五次政府间大会续会上,各方就《协定》英文文本达成一致。经过术语使用和整体逻辑结构上的调整和完善,《协定》最终在6月19日举行的第五次政府间大会再续会上正式通过。
《协定》的通过,是全球海洋治理领域的又一里程碑。
首先,《协定》解决了此前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无法可依的问题。《协定》共包含76个条款及两个附件,内容涵盖海洋遗传资源、划区管理工具、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等四大议题。适用范围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即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目标是通过有效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确保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生物多样性当前及长期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
《协定》条款设置均衡、内容务实创新:建立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遗传资源及其数字序列信息的收集、利用和惠益分享机制,特别设立获取与分享委员会,就该领域所涉事项向缔约方大会提出建议;规定了包括公海保护区在内的划区管理工具的适用区域,提案及对提案的公布、审查,就提案进行协商和评估,划区管理工具的建立、决策、监测与审查程序等;细化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内容,特别是就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门槛和因素进行了具体规定,对环评程序作出详细的要求,并前瞻性地规定了战略环境评价制度;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础上,对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的模式和类型进行具体规定,设立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委员会,确保该领域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的定期监测和审查。
其次,《协定》的达成体现了多边主义是应对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在内的全球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协定》所涉议题是典型的全球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离不开各国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正因如此,《协定》在序言中明确提及“协调一致及合作的方式”“制定全面的全球制度”“全人类的利益和需要”“期待实现普遍参与”等,正文也包含了国际合作相关条款,展现了各方以多边主义应对海洋治理挑战的决心。与此同时,真正的多边主义需要考虑到各国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应基于各自的国情采取相应行动。《协定》设立“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专章,并在海洋遗传资源相关规定中特别明确了发达国家的先期注资义务,正是回应了这一需求。
尽管在谈判过程中,各方对一些争议事项持有截然不同的立场,但考虑到解决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的紧迫性,各方仍愿意对其立场进行妥协,就争议事项达成务实性安排。例如,在谈判末期最具争议的是确保《协定》执行的资金安排问题以及围绕海洋遗传资源货币惠益分享的问题等,这也体现了南北双方的关键症结所在。大会最后就此问题达成妥协安排,成为谈判的突破点。
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一直倡导《协定》应是渐进发展的、公平合理的和普遍参与的。谈判中,中国代表团也努力成为弥合不同立场、推动进程向前的关键力量。例如,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和“公海自由原则”之间冲突难以弥合时,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作为避免争端、寻找务实合作路径的理论基础,这也成为中国对《协定》的独特贡献之一。
最后,《协定》吸纳了海洋治理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并将对相关海洋治理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面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协定》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础上,吸纳了诸多海洋治理领域和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原则和方法,例如污染者付费原则、风险预防原则或风险预防方法、生态系统方法、海洋综合管理方法等,并将国际环境治理领域中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新发展成果借鉴至海洋公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领域。在机制安排方面,《协定》借鉴国际环境条约惯常使用的模式,设立了缔约方大会、科学和技术机构、秘书处、信息交换机制、执行和遵守委员会等一系列机构,确保《协定》的执行。
另一方面,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后,在过去的四十余年的实践中已经专门建立了一些协调各国使用海洋公域的机构;此外,还有一些国际和区域的条约或组织机构所涉及的范围与《协定》有交叉。《协定》明确规定“缔约方在参与其他相关法律文书、框架或全球、区域、次区域或领域机构之下的决策时,应酌情努力促进本协定的目标”。现阶段,《协定》已然对实现“30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等系列目标)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发挥积极作用,并对海洋生态环保、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产生重要意义。未来,通过机构间互动,《协定》下通过缔约方大会等达成的海洋治理最新成果也将对相关法律文书、框架下的决策产生影响。
在第五次政府间大会再续会上,中国代表团对《协定》总体予以积极评价,强调《协定》后续实施应平衡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兼顾各国利益、国际社会整体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妥善处理与其他海洋治理规则机制间的关系,呼吁在《协定》下形成协商一致的良好实践,并阐明在国际海洋法法庭全庭咨询管辖权问题上的一贯立场。
《协定》的通过标志着全球海洋公域治理开启新篇章。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成长中的海洋强国,我国需要持续关注《协定》对我国相关海洋活动的影响,以及对国内相应的政策法律设计和理论研究的要求。
(作者系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张艺兴:我和潘生都很执拗
- 第七届智能大会在天津闭幕
- 冰雪与色彩交融 首届黑龙江省高校学生油画作品展开展
- 上海轨交警方:“5元卖地铁座位”系男子自编自演,已行拘
- 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中国公布税费优惠新政策
- 山西汾酒集团原董事长离世 曾是国企改革闯将
- 浙江常山发现一具男尸 警方通报:排除他杀
- 《汉佤大词典》出版发行 专家揭秘佤族文字发展史
- 11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LPR为3.45% 5年期以上LPR为4.2%
- 新春走基层丨春运启幕!百万旅客踏上“温暖回家路”
- 揭惠铁路第一长隧百吉岭隧道贯通
- 北京云蒙山景区今日开园 新添非遗文化产品店
- 与AI恋爱能实现“情绪价值”吗
- 乌鲁木齐:“粽香中国·城市篝火之夜”活动举办
- “我们排着养老班24小时都有人” 各地探索优质养老服务新模式→
- 鄂台少数民族相约恩施女儿会:载歌载舞促交流
- 宁夏银川:两年内收购1万套保障性住房 解决近3万人住房问题
- 不只是为了“打卡” 大学生为什么喜欢“逛”博物馆
- 外媒:意大利米兰一养老院发生火灾 已致6人死亡
- “车路云一体化”试点 长沙如何打造规模应用示范标杆?
- 热门推荐
-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通报6起不文明行为
- 专家杭州共议文化遗产传承:不能忽视整体环境保护
- 喜气洋洋过新年 红红火火闹新春
- 以小博大 中企借欧洲杯出海
- 江苏率先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不动产登记服务
- 央视财经评论丨新春开新局 读懂中国经济信心
- 【世界说】瑞典媒体:欧盟美国正在输掉电池竞争!与其打压中国,不如从自身找问题
- 菲律宾2024年11月海外劳工汇款同比增长3.5%
- 宁夏首届红色文化旅游节启幕
- 第二十三届中国投洽会9月将启 巴西、塞尔维亚、卡塔尔将任主宾国
- 俄驻美大使:乌克兰加入北约对俄来说绝对不可接受
- 大陆演员胡歌访台与青年创作者交流
- 川台电商服务平台上线 共拓两岸数字经济大市场
- 开心果、玫瑰花茶、皮影戏……中国市场给叙利亚产品带来机遇
- 山西晋城警方跨省解救女大学生 4天时间助其脱险
- 中国交通运输部:自动驾驶试点任务取得积极进展 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 当方舱变身保租房:拎包入住,月租1200
- 系统性种族主义是美国“灵魂上的污点”
- 《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3)》发布 专家:全球价值链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
- 一同穿越天山!换个视角看天山胜利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