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全球海洋治理开启新篇章
□ 秦天宝
6月19日,联合国会员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以下简称《协定》)。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的第三个执行协定,《协定》对各国海洋权益影响甚大,也对全球海洋善治带来诸多启发。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覆盖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海洋面积。近几十年来,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出现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依靠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既有国际法框架已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200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设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非正式特设工作组。2015年,各方同意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定,相关立法进程正式启动。立法进程分为筹备委员会会议阶段和政府间大会谈判阶段。
在2023年3月举行的第五次政府间大会续会上,各方就《协定》英文文本达成一致。经过术语使用和整体逻辑结构上的调整和完善,《协定》最终在6月19日举行的第五次政府间大会再续会上正式通过。
《协定》的通过,是全球海洋治理领域的又一里程碑。
首先,《协定》解决了此前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无法可依的问题。《协定》共包含76个条款及两个附件,内容涵盖海洋遗传资源、划区管理工具、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等四大议题。适用范围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即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目标是通过有效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确保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生物多样性当前及长期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
《协定》条款设置均衡、内容务实创新:建立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遗传资源及其数字序列信息的收集、利用和惠益分享机制,特别设立获取与分享委员会,就该领域所涉事项向缔约方大会提出建议;规定了包括公海保护区在内的划区管理工具的适用区域,提案及对提案的公布、审查,就提案进行协商和评估,划区管理工具的建立、决策、监测与审查程序等;细化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内容,特别是就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门槛和因素进行了具体规定,对环评程序作出详细的要求,并前瞻性地规定了战略环境评价制度;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础上,对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的模式和类型进行具体规定,设立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委员会,确保该领域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的定期监测和审查。
其次,《协定》的达成体现了多边主义是应对包括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在内的全球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协定》所涉议题是典型的全球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离不开各国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正因如此,《协定》在序言中明确提及“协调一致及合作的方式”“制定全面的全球制度”“全人类的利益和需要”“期待实现普遍参与”等,正文也包含了国际合作相关条款,展现了各方以多边主义应对海洋治理挑战的决心。与此同时,真正的多边主义需要考虑到各国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应基于各自的国情采取相应行动。《协定》设立“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专章,并在海洋遗传资源相关规定中特别明确了发达国家的先期注资义务,正是回应了这一需求。
尽管在谈判过程中,各方对一些争议事项持有截然不同的立场,但考虑到解决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的紧迫性,各方仍愿意对其立场进行妥协,就争议事项达成务实性安排。例如,在谈判末期最具争议的是确保《协定》执行的资金安排问题以及围绕海洋遗传资源货币惠益分享的问题等,这也体现了南北双方的关键症结所在。大会最后就此问题达成妥协安排,成为谈判的突破点。
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一直倡导《协定》应是渐进发展的、公平合理的和普遍参与的。谈判中,中国代表团也努力成为弥合不同立场、推动进程向前的关键力量。例如,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和“公海自由原则”之间冲突难以弥合时,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作为避免争端、寻找务实合作路径的理论基础,这也成为中国对《协定》的独特贡献之一。
最后,《协定》吸纳了海洋治理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并将对相关海洋治理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面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协定》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础上,吸纳了诸多海洋治理领域和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原则和方法,例如污染者付费原则、风险预防原则或风险预防方法、生态系统方法、海洋综合管理方法等,并将国际环境治理领域中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新发展成果借鉴至海洋公域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领域。在机制安排方面,《协定》借鉴国际环境条约惯常使用的模式,设立了缔约方大会、科学和技术机构、秘书处、信息交换机制、执行和遵守委员会等一系列机构,确保《协定》的执行。
另一方面,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后,在过去的四十余年的实践中已经专门建立了一些协调各国使用海洋公域的机构;此外,还有一些国际和区域的条约或组织机构所涉及的范围与《协定》有交叉。《协定》明确规定“缔约方在参与其他相关法律文书、框架或全球、区域、次区域或领域机构之下的决策时,应酌情努力促进本协定的目标”。现阶段,《协定》已然对实现“3030”目标(即到2030年保护至少30%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等系列目标)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发挥积极作用,并对海洋生态环保、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产生重要意义。未来,通过机构间互动,《协定》下通过缔约方大会等达成的海洋治理最新成果也将对相关法律文书、框架下的决策产生影响。
在第五次政府间大会再续会上,中国代表团对《协定》总体予以积极评价,强调《协定》后续实施应平衡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兼顾各国利益、国际社会整体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妥善处理与其他海洋治理规则机制间的关系,呼吁在《协定》下形成协商一致的良好实践,并阐明在国际海洋法法庭全庭咨询管辖权问题上的一贯立场。
《协定》的通过标志着全球海洋公域治理开启新篇章。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成长中的海洋强国,我国需要持续关注《协定》对我国相关海洋活动的影响,以及对国内相应的政策法律设计和理论研究的要求。
(作者系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完成高滑试验
- 印度班加罗尔“水荒”难解
- 国际识局:莫斯科频遭无人机袭击,“攻心计”一再上演?
-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启动
- 中日韩—东盟“青年大使”领略中国多彩风情
- 宁夏95家3A级以上景区为全国游客免门票
- 尼加拉瓜断绝与以色列的所有外交关系
- 山西签发首份自助打印输马来西亚原产地证书
- 专家学者聚孔子故里座谈研讨文化“两创”实践路径
- 古特雷斯:巴勒斯坦人民的不满是合法且长期存在的
- 欧盟对华电车加税遭德业界反对
- 江西首条至孟加拉国货运航线通航
- 欧盟10个成员国存在经济失衡风险 爱沙尼亚将接受额外审查
- 山西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 提升治理水平
- 潘向明:年过花甲跨越千里 期许播撒“教育种子”
- 业界专家齐聚陕西探讨西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 巴基斯坦和伊朗同意缓和局势 伊朗外长受邀访问伊斯兰堡
- 山东“秋季黄河大集”启动 邀民众共享丰收果实
- 中国新职人 |“85后”AI算法工程师:投身自动驾驶 干点有意思的事
- 沉浸式领略宋代美学 杭州举办别样文化跨年夜
- 热门推荐
-
- 广东重点电影项目《加油吧!娜依拉》在新疆启动
- 恒生银行2023年上半年多赚79% 纯利达98.27亿港元
- 实力派演员引领文艺新风尚
- 青海湖水上综合应急演练:确保旅游旺季安全平稳
- 北京海关查获10只世界上体型最大蜈蚣
- 《2023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科技发展十四大技术挑战》一书在北京香港同步发布
- 清明祭扫高峰将至 北京交管部门全力做好交通保障工作
- 文旅部:暂缓公布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认定考试合格分数线
- 焦点访谈:区域经济新格局 携手走上共同富裕路
- 营造更加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
- (人权行动看中国)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治理纪实:植青绿,兴产业,富百姓
- 远程代考为何成为线上招聘“隐秘的角落”
- 四川雅江突发森林火灾 正在全力扑救
- 中国驻泗水总领馆:对张志杰的不幸离世表示沉痛哀悼
- 联合国机构:海地贩运的武器大部分来自美国
- 海防科技走进百年炮台:厦门打造“炮台+科技”特色海防科普研学
- 途家民宿:暑期民宿预订量翻番, “租个别墅”正流行
- 陕西出台六条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 老年痴呆症“开山论文”被指造假 对中国药企影响几何?
- 美术馆如何“曲高和众”?让艺术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