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如何“曲高和众”?让艺术流动起来
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作为博物馆大家庭的一员,美术馆如何通过教育和研究活动,以艺术为养分,为民众提供精神滋养?18日,多位美术馆从业者和研究者相聚北京中华世纪坛,探讨如何让优质艺术资源流向更广泛人群,让美术馆成为当代文化生活的新坐标。
让艺术“走出殿堂”
当天,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美术馆的文化坐标与策略”学术活动在北京举行。
“新美术馆学”是此次论坛的一个关键词。提出这一概念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璜生在演讲中提到,新美术馆学研究关注空间与人的问题,而这些理论研究最终要落实到为“大写的人”进行服务。
王璜生说,现在美术馆从业者常常谈论“从殿堂走向论坛”,比如着眼于一个特定的社区,跟当地居民联动,以艺术为媒,去建构人们跟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的情感记忆。
“如果说博物馆更多的是通过展现‘历史’来传播知识,美术馆则更加重视‘当代’。因为艺术创作往往是对当下社会现实进行前瞻性的表达。”王璜生说,“美术馆人要保持初心,不断为观众提供新的思想激荡,促使新的审美产生。”
谈及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副研究员王聪丛说:“美术馆诞生之初,是作为一个具有文化艺术属性的教育机构而存在的。所以,从馆长到研究人员,美术馆里的每一位从业者都不应忘记,自己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员、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副秘书长葛秀芝认为,美术馆、博物馆是知识生产的高质量输出场所,经过研究与教育的转化,知识触达的受众群应该更广。“从这个角度来说,美术馆应该‘曲高和众’。”
资源如何“流向公众”?
此次活动中,尤洋是唯一的民营美术馆代表。他曾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副馆长、UCCA集团艺术总监,现为X美术馆馆长。同时,他也是民盟北京市委会创新发展委员会委员。
尤洋表示,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民营美术馆有近千家,按照专业美术馆的标准,同时具备典藏、研究、阐释、教育这四项基本功能的美术馆却寥寥。仅“典藏”一项,就能难倒很多民营美术馆。对此,他认为,民营美术馆可以培养“文献化”意识。
“比如,把一场展览的内部文化逻辑梳理成一份文献,它是不是能变成研究的对象?又比如,美术馆和观众之间形成了一个个moment(瞬间),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将这些瞬间转化成研究文献?另外,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内容可以催生很多文本,这也是一种文献化的方式。”
尤洋赞同让美术馆走向基层的观点,在他的观察中,基层社区往往更开放,文化资源的流动性更强。“如何让美术馆变成一个流动性的空间,收集、消化优质文化资源,再输出到一个更大的群体中,更好地实现美术馆的‘论坛’功能,这是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美术馆需要考虑的问题。”
论坛讨论结束后,尤洋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采访,进一步谈到他对美术馆如何更好地进行“研究与教育”的思考。
“对于很多民营美术馆来说,培养自己的学术研究团队确实有困难,我们可以一步步来。比如X美术馆,未来有条件了,会建立文献中心,聘请研究人员。我们也可以开放藏品,和高校合作进行研究。社会资源永远是流动的,我们应打造一个公共的、开放的平台,让人们平等地享受优质文化资源。”
为“博物馆之城”献策
活动结束后,民建北京市委会(下称北京民建)文化委员会主任、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陈工接受《中国新闻》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缺乏研究实力的美术馆如果选择与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能达到“三赢”的效果,即美术馆、研究机构、观众三方受益。“专业研究机构能系统性地梳理藏品,不仅有利于研究,也有利于教育,便于美术馆从观众需求出发,做展陈设计以及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陈工介绍,北京民建文化委去年开展“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功能,营造博物馆之城文化氛围”专题调研,组织多位专家走访了北京市内20多家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2023年8月发布《北京市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陈工与课题组同仁结合这份意见,为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建言献策。其中有不少建议与此次学术活动中的嘉宾观点不谋而合。
此次调研中,陈工直观地感受到一些民营博物馆的困境。“比如平时去参观,可能连讲解人员都没有。预约了再去,也许是馆长亲自来讲解,他能讲清楚某个展品是怎么来的,但是,它的具体工艺、美学价值和文化背景,可能连馆长也没法很细致地讲解。对于观众来说,博物馆是否吸引人,第一就是看它是否有好的展陈和讲解,其次看它是否能开展好的公众教育活动。如果研究力量薄弱,导致教育功能不强,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也就下降了。”
调研还发现,虽有部分博物馆开始尝试与科研、文化馆等机构进行合作,但这些合作仍有待深化和常态化。
另外,调研发现民营博物馆“公共服务意识强”,却苦于资金不足而导致展陈、馆藏、学术研究有局限。而民营博物馆及中小型博物馆对联展、交换展“需求强烈”,也乐于交流馆藏。因此,调研团队建议,鼓励非国有博物馆“抱团发展”,建立相关机制促进资源均衡分配。
更开放,多交流,建立制度保障,让优质文化资源“流向”更多人——这也是此次学术活动中,多位研究者和从业者提及的“美术馆生态”长期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完)(《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报道)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造”国内自主设计最大直径18米级回转支承下线
- 1小时路程缩短至1分钟 贵州的桥“奇”在哪里?
- “碳”路先行|山西太原:引“金”助“绿” 气候投融资储备项目达186个
- 江苏邳州回应“垃圾桶里捡到人头”:是疑似头盖骨,法医正在查证
- 中美经济工作组举行第四次会议
- “知识付费”诈骗超千万元 上海警方侦破“直播授课”诈骗案
- 中老铁路上的移动课堂 老挝青少年乘动车学习中国科技
- 四川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阿尼玛卿乡村电音节在青海玛沁举办 邀四海宾朋游藏乡
- 广西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 助推北海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
- 新疆地产螃蟹畅销市场
- 电影成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新力量
- 陕西铁路“五一”假期累计发送旅客474.7万人次
- 新西兰潮属总会开设英歌舞培训班
- 免费发放的智能手环成摆设?最新进展:已激活设备
- 全国首部区域性投资者保护条例在深圳出台 亮点一文读懂→
- 国机集团与中国二重重组十周年的华丽蝶变
- 广西入境游升温 6国免签政策生效掀起入境客流新高潮
- 大连启动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夜查行动 部分串吧烤肉店被责令改正
-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已派出工作组赶赴西藏震区
- 热门推荐
-
- 日本自卫队一架直升机失事 机上搭乘10人含一名师团长
- 进博集市城市会客厅(快闪店)亮相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 夏日文旅“燃”动上“新” 夜游、夜探、夜宿激活消费新潜力
- 春运以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3亿人次
- 哈马斯证实:辛瓦尔已经死亡
- 刚撸完铁就被同学喊出去玩 18岁男孩1升调制酒下肚“肌肉溶解”了
- (经济观察)科创板开市五周年:制度探新 “试验田”变“示范田”
- 还漓江“美貌” 广西实施漓江风景区杆塔线缆迁建改造工程
- 农工党江西省委会:履职尽责有作为 聚智聚力助发展
- 周末北京晴天在线持续回暖 明天最高气温或重回冰点之上
- 图灵奖得主:中国可以在人工智能道路取得领先地位
- 新疆兵团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 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进一步升级议定书即将生效
- 严惩行贿!半年立案1.2万人,高发区是→
- 中国美术馆举办“为新时代人物塑像”2023年教师节专场活动
- 近百次航班被取消 日本对羽田机场飞机相撞事故展开调查
- 湖北省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2024年房贷重定价来了
- 稳住就业基本盘 就业形势逐步改善
- 美国重新认定胡塞武装为恐怖组织并发起新一轮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