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啥不结婚 新世代在担心什么
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量不到700万对
杭州一位有多年新婚辅导经历的社工深有感悟——
他们为啥不结婚,新世代在担心什么
本报记者 肖淙文
前几日,本报记者参加了一场校友聚会,在场14位校友只有两位已婚,还是今年新婚。“我们一桌都是给婚育率拖后腿的人啊。”此言一出,场面瞬间静默。
据民政部最近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683.3万对,较上一年减少80.3万对。这是民政部自1986年开始公布结婚登记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
结婚人数为何连年减少?这届年轻人,真的对婚姻不再向往了吗?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多年新婚辅导工作经历的社工柳丹,试图在与她的交流中找答案。
初婚登记数下降
初婚年龄不断推后
第一次踏进心理咨询室时,28岁的小叶刚刚“被分手”。此前,她有着一段让同龄人艳羡的恋情。两人在读研期间相识相知,男友优秀体贴,毕业后拥有一份投行的高薪工作。相恋3年,正当她憧憬着“从校服到婚纱”的美好未来时,幸福戛然而止。当谈婚论嫁摆上台面,男友犹豫了,留下一句:“我不想耽误你。”
此后,这句话成了小叶的“心魔”,直到持续一年的心理咨询后,她才逐渐接受现实。随着两人深入沟通,小叶发现对方确实没有做好走入婚姻的准备。
杭州有晴天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社工柳丹,曾在杭州拱墅区婚姻登记处做过多年的新婚辅导工作。柳丹发现,近3年初婚登记人数有可感知的下降,且初婚年龄在不断增长,“前来参与新婚辅导的夫妻,很多年龄都超过了30岁。”
官方数据与柳丹的观察相符。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而2010年这一数字是24.89岁。10年间,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
推迟、不想进入婚姻的年轻人们,在担心什么?
“离婚率太高、害怕失去自由、没准备好承担家庭责任,是来访者提到的高频原因。”柳丹说,随着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个体的价值越来越得到尊重,不少年轻人认为,婚姻未必是一段亲密关系的唯一结局。
低结婚率背后,是传统婚姻功能的减弱。经济上看,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有独立工作、经济来源,甚至收入超过男性,女性对男性和家庭的依赖在不断减弱。
但同时,人们对婚姻的期望值却在提高。在房子、车子等物质条件之外,年轻人们更看重精神世界的契合:有共同爱好,有一起进步的目标、互相理解互相成就……这些从原本的“附加分”变成了婚姻的“必得分”。
一边是婚姻功能弱化,一边是对婚姻的期望值提升,结婚率自然而然下降。
“议题前置”
年轻人婚姻思考提前
“以前,到了30岁而立之年,亲戚朋友会问,你为什么不结婚?而现在的年轻人开始反问,我为什么要结婚?”柳丹这几年观察到一个新现象——婚姻问题的“议题前置”。
曾经,当两夫妻走入婚姻才会着重考虑的家庭观、消费观、生育等议题,而现在,年轻人在恋爱、同居期间就已经在“模拟预演”。
柳丹递给本报记者一张“新婚调查问卷”,此前,这主要用于新人领证后的公益性新婚辅导——
“婚房由对方父母出资,房子的主人是谁?”“你同意给双方父母房子钥匙吗?”“对方怎样频次的出差加班是我可以接受的?”最后还有一道附加题——“我们永远不会为婚姻放弃自我的东西是什么?”……问卷上,这些问题涵盖了日常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直指婚姻生活的边界与底线。
“以前,半数夫妻拿到问卷后会说,这些我们还没想过。”柳丹说,现在这些思考他们提前了。
在社工身份外,柳丹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近两年,一种名为“伴侣咨询”的项目越来越被年轻人接受。一对对情侣结伴而来,坐在一起倾吐心声、达成共识,其中有不少是备婚者。
“年轻人更愿意把婚后要解决的议题拿到婚前来讨论,毕竟分手的成本远低于离婚成本。”柳丹说。
人们对婚姻越来越谨慎了。柳丹能明显感受到,前来领证的晚婚者对待婚姻更加理性和深思熟虑。“从这一点来看,年轻人对亲密关系不是不向往,而是太向往了。”柳丹说。
降低城市生活成本
全社会营造婚恋新风
除了新世代群体的婚恋观念、婚姻成本收益的比较和社会变迁对结婚率带来的影响,从更深的时间轴来看,人口学因素也对当前的结婚率下降发挥着影响。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表示,结婚人数不断走低的背后,有1990年以后年出生人口数量总体上逐步减少的原因。“在1982-1991年间,我国经历了新中国的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而1990年出生人口数基本达到高峰,约在2500-2600万。随后的十年来逐步下降,到1999年,年出生人口数在1200万左右。当这批人口进入适婚年龄时,也就是最近若干年来,我国年结婚人口数量也在逐年下降。”
人口波动带来的连锁反应会继续发酵。任远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我国非婚生生育率较低,婚姻还是生育的“必经之路”。结婚率的下降势必会导致生育率的下降,其中,一孩生育率下降最为直接。
此外,任远还指出,随着结婚率的下降,单身未婚青年男女数量增多,大龄未婚男性、大龄未婚女性等现象会更明显。同时“未婚同居”的社会现象也会越来越普遍。
任远提到了一个人口学概念——第二次人口转变。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开始了第二次人口转变。第二次人口转变表现出的特点包括:婚龄继续推迟,离婚、同居、再婚等现象增加,单亲家庭等不同的家庭类型增加,生育率继续下降等。
“中国可以说正处于第二次人口转变的初期,相当大概率也会出现第二次人口转变。”任远说,在这样的社会变迁下,中国的人口生育率基本在中长期内还是会维持低生育率,结婚率也还会继续下降。
放眼全球,中国当下面临的婚育问题并非个例。“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结婚率下降和离婚率上升,欧美国家和日韩等东亚国家也都曾经经历过。”任远说。
任远提醒,社会发展也需要正视当前的“结婚难”“结婚贵”等问题,降低城市生活成本,在全社会营造婚恋新风。(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河北安平油菜花鉴赏月云直播 感受美丽乡村建设新成就
- 浙江迎降水间歇期 气温将重回“2”字头
- 强降雨致江西49.1万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5.1亿元
- 大增410%!露营又火了,中短途出行成主流,国庆假期出行人次预计超2.5亿
- 口碑预定,爱康君安《生命梦想家》深度对话生命与梦想
- 64岁数学教授十指俯卧撑震惊网友
- 【透视】涉枪伤亡人数快速增长,美国卫生局局长宣布枪支暴力成为一场公共卫生危机
- 小宠物大经济 宠物医院“繁荣”的背后
- 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京港地铁推出轨道交通首个STEAM教育项目
- 一波音飞机轮胎空中掉落 近期已发生多次安全问题
- 大足石刻研究院展建院70周年系列成果
- 外国网红看海南|英国小伙化身“影帝”,在陵水海风小镇大秀演技
- 朝中社称朝鲜成功发射侦察卫星“万里镜-1”号
- “我无法呼吸”再现 美国警察枪杀非洲裔空军士兵
- 南非总统出访俄乌两国 履行和平使命
- 特朗普宣布:马斯克与拉马斯瓦米将领导“政府效率部”
- 云南屏边苗族刺绣:绣出幸福秀到国外
- 四部门出手!集中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
- 我们的家园丨美丽工布 走进西藏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园
- 乡约福建:福州罗源以花为媒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 热门推荐
-
- 跨山越海送“光明”
-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孔祥喜一审获刑14年
- “一行诗能使我们沉醉——十大诗刊主编联合直播”活动举行
- 藏族画家巴玛扎西力作亮相中国美术馆 融合藏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
- 2024年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3%
- 美国8月新增就业18.7万人 失业率升至3.8%
- (新春走基层)家乡里的年味 山西长治五代人传承油茶技艺
- 多国学者:期待中国为世界提供更多确定性|2023,我的中国记忆
- 以防长称以军要为“所有可能性”做好准备
- 反诈宣传搬上舞台 话剧《局中有局》广州首演
- 菲总统马科斯任命银行家沃尔特·瓦斯默为央行货币委员会新成员
- 广东东莞“玩”出百亿元“情绪产业”
- 浙江义乌机场今年以来吞吐货邮量同比增长118.6%
- 中国美术馆展出八闽工艺佳作
- (第七届进博会)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长:中国是国际标准化的重要推动者
- 一季度广西友谊关口岸进出口货值1114.2亿元 迎水果进口旺季
- 中国银发经济约达7万亿,推动城市向第二增长曲线转型
- 2023人工智能与设计创新论坛举办 聚焦“人工智能与设计创新、产业变革和数字经济”
- 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253基华灯启动“体检”
- 广西桂林象山区翠竹小学:趣味课堂开出民族团结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