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元老级“居民”登陆时间再提前
新疆发现新淡水节肢动物化石
地球元老级“居民”登陆时间再提前
近日,一支中外联合研究团队在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志留纪晚期地层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淡水节肢动物。相关研究成果论文发表在《古生物学论文集》上。这项发现对陆生/淡水节肢动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提出了新认识,也改变了我们以往对地球早期陆地生态系统的认知。
可能是最早的陆生动物之一
节肢动物是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的无脊椎动物,是最为庞大和古老的生物门类,常见的各类昆虫、虾、蟹以及我们耳熟能详的化石生物——三叶虫等,都属于节肢动物。全世界约有120万种节肢动物,其生活环境遍布海陆空。在距今约5.6亿年前的埃迪卡拉动物群中就已发现节肢动物化石。要知道,最早的人类成员——能人生活的年代距今才约为180万年。
地球的初始阶段是一个火球。随着温度不断降低,它的表面出现了水,这就为孕育生命提供了摇篮。科学家认为,在约40亿年前,地球出现了单细胞生物和以蓝藻类为主的原始藻类。原始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地球提供了大量氧气,使得大气环境更加适宜生物生存。然而,在随后的30多亿年里,生物一直以单细胞的形式生活在海洋里。
直到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海洋世界迎来了更多物种。以节肢动物为主的生物群闪亮登场,与它们一起诞生的还有腕足动物和软体动物等。科学研究推断,节肢动物的起源时间应该更早,但目前缺乏相应的化石证据。
多姿多彩的远古生命畅游在海洋里,与此同时,陆地生命世界也由荒凉贫瘠开始发生变化。一些形态简单的植物已经默默开启了登陆之旅,化石证据表明,在大约4亿多年前,陆地上已经出现了植物。
植物登陆使得地球大气与岩石环境都得到了改善,是生命从海洋发展到陆地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带领越来越多的生物向陆地迁移,生存环境不断壮大。这其中,节肢动物天然的硬壳和气阀为其登上陆地提供生存保障,因为硬壳可以防止水分流失,而气阀能输送空气到体内。通过一个志留纪晚期(距今约4.2亿年)的节肢动物——呼气虫化石,科学家推断它可能代表了最早的陆地生物之一,节肢动物也成为最早登陆的动物。
志留纪晚期已生活在淡水环境中
现有研究表明,在寒武纪—奥陶纪时期(距今约5.41亿年—4.41亿年),节肢动物可能已脱离海洋登上陆地,甚至遗迹化石记录显示,在奥陶纪时期可能存在两栖类节肢动物。然而,以多足纲为代表的陆生/淡水节肢动物在志留纪中晚期的地层中才存在确切的实体化石证据,且仅在劳俄大陆南部的加里东山脉(如现今的英格兰和苏格兰)少量几个地点出现,而在劳俄大陆之外尚无可靠的志留纪陆生/淡水节肢动物化石记录。到了泥盆纪(距今约4亿年—3.5亿年),陆生淡水节肢动物化石记录和多样性明显增加,古地理分布范围扩大到其他大陆或块体。
“新疆这个化石的发现,实际上将节肢动物登陆的时间节点进一步往前推了。”团队主要成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陆生植物研究团队研究员徐洪河向记者介绍,这次发现的赛尔玛尔迪布拉克虫可代表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淡水节肢动物,也是在劳俄大陆之外最古老的陆生/淡水节肢动物实体化石记录。此外,它的发现还将志留纪晚期陆生/淡水节肢动物的古地理分布范围从劳俄大陆扩展到北半球古亚洲洋中的岛弧带上,表明在志留纪晚期节肢动物或已开始广泛脱离海洋,迁移到陆地或河流湖泊环境中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现的节肢动物化石与植物化石在同一地层共同保存。研究人员通过化学指标识别出当时的古环境是淡水。“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认识。”徐洪河强调,“表明在志留纪晚期,陆地上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生态体系,而其中的节肢动物已经广泛生活在陆地的淡水环境之中了。”
此次赛尔玛尔迪布拉克虫化石发现于新疆北部和布克赛尔县赛尔山的一套被称为“谢米斯台组”的地层。2020年10月,研究人员在这一地层中探寻植物化石时,意外发现了该化石材料。在徐洪河看来,此研究发现带给他很多启发:“因为动、植物有彼此共生的关系,所以我们在研究化石的时候,不能只盯着一方面,而应该把它们放在一起去研究。”
徐洪河补充说,系统而非片面、单一地研究化石,才能还原生物共同生活的环境,这对于了解过去、解读地球的环境变迁和物种演化都很有意义。(科技日报 实习记者 朱 玺)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今夏北京蚊子变少了?疾控部门回应:是热“懒”了
- “枫桥经验”如何绘就浙江消防新“枫”景?
- 长江三峡文旅融合的“破圈”之路
- 春运将启 广铁各单位备战正酣
- 第七届中国国际儿童时尚周加速中国童装“拥抱世界”
- “格美”外围影响上海国际邮轮提前离泊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 今年前7个月 前海合作区内口岸进出口总值超万亿元
- 今年1-10月广东新收一审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同比下降20.14%
- 警方:“佛山一公司有员工因讲粤语被罚款”为不实信息
- (新春走基层)浙江东阳:高21米巍山大龙身亮相
- 大清河新盖房分泄洪水水头位置今天12时已到达天津市界
- 上半年中国规上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8676亿元
- 天津发布涉养老机构纠纷案件白皮书 助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 一座城与一位公交司机的“告别”让人泪目
- 突发!波兰一军工厂发生爆炸 已致1死1伤
- 金融机构预测英国房价2025年止跌回升
- 与16家银行合作,万事网联已推数十款“中国万事达”银行卡产品
- 【圆桌论坛】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 首批5.5G商用百城名单公布
- 热门推荐
-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巴丹吉林沙漠!
- 赋能大运会 智慧服务开启数字城市新时代
- 《世纪叙事:中国连环画创作百年大系》在广州发布
- 沈腾出演的《飞驰人生2》,有哪些幕后故事?
- 为何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到二三线”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杨静秋去世 享年94岁
- 电影《援疆干部》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 专家肯定剧本水准
- 中使馆发言人:中方已向德方提出交涉表明严正立场
- 青海民和文化旅游推介亮相银川 邀客感受高原独特魅力
- 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将于9月24日开幕
- 月球为何偶尔会“身披”光环
-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春节旅客吞吐量逾50万人次
- 大熊猫“宝力”“青宝”抵达美国华盛顿动物园
- 河南官方披露仰韶文化早中晚期考古新成果
- “美丽河北·风雅燕赵”民族音乐会在首尔举办
- “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新疆启动2023年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活动
- 国务院国资委:到明年国企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 韩国贸易协会研究报告:中国经济重启有利于韩国经济复苏
- 广西苗乡“包粽”忙 特产香糯搭上互联网“快车”
- 夏耘方始 山河日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