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交流促中厄民心相通(新时代中非合作)
厄立特里亚被誉为“红海明珠”,是非洲之角地区的重要国家,与中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近年来,中厄关系快速发展,人文交流愈加丰富,进一步促进了民心相通,为推动中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民意基础。
“这都是我们友好交流的印记”
厄立特里亚国家博物馆位于首都阿斯马拉市中心,副馆长哈勒·贝尔赫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荣誉奖状,上面印有厄立特里亚国旗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并用中英文写着:“感谢您为厄立特里亚馆的成功作出的杰出贡献和支持。我们共同的努力将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这是我最自豪的藏品。作为上海世博会厄立特里亚馆的负责人,我曾在中国工作了6个多月,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哈勒回忆说,厄立特里亚馆设在上海世博园非洲联合馆内,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观众来访。“我很高兴能和同事们把厄立特里亚的风土人情介绍给中国人民,与他们建立友谊。”哈勒一边说着,一边拿出当时的工作挂牌和世博护照,向记者一一展示挂牌飘带上各式各样的徽章和护照页上不同展馆的图章,“这都是我们友好交流的印记。”
在中国工作期间,哈勒还到过北京。“我登上了长城,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在哈勒看来,中国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这对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厄立特里亚和中国的友谊源远流长。”哈勒介绍,在厄立特里亚北红海省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个浑圆的棕色陶罐,陶罐发掘自阿杜利斯古城,罐身上刻着“万”“和”“禅”“山”等汉字。考古学者们认为,陶罐是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传到厄立特里亚的,证明厄立特里亚和中国友好交往可追溯到约2000年前。哈勒表示,希望两国继续密切人文交流和人民感情,让厄中友好关系长长久久地延续下去。
“生动阐释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厄立特里亚高等教育与研究院主任助理萨马瑞·西蒙·恩巴耶同中国缘分颇深。他曾先后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留学,亲身感受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23年,萨马瑞又作为厄立特里亚青年代表参加第七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活动,再次到中国,访问了北京和山东等地。
活动中,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给萨马瑞留下了深刻印象。“港口的机械设备能够自主完成集装箱的装卸货操作,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充分展示了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萨马瑞说,对山东泰安市道朗镇北张村的访问同样令人感叹。平坦齐整的环村柏油路和山峰连绵的秀丽景色,让人难以相信这个“网红打卡地”曾是个贫困村。
“中国成功让数亿人摆脱贫困,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萨马瑞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着眼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更向世界证明,每个国家都可以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中国经验值得厄立特里亚等非洲国家借鉴。”
在教育一线工作多年,萨马瑞见证了厄中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目前,为满足越来越多厄立特里亚人学习中文的需求,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厄立特里亚高等教育与研究院孔子学院教学楼已开工建设。同时,已有超过5000名厄立特里亚学生赴华留学,将在中国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带回国,助力厄立特里亚经济社会发展。萨马瑞表示,厄中关系历史深厚、友谊牢固、合作良好,“两国人文交流合作持续深化,生动阐释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非中合作着眼于双方互利共赢、增进人民福祉,这在当今复杂动荡的国际形势下尤显可贵。”萨马瑞表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非中双方在现代化征程上携手同行,以非中现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现代化,将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确定性,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这正是我开始学习中文时的梦想”
尤斯拉·穆罕默德萨尔·侯赛因是厄立特里亚一所公立学校的艺术老师,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歌手。两年前,她开始利用周末时间,在厄立特里亚高等教育与研究院孔子学院兼职教授中文歌曲。
尤斯拉今年22岁,从小就与中国文化、中文歌曲结缘。她的父亲是厄立特里亚著名音乐家、《中厄友好之歌》的作曲者萨德,曾在上海音乐学院留学。“家里经常有中国朋友来访,他们和父亲一起弹琴、唱歌,气氛非常融洽。”耳濡目染下,尤斯拉自9岁起便跟着父亲学习中文歌曲。“我学会的第一首中文歌是《甜蜜蜜》。那时我还不会中文,父亲就用提格雷尼亚语和拼音分别把歌词标注出来,教我发音。”尤斯拉说。
尤斯拉12岁时开始在孔子学院系统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并在2017年第十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中获得厄立特里亚赛区第一名,代表厄立特里亚到中国参加全球决赛。在尤斯拉看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那次参赛让她近距离感受了中国文化,也让她有机会展示厄立特里亚文化。“那是我最美好的回忆,我感到非常自豪!”尤斯拉说。
在孔子学院,尤斯拉感受到当地学生学习中文的热情越来越高,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每周末两个课时的课程,整个教室中洋溢着愉快气息。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中文基础,初学时会有不小难度,每次她都会先教他们学会发音,理解歌词含义后再学习旋律。当孩子们因为学会一首歌而露出灿烂笑脸时,尤斯拉都会格外开心。
“学生们的反馈都非常好。能让人们因为了解中国文化而更加喜欢中国,这正是我开始学习中文时的梦想!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越来越多厄立特里亚人欣赏中国音乐、了解中国文化,成为厄中友好关系不断深化的使者。”尤斯拉说。(人民日报 记者 万宇 崔琦 沈小晓)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地缘紧张局势让全球贸易环境充满挑战
- 国家邮政局:邮政快递业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 广州新编历史粤剧《文成公主》10月将赴港演出
- C919安全载客突破100万人次
- 建行成功上线买断式回购系统 助力银行间债券市场扩大开放
- 国家能源局:截至6月底,全国充电桩总量达到1024.4万台
-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广东主会场活动在化州市举行
- 深化全球交通合作 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4)开幕
- 气象产业大会永久会址落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是否会“赦免”特朗普?德桑蒂斯这样说
- 美国会众议院通过8860亿美元国防预算法案
- “倒挂控水法”能救溺水者?这些网上流传的说法靠谱吗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塞拉利昂有关部门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等两份合作文件
- 佛山—吐鲁番航线通航
- 大熊猫“喜悦”遭幼童投掷空塑料瓶 监护人被严肃警告
- 欧美多国爆发抗议浪潮 巴以地区冲突引发“蝴蝶效应”
- 鲁班工坊与EPIP教学模式系列丛书发布
- 突然被热捧的免疫球蛋白普通新冠病人能用吗
- 三大需求拉动海洋经济量质齐升
- 北京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热门推荐
-
-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敦促加方停止借网络安全问题抹黑中国
- 从丝线经纬中窥见文明之光
- 泰国南部暴雨致泰马边境交通受阻
- 拓展女性文学视野,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获诺贝尔文学奖
- 泰国新任总理:希望与中国展开更多合作
- 广西市民12月8日至11日可连休4天
- 作家崔曼莉:真爱是双向奔赴,读书也是一样
- 文化中国行|国际友人爱上古文 大赞中华文化
- 体验“上门服务”要注意“二查三确认”
- 甘肃省赴泰国推介投资项目开展经贸合作
- 上海去年改造100间“追光小屋”
- 以军宣布已完成向黎真主党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部署工作
- 硬核、古风、有趣 中国各地高校录取通知书花样迭出
- 运动后半小时内吃东西会变胖……是真是假?
- 江西首台出口海外盾构机成功下线 开挖直径达9.48米
- 北京亦庄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企业120余家
- 供应澳门市场 江西南昌鲜鸡蛋首次出口
- 兰州常态化“学雷锋”:全年开展主题志愿活动 践行榜样精神
- 中国海油首个油套管智能工厂在天津竣工
- 高铁时代 谁还在坐大巴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