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影记录中国万千景象,他们是中巴友谊的见证者
中新网圣保罗11月13日电 (郝云晖)“从巴西到中国,路途遥远,约有17000公里,但我感觉离中国真的很近。”巴西圣保罗大学学生佩德罗·尼希曾这样形容自己与中国的情缘。
尼希是“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项目的成员之一,像他一样的外国青年电影人用自己的视角,拍摄中国文化纪录短片。他们通过镜头,讲述中国文化、展现中国印象的独特场景。
“看中国”改变他的一生
“我早晚还会来的!”
尼希曾两次前往新疆,通过镜头记录锡伯族女孩牡丹8年间的成长经历,记录新疆发展变迁。
2016年,尼希在新疆伊犁拍摄了关于锡伯民族文化的纪录片《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
短片聚焦于伊犁锡伯族8岁小女孩牡丹,以一种跨文化、跨语言、跨民族的情感视角展示了导演对女孩牡丹一家的理解。该片在巴西获得多个重要电影节奖项。
尼希说,这部短片和“看中国”改变了他的一生。时隔8年后,2024年他再次到新疆,继续以16岁的“牡丹”为对象,拍摄了《春不迟,重逢自有时》。
女孩慢慢长大,奶奶渐渐老去。8年前,尼希写给中国小妹妹的信件仍被珍藏。8年后,他们像家人一般的重逢与离别。
短片通过剪辑对比,展示了8年间女孩牡丹及其家人的变化,深刻的诠释了中巴人民之间跨越山海的友谊与情感。
“我确信,这两次项目体验带给我最宝贵的东西,是我遇到的那些出色的人们,是我听到的神奇的故事、美妙的歌曲,是我看到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还有最为重要的,就是我结交的朋友和我与朋友们一起写的故事!”
尼希回忆道,2016年,当他在中国度过17天后,即将回到巴西时,他的内心响起了一个声音:“我早晚还会来中国的!”尼希说,“这是我真实的感受。它使我意识到,中国确确实实吸引了我。”
在《春不迟,重逢自有时》的开头与结尾,女孩牡丹与尼希对对方说道:
——“明明是在地球两面的人,却有机会再一次见面,似乎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缘分藏在其中。”
——“牡丹,纵然时光飞逝,我觉得我们一起完成的作品,有着让时间凝固的魔力,请记得,你在地球的另一端还有一个哥哥,他永远会为你呐喊加油,为你的梦想喝彩。”
“中国行摄,
让我们深深认同中国的发展理念”
小小的镜头,如同一座桥梁,将身处不同国度人们的心灵紧紧相连。在镜头的凝视中,感受到中巴两国人民跨越山海友谊的,不仅是尼希一人。
“如果必须选择一个词来描述‘看中国’,我选择‘情谊’”。曾参与2017年“看中国·福建行”活动的阿曼达·卡瓦略说。
卡瓦略在中国遇见了无数可爱、乐于助人的人,“我很感恩能够与他们结下情谊”。
在卡瓦略看来,亲自感受中国、与中国人交往的经历,让其拍摄的影片更具魅力。“我会把这种体验永远珍藏于心。”
依托于“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巴西青年电影人、圣保罗大学教授塞西莉亚·梅洛在过去8年间,每年带领南美诸国的青年电影人赴中国拍摄纪录片。他们履及中国大江南北,用光影记录“行进中的中国”万千景象。
“中国行摄,让我们深深认同中国的发展理念,意识到中国发展对巴西的启示,感受到巴中友谊的巨大影响力。”塞西莉亚说。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巴西青年自2016年开始,连续九年在中国新疆、广西、福建、重庆、上海等11个省市参与该项目,累计创作36部短片。
该项目已成为巴西圣保罗大学影视专业与中国影视交流重要品牌,每年吸引大量巴西青年影视人才报名参与。
历年作品中,展现了巴西青年眼中多彩的中国民族文化、工匠精神、生态文明等等,同时也纪录了新时代中国的中巴友谊。或许正如尼希所说,“我们心连心,也会永远心连心。”(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装军巡游”闹军坡 海内外民众琼岛纪念冼夫人
- 室内也要当心中暑!在空调房有这些症状须留意
- 2024国考笔试今日开考 报名人数首破300万
- 2023全国几何分析年会在新疆开幕
- 中国推动“新三样”产业利用世贸规则应对技贸壁垒
- 江西: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9.54%
- 日媒:日本自民党选举对策委员长小泉进次郎辞职
- 专家:“上火”属疾病易感态 喜怒忧思愁会引起机体“内热”
- 感受酒中中式浪漫 任鲁豫、马凡舒携手探索“和美文化”
- 中德医疗机构强化合作 促进中医药“出海”
- 这四类蔬菜吃前别忘焯水
- 广西桂林加快建设漓江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
- 春节前医美直播打响价格战 警惕“破价”医美
- “鲁式月饼”凭“食”力出圈 圈粉年轻消费群体
- 前三季广州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35.4%
- 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镇院之宝”《天鹅湖》太原首演
- 胸有成竹 胜利在望
- “王蓉蓉京剧艺术传承基地”在山东烟台挂牌成立
- 【机遇中国】“中国愿意与世界分享这些真的非常好”
- 1月10日央行开展4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热门推荐
-
- 东吴证券被证监会立案
- (新春见闻)壮乡美食传千年 一封沙糕解乡愁
- 90岁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谈写作:笔下常带感情,纸上铺满阳光
- “全国百城百媒看漳州”采访活动开启
- 广东玩具告别代工模式寻求出海新路径
- 中国传媒大学和群坡教授:“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是公益的新模式
- 俄外交部: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已放弃总统职位
- 东西问·传世名画丨余辉:《清明上河图》中隐藏了哪些文化密码?
- 山东发布金融惠企行动方案 力争2027年初步构建“数智金融大脑”
- 海南省将赴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 广西货车“B超”医生:鼠标“守护”运输安全
- 宁夏首家液体保税仓库灌装入库
- 长三角国际农批中心项目部分验收 预计年交易量150万吨
- 拜登新冠检测呈阴性 返回白宫履职
- 叙利亚阿勒颇战事升级 叙军方:将很快展开反击
- 各地加快推进交通行业与绿色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
- 第四届西部数字经济博览会在西安开幕
- 孙甘露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 红土地上振兴路:乡贤助力 小竹笋渐成“大产业”
- 财政部:1-5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增长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