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校园里的“汉字嘉年华”
中新社雅加达11月9日电 题:印尼校园里的“汉字嘉年华”
中新社记者 李志全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6岁的印尼高一学生陈田兴指着移动展板上的个人书法作品说,“中国唐诗的意境很美,我喜欢这些句子。”
11月9日,印度尼西亚首届汉字嘉年华巡展在雅加达南洋学校举办,熙攘的校园内,一时间成了“汉字的海洋”。在现场,参观者不仅可以了解汉字的笔画与结构,以游戏的方式“挑战”辨认甲骨文,还能亲身体验雕版印刷的制作。
陈田兴在书法练习现场跃跃欲试,提笔写下了草书的“福”字。不久前去过北京旅游的他告诉记者,“我知道,中国人很喜欢‘福’字,其实印尼人也喜欢这个字,我们家每到春节时都会贴‘福’字。”
雅加达南洋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校很多印尼孩子都对中文感兴趣,他们又因为中文而喜欢上了书法。书法兴趣班目前也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
随着中国和印尼关系不断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印尼人开始学习中文。印尼有很多私立或公立学校都开设了中文选修课。
“我觉得汉字十分有趣,”14岁的学生许文慧用毛笔尝试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后神秘地说,在她的家族中,很多人都有中文名字,且很多人的名字里都带有“文”字。“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它有许多美好的寓意。”她猜想。
此次活动分为“你好·汉字”“遇见·北京”“感受·中国”三个主题,观众不仅能领略汉字的魅力,感受北京的城市韵味,还能切身体会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雕版印刷体验区,不少印尼学生反复排队,流连忘返。学生妮卡在工作人员的提示下,先用刷子蘸下墨,接着,用宣纸覆在板上,再用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一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唐诗就印好了。“这太神奇了,好像施了魔法。”妮卡感叹道。
一些印尼家长还带着孩子们彩绘北京兔儿爷、体验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皮影戏”,用颜料为京剧脸谱涂抹颜色,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室内的墙壁上、柱子上,悬挂着“雍和宫”“鼓楼大街”“后海大街”等路牌,令参观者仿佛置身北京一般。
“站在这里,沉浸在汉字的海洋中,那些文字仿佛有了生命。”出席活动的印尼中华总商会秘书长周维樑认为,随着印尼与中国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文化、中国故事在印尼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周维樑表示,希望“汉字嘉年华”走进更多印尼校园,加深印尼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对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的理解,架起以语言文化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甘肃拟出让109宗矿业权 开发沉睡资源“宝藏”
- 最大福祉+最小破坏:解决基建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矛盾的中国方案
-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举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题记者交流会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
- 国产明星药价格下行空间还有多少?
- 应对“卡努” 福建部分海域渔船撤离人员上岸
- 西藏那曲:文艺演出为赛马节添彩
- 全国天气格局调整 江南华南高温减弱雨日增多
- 青海黄南特色非遗亮相北京 展示民族艺术魅力
- 山西构建啄木鸟机制“治病去病”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韩国抗议日本《外交蓝皮书》对独岛主权主张
- (新春走基层)新疆兵团:冬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火热”助农增收
- 他继承了陈寅恪的学脉,他说历史与现实的界限不可逾越
- 专家提醒:梅雨季警惕因误食毒蘑菇导致的食物中毒
- 印尼登革热疫情已致400余人死亡
- 10家科技企业签约落户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 中国多地古代科技文物精品上海展出
- “银发经济”加速成为经济新赛道
- “福”到!旅韩大熊猫“福宝”正式与公众见面
- 新疆旅游业“井喷式”增长 多地景区热度“爆棚”
- 热门推荐
-
- 面向“万星星座”专注卫星智能化管理 中科天塔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 台湾乡亲“登陆”参访江西:文化拨动乡愁 共觅发展机遇
- SK-II北京上海接连撤柜,“神仙水”为何卖不动了?
- 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有所减弱 西北地区东南部有强降水
- 238462亿元、4.9%!民生领域“四有”支出持续增长
- 暑期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35亿元
- 家用美容仪比较试验报告:部分功能弱于商家宣传
- “四下基层”在福州:长者食堂·学堂,从老有所依到老有所学
- 破题基层卫生人才“引留难” 浙江探索多项制度改革
- 来到中国留在中国 “老义乌”见证中国小商品畅达非洲
- 反应迟钝、不爱理人 原来是老人的听力出了问题
- 世卫组织警告!这一药物有问题,或导致儿童死亡
- “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举办 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苏权科作报告
- 浙江杭州第15个封存保留的警号“017847”,重启!
- 人身险更好满足百姓刚需
- 湖南江华:春耕备耕忙插秧 不误农时不负春
- 25国网络达人走进四川:想了解中国必须来到中国
- 江南春意动 气温“龙抬头”
- 江苏启动淮河以南地区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最美铁路人邢云党:劳动最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