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袭击黎巴嫩首都 伊拉克民兵武装对以发动袭击
中新社北京11月1日电 综合消息:当地时间1日凌晨,以军轰炸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这是近一周以来黎首都首次遭袭。10月31日,以军在红海上空击落朝以领土飞去的无人机,伊拉克民兵武装“伊斯兰抵抗组织”声称对此次无人机袭击事件负责。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以军发言人1日发表声明,呼吁黎巴嫩贝鲁特南郊的居民撤离该地区的多栋建筑,称以军将很快对黎巴嫩真主党大本营的目标进行袭击。
半岛电视台报道称,1日凌晨,在以军向黎巴嫩首都南郊的几个街区发出撤离命令后,以战机对贝鲁特发动了至少10次袭击。这是近一周以来黎巴嫩首都首次遭到袭击。
黎巴嫩国家通讯社称,此次袭击在目标地区造成了大规模破坏,数十座建筑物被夷为平地,袭击还引发了火灾。
《以色列时报》此前报道称,10月31日,真主党对以北部发动火箭弹袭击,造成7名平民死亡。同日,黎卫生部称,以色列当天在黎南部发动三次袭击,造成6人死亡、4人受伤。
报道称,当天,两名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在以色列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会面,讨论在黎巴嫩达成停火协议的可能性。
据以总理办公室官网消息,内塔尼亚胡明确表示,停火协议的重点不在于纸面上的某项协议,而在于以色列执行协议并挫败从黎巴嫩而来的、对以安全造成任何威胁的能力和决心。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以军方称,10月31日,以空军在红海上空击落了两架飞向以色列领土的无人机。军方称无人机“来自东部”,这是以军用来指从伊拉克发动的袭击的术语。
与此同时,伊拉克民兵武装“伊斯兰抵抗组织”发表声明,称对此次针对以南部的无人机袭击事件负责。
伊通社10月31日称,过去几个月来,该伊拉克组织一直在袭击巴勒斯坦和叙利亚被占领区的以色列目标。该组织一再表示,只要以政权继续对加沙进行“种族灭绝战争”和“侵略”黎巴嫩,他们就会加大力度对以目标采取军事行动。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由于有武装团体从伊拉克领土对以发动袭击,伊当局目前正密切关注着以色列在加沙和黎巴嫩的行动,同时努力避免卷入日益加剧的地区冲突。
据路透社报道,加沙卫生官员称,10月31日以军对加沙的军事袭击造成至少4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一次袭击击中了一家医院,导致医疗用品被烧毁,医院运营中断。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0月31日报道,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表示,如果巴勒斯坦无法成为独立国家,那么沙特与以色列不可能恢复正常关系。他说,如果不解决巴勒斯坦人的权利问题,整个地区的安全都会受到威胁。(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九届全球吉商大会合同引资逾314亿元
- 孕期对食物渴望是多巴胺的“锅”?
- 宁夏古代墓葬:少数民族何以随乡入俗?
- 让“冷资源”生成“热经济”
- “小镇青年”理论宣讲汇聚青春力量
- 外资资管机构:支持性政策环境对中国A股构成结构性推动力
- 校友成“黄牛”帮凶,北大“拉黑”一点不冤
- 门店扩张势头放缓,卤味行业如何创新求变?
- 培养更多优秀的博物馆讲解人才(评论员观察)
- 2024年广西企业百强名单发布 民营企业首次位列千亿级阵容
- 前三季度广东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3%
- 广西男子捕捉野生鸟被抓 96只鸟类幸免于“烧烤”
- 国际识局:特朗普正式接受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将与拜登再对决?
- 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首度亮相京城 讲述国歌诞生的故事
- 博鳌经安论坛第二届大会长沙举行
- 数字化平台 让宁夏“紫色名片”更亮丽
- 重特大疾病个人自付超三成!破解看病贵,社会力量如何发力
- 棋盘梁下的“小王警官”
- 商务部:正研究制定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综合性文件
- 又到观鸟时节 相约网红打卡地
- 热门推荐
-
- 马航MH17坠机案调查暂停
- 湖北恩施以品牌引领着力发展茶产业 83万名茶农因茶致富
- 统计:韩国2037年单人户家庭占比将超40%
- 农货出海,土特产做成洋生意
- 沈从文:人物由内而外散发着生机
- 西工大仿生扑翼飞行器再获新突破
- 首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召开 启航打造微短剧蓬勃业态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晋城全域视角下的乡村振兴:“一网”驱动 产业“扩圈”
- 海南解除高温四级预警 月初局地最高温达43.6℃
- 网传“北京站建站63年来第一次闭站” 北京站官方辟谣
- 南水北调全面通水十周年 这条河从“遍地风沙”到四季有景
- 第36届金鸡奖,花落谁家?
- 喜报! 2024人大附中校队 RDFZ-China 获得全球前十和金奖
- 较强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南方地区 新疆北部将有强降雪
- 海南省18个市县登台“打擂”比拼乡村振兴成效
- 探访《徐霞客游记》开篇地,大学生感受乡村振兴变化 | 文化中国行
- (财经天下)美联储“纠正”市场传闻,降息预期不变影响几何?
-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锐财经)
- “茶和天下·雅集”外交官专场活动在柏林举办
- 安徽省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连续七个月保持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