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官员:北京绿色发展令人赞叹,中国经验值得借鉴 | 世界观
中新网北京10月29日电 (赵丽 张东方)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马来西亚在城市发展中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近日,马来西亚交通部长办公室特别事务官张玉刚(Chiong Yoke Kong)接受中新网采访,深度分析了马中两国在城市发展、人才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前景。
张玉刚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马来西亚能够从全球城市发展经验中汲取大量的参考,然而,尽管机遇众多,在城镇化转型的过程中,马来西亚也面临资金与人才储备不足的挑战。他表示,城市化和城市升级需要大量资金,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全面投入巨资并非易事,这可能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进而产生更深的社会鸿沟。
张玉刚认为,“北京和中国许多其他大城市,在智慧城市智慧发展与绿色发展这两个层面给马来西亚提供了参考借鉴。”通过参观调研,他发现北京迈向“双碳”等绿色发展目标的进程很快。北京道路上的出租车、居民骑行的电动车,大多使用清洁能源,这不仅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也使城市更加安静、环保。
张玉刚说,他每隔两三年都来北京一次。在他看来,这几年北京的变化太大了,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方面。“在城市升级改造方面,中国的确走在我们前面。”因此,中国在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能够为马来西亚提供重要支持。
以城市发展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张玉刚指出,马来西亚在城市化过程中忽略了对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并未得到妥善保留。而在北京交通大学接受的学习交流过程中,张玉刚注意到,中国的专家和学者们已经在积极探讨如何在发展和保护历史遗产之间找到平衡。
“我们如果能够在人才培育上下功夫,比如让我们的学生和技术人员在中国接受培训,他们将能够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经验。当他们回到马来西亚时,这些经历或许能够帮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他说。
在谈到马中两国在城市发展中的合作时,张玉刚还指出,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潜力巨大。两国共同推动的东海岸铁路项目(ECRL)将显著提升马来西亚在国际货运中的地位。
最后,张玉刚总结道,“我期待双方的人才技术和经验的交流能够有更紧密。”(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国际论坛)
- 供需两侧协同释放消费潜力
- “重庆-昆明”高铁今年内通车?断章取义!
- 外国网红看海南 | 跟着意大利摄影师寻找“中国最美渔村” 感受北纬18度的热带风情
- 警惕楼盘闻风涨价消解“认房不认贷”政策功效
- 奥密克戎来袭 为何老年人更应接种疫苗
- 美国州际公路坍塌致大规模交通拥堵 当地通勤成大麻烦
- 证监会明确投资者权益变动刻度标准
- 辽宁计划开展近千场文旅系列活动迎接中秋国庆假期
- 北京市东城区举办新就业群体慰问演出
- 大脑为何要删除3岁前的记忆?
- 菲律宾一客船搁浅 287人尽数获救
- OpenHarmony社区开源4年累计产出1.1亿多行代码 从中国走向世界
- 【读方志 游中国】打卡榆林
- 阿克塞建县70年:七成财政为民生 城乡居住焕新颜
- 今年春运中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90亿人次
- 每个镇“考卷”不一样,这里的差异化考核为基层减负
- 流感季来啦,提高免疫力,这些干货请收下!
- 将二氧化碳变成燃料?中国与新西兰科学家合作研究有新成果
- 中国首条高速公路重卡换电物流专线在福建启用
- 热门推荐
-
- 美国专家:中国经济强劲增长惠及全球 中美建立互信至关重要
- 剑指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财务审计如何贡献专业力量?
- 三星堆近600件文物首次亮相
- 上海举办高校毕业生择业对接会 提供2万余个岗位
- (经济观察)投资引擎动力充足 中国经济潜能持续释放
- 中央气象台解除高温黄色预警
- 俄称击退乌军进攻 乌称打击俄军事目标
- 哈尔滨-香港直飞航线首航
- 前十月完成投资超3万亿 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寒潮来袭!请收好这份防摔指南|科普时间
- 两人用自来水稀释采样废水被捕
- 中国威海与俄罗斯索契两地青少年“云端”迎中秋
- 大连商品交易所设立首批4个焦煤品牌
- 聚焦社会热点 电影《意外人生》北京媒体见面会举行
- 全球制造业《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合肥)倡议》发布
- 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启动创建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
- 冬季外出活动,怎么保暖?
- 澳门原创话剧《澳门秀》探寻不一样的澳门文化
- 中国整体气温回暖 假期“下半场”阴雨入南方
- 通航首颗“国产心脏”获颁型号合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