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发现2.8亿年前巨大蝾螈类动物化石 同类体型最大
中新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古生物学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在纳米比亚地区新发现一种生活在约2.8亿年前的二叠纪早期的巨大蝾螈类动物化石,将其命名为Gaiasia jennyae。
据研究人员估计,新发现化石这种捕食动物头骨长约60厘米,可能是蝾螈类动物中体型最大的。这项研究发现填补了该类动物化石记录的一项空白,表明早期四足动物比此前认为的分布更为广泛。
该论文介绍,关于四足动物(拥有四肢的陆生脊椎动物,如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早期演化的大多数见解,都来自如今欧洲和北美洲大片产煤的古代赤道湿地发现的化石。本项研究的Gaiasia jennyae发现于纳米比亚西北部,来自更遥远的南方,它们生活在约南纬55度的超大陆冈瓦纳古陆南部。
论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Claudia A. Marsicano和合作者表示,这次研究分类基于至少4个不完整个体的蝾螈类动物化石,包括头骨碎片和一个不完整的脊椎骨。他们估计头骨基部长约60厘米,这比其欧洲和北美近亲要大得多。头骨和下颌结构表明,Gaiasia jennyae咬力很强,能够捕捉大猎物。
在《自然》同期发表的一篇“新闻与观点”文章里,同行专家指出,证据表明,Gaiasia jennyae全身长度超过2.5米。
论文作者认为,Gaiasia jennyae这种古代生物和已灭绝的两栖样动物圆螈类(colosteid)有亲缘关系,后者具备一些更早时期的特征,被认为在约3.07亿年前的石炭纪晚期被更现代的两栖和爬行动物取代。
据了解,这次化石新发现命名中,Gaiasia jennyae的种名jennyae旨在纪念一位已故的古生物学家先驱Jennifer A. Clack(1947-2020年),其工作改变了人们对四足动物早期演化的看法。(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 2023佳木斯中俄农机展销会启幕 300余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参展
- 三伏贴能“躺瘦”? 吃生姜可“热养”?
- “泉州湾宋代海船”出土50周年:展现中国舟船魅力
- 泰国水灾影响23府致22人遇难
- 甘肃武威民勤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已造成8人死亡
- 湖南新田非遗技艺助推乡村振兴
- (走进口岸看新疆)新疆温泉博格达尔村:昔日牧业村 今朝变“网红”
- 好客山东解锁文旅融合“新玩法” 民俗文化成地方发展“金名片”
- 为“世界屋脊”添绿能 浙能在西藏首个新能源项目并网发电
- 浙江一女子横穿马拉松赛道被阻后踢民警 已被刑拘
- 东北亚多地开辟数字经济新赛道 多国人士冀加强联动合作
- 楼市正在起变化
- (新春走基层)西安北站“守夜人”
- “榴花照眼 文化传香——亚美尼亚18—20世纪文化瑰宝展”西安开展
- 宁夏贺兰:科技特派员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
- 专家评《黑神话:悟空》极热“破圈”:高品质、热爱与诚意
- 外国摄影师:希望把贵州的美景呈现在世界面前
- 关累港获批国家级口岸后迎来首次客运通关
- 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发生6.3级地震 震源深度60千米
- 热门推荐
-
- 每天筛一千份简历,然后看清自己
- 重庆邀云南游客体验山城江城不夜城
- 珍惜当下直面人生 《天才基本法》:一部反穿越的“穿越”剧
- 十年来中国公路总里程增长112万公里
- 第11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福建漳州举行
- 俄伊领导人通话讨论叙利亚局势
- 琼州海峡今日将恢复正常运输状态
- 外媒:泰国议会拒绝皮塔参加第二轮总理选举投票
- 8月亚洲制造业延续平稳增长趋势 PMI升至50.7%
- “锦绣山西 大美新疆”山西非遗精品丝路行走进新疆
- 儿童小说《亲爱的风筝》借非遗技艺讲述民间工艺匠心
- 古代匈奴和突厥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 电影《曾经炽热的我们》亮相:聚焦“90后”成长故事
- “中国最冷小镇”呼中五花山森林穿越节启幕
- 准大一请看!收到录取通知书这些事情要注意
- 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活动启动 浙江安吉获捐作品75件
- 走出代工,中国动画公司成长启示录
- 美国务卿布林肯称以色列已接受加沙停火协议提案
- 湖南省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
- 内蒙古农畜产品保供有良策:多增粮、多增肉、多增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