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发现2.8亿年前巨大蝾螈类动物化石 同类体型最大
中新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古生物学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在纳米比亚地区新发现一种生活在约2.8亿年前的二叠纪早期的巨大蝾螈类动物化石,将其命名为Gaiasia jennyae。
据研究人员估计,新发现化石这种捕食动物头骨长约60厘米,可能是蝾螈类动物中体型最大的。这项研究发现填补了该类动物化石记录的一项空白,表明早期四足动物比此前认为的分布更为广泛。
该论文介绍,关于四足动物(拥有四肢的陆生脊椎动物,如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早期演化的大多数见解,都来自如今欧洲和北美洲大片产煤的古代赤道湿地发现的化石。本项研究的Gaiasia jennyae发现于纳米比亚西北部,来自更遥远的南方,它们生活在约南纬55度的超大陆冈瓦纳古陆南部。
论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Claudia A. Marsicano和合作者表示,这次研究分类基于至少4个不完整个体的蝾螈类动物化石,包括头骨碎片和一个不完整的脊椎骨。他们估计头骨基部长约60厘米,这比其欧洲和北美近亲要大得多。头骨和下颌结构表明,Gaiasia jennyae咬力很强,能够捕捉大猎物。
在《自然》同期发表的一篇“新闻与观点”文章里,同行专家指出,证据表明,Gaiasia jennyae全身长度超过2.5米。
论文作者认为,Gaiasia jennyae这种古代生物和已灭绝的两栖样动物圆螈类(colosteid)有亲缘关系,后者具备一些更早时期的特征,被认为在约3.07亿年前的石炭纪晚期被更现代的两栖和爬行动物取代。
据了解,这次化石新发现命名中,Gaiasia jennyae的种名jennyae旨在纪念一位已故的古生物学家先驱Jennifer A. Clack(1947-2020年),其工作改变了人们对四足动物早期演化的看法。(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走进宁夏南部山区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活动
- 国际贸易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在济南举办 聚焦数字贸易发展方向
- 黑熊爬上高压电塔触电死亡?广西钦州:对黑熊来源及死因开展调查
- (经济观察)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磅定调楼市 有两大“不寻常”
- 经济日报评论员:下好做优增量盘活存量一盘棋
- “三连冠”!建行蝉联“中国最佳家族办公室”大奖
- 聚焦黄河文化 非遗音乐剧《大河长歌》首演展现文化传承
- “只要用心用情,就没有打不开的心结”——记人民好法官鲍卫忠
- 国家移民管理局:国庆节期间1309.8万人次出入境
- 中方愿与欧方一道深化在国际气候谈判等方面对话合作
- 普琼:日子像草莓一样红又甜
- 到2025年北京石景山人形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力争突破10亿元
- 西北华北等地有沙尘天气 青藏高原东部有雨雪
- 广州新春灯会亮灯 流光璀璨迎八方来客
- 人民时评:进一步激活暑期旅游市场
- 瑞典挪威遭强降雨:列车脱轨、道路被淹、交通受阻
- 七旬老人离家30余载 内蒙古警方跨越1600公里助其寻亲
- 专家:白癜风没有“特效药” 勿轻信“根治”广告
- 北京以试点示范加速形成两业融合标准
- 重要交通、水利枢纽工程加速推进 点滴民生实事汇聚美好生活
- 热门推荐
-
- 新技术可快速测试数千种基因突变
- 河南开展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 重点打击15种违法犯罪行为
- 中新两国人士探讨青年成长挑战与机遇
- 第十六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北京开幕 聚焦贸易合作等议题
- 业界人士:滑雪行业发展需培养更多终身滑雪者
- 江西南昌“洪都夜巷”:打造多民族美食聚集地
- 中国年轻人乐抢春茶鲜 新茶人催生茶业新生态
- 湖北宜昌首次发现珍稀野生动物黄斑拟小鲵
- 中国银发经济约达7万亿,推动城市向第二增长曲线转型
- 外国人在雄安:这里开放、高效、充满商机
- 美军一架“黑鹰”直升机在亚拉巴马州坠毁 机上2人全部遇难
- 中新健康丨内地首部干燥综合征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指南发布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单发布
- 柬埔寨首届“从化荔枝节”在金边举办
- 中国援柬医疗队金边周末义诊 两国民众感受中医神奇魅力
- 新疆兵团:冬小麦+复播玉米周年产量实现新突破
- 美国总统拜登突访基辅 宣布增加对乌军援
- 重庆新发现千年汉代崖墓 出土文物56件(套)
- 青甘两省合作交流 “大环线”文旅产业持续跃升
- 传统工艺,让生活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