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说】美媒:枪支死亡已成为美国的标签 该想想我们与致命武器的关系了!
中国日报网6月13日电 6月是美国“全国反枪支暴力月”(National Gun Violence Awareness Month),但仅在刚刚过去的第二个周末,全美多地就发生了多达8起大规模枪击事件,造成5人死亡,至少34人受伤。
美国《盐湖城论坛报》(The Salt Lake Tribune)网站11日刊登评论文章称,在这个以反对枪支暴力为主题的月份里,美国是时候考虑一下国家与这些致命武器的关系了。
文章称,自美国建国以来,枪支对许多人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社会化的过程也在很早时候便开始。孩子们拿着玩具枪模仿他们在电视、电影和游戏里看到的角色,拿着枪的男孩假装自己是真正的男子汉,用暴力来解决纠纷。对于大多数美国成年人来说,枪是重要的“保护”。然而,只要家中有枪,就会对所有人构成威胁,尤其是对弱势群体而言更是如此。
文章进一步指出,美国的人口在全球总人口的占比不到5%,拥有的枪支数量却占全球总量的一半,美国因此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枪比人多的国家。这也导致了美国的涉枪他杀率比加拿大高7倍,比法国高19倍,比澳大利亚高33倍,比德国高77倍。另外,枪支现如今还是造成美国儿童及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年复一年,在美国的涉枪死亡中,自杀比他杀还要多。来自美国东部大学(Eastern University)的肖恩·克莱本(Shane Claiborne)说:“那些使用枪支自杀的人通常都会失去生命,他们根本没有后悔的机会。但没有机会获得枪支的人则更有可能在第一次试图自杀的时候幸存下来,也有三思后行的机会。”
“在全世界眼中,我们的枪支死亡已经成为了身上的标签,你甚至可以说,枪支如同苹果派一样很美式。”文章这样写道,“这是一种最致命、最难以想象的美国例外主义,很多人已经受够了,希望有所改变。”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有61%的美国人认为,枪支的获取难度太低;69%的共和党人和90%的民主党人希望将购买枪支的最低年龄限制提高至21岁;88%的共和党人和89%的民主党人支持禁止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购买枪支。
文章批评称,虽然多数美国人渴望问题有所改善,但美国的立法者却听任美国国家射击运动基金会(National Shooting Sports Foundation)、国家枪支权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un Rights)、美国枪支持有人协会(Gun Owners of America)和全美步枪协会(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的号令。
(编译:高琳琳 编辑:齐磊 韩鹤)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重庆第七届有声阅读大赛收官 引15万余人共读“万里长江 千年文脉”
- 淮河跨度最大斜拉桥主塔封顶
- 情侣拒绝采访被主持人劝分手?栏目组:涉事职工已停职
- (新春走基层)江西各地打好新春“乡贤牌” 凝聚乡村振兴“同心力量”
- 杭州观察:如何放大亚运效应 提升杭州城市能级?
- 三亚国际邮轮旅客吞吐量一季度首次跻身中国前三
- 外媒:北马其顿选出该国第一位女总统
- 红酒遇上茶:一对法国夫妇眼中的文化交流
- 日本气象厅将海啸警报替换为海啸注意信息
- 蓝粉节在京绽放 带来景泰蓝艺境之旅
- 安徽合肥:65岁母亲捐肾救子
- 今年内近1300款游戏获批 数量已超去年
- A股泛消费类股票周二走强
- 看手机的正确姿势 你学会了吗?
- 世界青年看福建:邂逅中医药文化
- 超74000名南非选民在海外参加全国大选投票
- 卡塔尔:加沙停火谈判“几乎陷入僵局”
-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解读中国—塞尔维亚自贸协定
- 气候变化研究:北格陵兰岛冰架总体积1978年至今已减少逾30%
- (走进口岸看新疆)新疆塔城新印象:百年口岸嬗变焕新 “中亚商贸走廊”更忙
- 热门推荐
-
- 美众议院在程序性投票中再次否决国防预算案
-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碧草如毯水如镜 上万天鹅沃野翱翔
- 尹锡悦律师:紧急戒严不构成“内乱罪”
- 美对多家中国实体实施出口管制制裁 商务部:强烈不满 坚决反对
- 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上升 专家聚焦患者未尽之需
- “先诊疗后付费”如何更好推行
- 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科幻设计峰会举行
- 202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闭幕
- 中德国际产业园外企集聚 折射武汉“强磁力”
- 热带气旋“弗雷迪”已致非洲南部三国超400人死亡
- 台风重创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 大熊猫兄弟安好
- 探访新疆喀什市民族团结小区:“我们都是一家人”
- 国际最新研究发现新的古代亚洲短吻鳄属物种 与扬子鳄亲缘很近
- 外媒:以色列袭击黎巴嫩南部 造成2人死亡
- 【在希望的田野上】秋收秋种稳步推进 秋粮收购加紧进行
- 海南“海陆空”新产业逐渐成型起势
- 意大利两天内有4名老人因高温死亡
- “行至岭南”音乐会在穗上演 展开文化寻根之旅
- 华春莹晒出这样一张对比图,意味深长!
- 炎炎夏日 小心电动自行车“中暑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