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全球绿色产业应当对中国说声谢谢
法国《回声报》5月23日文章,原题:绿色产业:应当对中国说声谢谢
一场关于清洁技术的贸易争端正在酝酿。美国和欧盟担心中国威胁到它们的绿色产业,已经作出或威胁采取进口限制。与此同时,中国也向世界贸易组织(WTO)谴责了美国总统拜登的《通胀削减法》中歧视中国产品的有关条款。
中国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发展绿色产业,如今已制造了全球近80%的太阳能光伏组件、60%的风力涡轮机和60%的电动汽车及电池,仅在2023年,中国新增的太阳能发电能力就超过了美国的太阳能总装机容量。
这些行业与钢铁等传统产业之间有很大不同:绿色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至关重要,在不损害经济增长并减少贫困的前提下,实现地球脱碳的唯一途径,就是尽快转向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技术,这使其成为全球“公共产品”。
中国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理由是无可辩驳的。新技术的出现通常能带来专业知识和其他积极的外部因素,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会跨越国界,中国的做法不仅造福全球消费者,也惠及整个供应链上的外国公司。此外,我们还必须考虑到气候变化造成的巨大成本,以及加速绿色转型带来的大量潜在益处。
理想的情况下,世界应当施行全球性碳税。目前有一些区域、国家和次国家体系实施碳税,但仍只有一小部分碳排放的价格接近碳的真正社会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绿色产业政策在刺激技术传播、取代碳定价方面具有双重优势。那些把“产能过剩”“补贴战”和“贸易冲击”等危言耸听术语挂在嘴边的西方评论员并不理解,应对气候变化恰恰需要大量可再生能源和绿色产品。
中国的绿色政策推动了迄今为止世界在气候方面取得的一些重要胜利。随着中国制造商扩大产能并利用规模优势,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在10年内持续下降,其中太阳能发电成本下降了80%,海上风电下降了73%,陆上风电下降了57%,电池下降了80%。正是这些进展支撑着气候界持续增长的乐观情绪。
当然,各国除了气候还有其他的利益考量,可能会担心竞争者的进攻性产业政策对本国就业和创新能力造成影响。如果认为这些代价超过了对气候和消费者的益处,他们可以对进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但如果他们不作出此类反应,对全世界会更好。政府应该避免肆意指责绿色产业政策会对国际规则造成危害。道德、环境和经济论点都应支持那些帮助绿色产业的国家,而不是那些想着对他国征税的国家。(环球时报 作者达尼·罗德里克,董铭译)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黎明前最黑的夜 《哈尔滨一九四四》伏笔暗线逐渐明晰
- “百模大战”抢滩智慧未来
- 全国大部在晴朗升温中迎接2025年 西藏青海等地有明显降雪
- 港股重返20000点 成交额增至1800亿港元
- 蓝皮书: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化妆品市场平均增长率达12%
- 元旦前夜火车票今日开抢!学生和务工人员春运预约购票专区已上线
- 北京湿地面积6.09万公顷 加强小微湿地修复
- 巴西学者专家热议“中国式现代化对新时期中巴关系的机遇”
- “世界看河北”国际影像征集活动启动
- 聚焦数实融合 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数字新生态”主题论坛举行
- 处暑时节如何饮食调养?专家给出中医养生方案
- 海南海事局启动海上防御台风四级应急响应
- 全国降雨区域分散 南方高温将再度发展
- 青海公布首批省级生态旅游景区名单
- 中新网评批发式雷人短视频:警惕挑战认知的毒流量
- 打通实体经济的物流“筋络”(评论员观察)
- 每月只补2500,违约要赔100万?
- 养发馆停业,预付卡会员竟被“转移”至美容店?
- 用心用情履职 代表委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献良策
- “美国可以为逐利将原则抛在脑后”
- 热门推荐
-
- 东西问·中外对话|联合国前副秘书长: 中国绿色转型成就惊艳世界
- 气温偏高致中国最大湖泊冻结日推迟
- 云南西双版纳:4米长蟒蛇误闯派出所 消防员助民警捕获
- 嫌疑人天津街头“狂飙”逃跑 民警被拖行10余米后将其制服
- 巴基斯坦西北部船只倾覆遇难者升至52人
- 北约举行“最大规模”空中军演 德国多地民众抗议示威
- “国粹融入机关、校园、企业文化京剧学员展演”在北大举行
- 要求教师不得布置“打卡”式任务 教育部门要同时从自身做起
- 叙利亚救护车缺燃料,美国却仍在盗油?叙官员批评
- 越奇怪越喜欢?这些非法入境“异宠”隐患多
- 哈马斯继续向以南部城镇发射火箭弹
- 预热大年初一档 多部春节档电影发布海报
- 新疆3龄童患罕见病 医护携手妙手回春
- 一场音乐会让留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沈阳
- 沈阳故宫用近80件(套)院藏珍品诠释文物上的“福”
- 清明小长假期间广铁旅客运输平稳有序
- 桂林加快建设零碳绿电:电能替代扮靓漓江
- 低空产业联盟:我国低空产业态势良好、未来可期
- 数字时代,如何为劳动报酬“公平定量”?
- 天津取消首套、二套住房商贷利率政策下限 首套房首付最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