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访华团随行记者打卡798,感叹中国发展巨变丨世界观
中新网北京4月17日电(赵丽)1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结束了在华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介绍,朔尔茨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就中德关系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一致同意继续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16日晚,在即将结束此次中国行程之际,朔尔茨来到了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一家北京菜餐厅,会见数十位记者。随后,他参观了艺术区内的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Goethe Institut),并与文化和社会领域代表互动交流。
公开资料显示,歌德学院成立于1988年,是德国在华第一家文化中心,致力于推广德语、促进中德文化合作以及传播德国最新信息。
在参观间隙,中新网记者见到了德总理访华团随行记者斯特凡·德特延(Stephan Detjen)。回顾本次来华之旅,斯特凡表示,中国给他的印象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变化”。
1988年,当时还在读书的他首次来到中国。如今,他已成为德国广播电台资深记者,经常造访中国,他表示,每每来到中国,都不禁感叹这里巨大的发展变化。
“36年前,我曾去过重庆,这次故地重游,看到它已经发生了巨变。我不禁感叹中国不断进步,经济持续发展,非凡的现代化成就已经惠及了社会方方面面,”他还表示“德国历任总理都对中国发展印象深刻。”
斯特凡高度赞赏中德两国人文交流。他说,许多德国民众对中国非常感兴趣,“他们对中国社会很好奇,中国的艺术、文化和科学都非常吸引他们。我看到两国高等学府之间开展了许多人文合作。”
作为国际游客重要的艺术目的地,北京798艺术区不仅是中华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也是世界文化艺术交流平台。漫步在夜晚的798园区,斯特凡注意到歌德学院所在的包豪斯风格建筑群落,这座经典的弧形建筑厂房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中德合作的珍贵样本。
斯特凡向记者分享,包豪斯建筑群是东德建筑师的工业设计作品,许多欧洲城市也有类似的作品。“从前这里是工业园区,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艺术空间,我觉得非常有趣,这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地方。”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做月饼鉴诗词学太极 近200名中外青少年在赣体验传统文化
- 网传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一男生被女生下毒致死 校方:谣言
- 法澳高校学生纷纷响应!美国大学反战抗议向多国蔓延
- 山西太原四名“90后”租房捡到6万元 好家风“让他们作出好选择”
- 澳门科技大学唐嘉乐获颁“开滦名誉矿工” 家族见证百年老矿“前世今生”
- 过年来打卡,江苏博物馆迎客超700万人次
- 塔克拉玛干沙漠迎来旅游热 “沙海”风光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 广西融安赴山西太原推介文旅产业
- 辽宁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大连开幕 近5000名选手展开角逐
- 医保目录上新91种新药好药!这十个问题受关注
- 饮酒行为与受教育程度有关系吗?
- 第三届澳大利亚昆士兰议会“中国日”活动在布里斯班举行
- 第4号台风“派比安”在海南万宁沿海登陆
- 河北涿州:排涝清淤、消杀等工作持续进行中
- 芙蓉实验室已产生多项重大科研成果 助推湖南提升生命健康科技水平
- 中国油烟机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近六年呈上升态势
- 菲律宾南部金达沃省连续发生多次地震
- 菲律宾国家图书馆“中文书架”揭幕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中新真探:长期吃味精会损害身体健康吗?
- 热门推荐
-
- 2024年清明节假期 28.2万人次经上海口岸出入境
- 刘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 (乡村行·看振兴)江苏阜宁:精绘“户织图” 织出“共富”路
- 累计生产油气当量逾460万吨 新疆油田一季度取得“开门红”
- 了解汉字文化 哈萨克斯坦孔院将课堂搬进展览
- 广州港南沙港区已开辟11条至法国直航航线
- 北京改善老年人医疗服务 提升疾病诊治能力
- 外媒:马来西亚发生直升机相撞事故
- 庆祝儿童节:保加利亚国家铁路为儿童提供免费乘车服务
- 全球开源软件项目总规模突破4亿个
- 国际学生在上海体验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魅力
- 中国电科2025年度工作会议: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大国重器
- 黄百铁路开工在即 广西革命老区迎对外开放新机遇
- 再创新高!横琴口岸单日客流超8.52万人次 同比增长53.8%
- 探访“院士之乡”宁波:“串珠成链”弘扬科学家精神
- 陕西西安一架直升机坠落 3人遇难
- 加快预印本平台建设,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 中国各地竞相推介“我的阿勒泰”同款
-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凶险 专家:24小时内应积极治疗
- 俄乌局势进展:俄称拦截欲袭击扎波罗热核电站的乌军无人机 乌方否认俄方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