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英媒负面报道中国,加深双方误解
中国日报1月19日电(记者 刘夏) 英国媒体是如何报道中国的?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正面报道几乎为零。
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院(Lau China Institute, King’s College London)和香港中文大学的联合研究通过梳理2020至2023年刊发在英国主流媒体上的超过1000篇报道发现,负面论调主导了版面。
该研究重点关注的媒体包括分别代表右派、左派、中间立场的《每日电讯报》(The Telegraph)、《卫报》(The Guardian)、英国广播公司(BBC),以及《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研究结论认为,英国媒体未能做到平衡、准确报道中国的现状,存在片面和误导性倾向。
涉华报道当中,政治议题占据绝对主导,但即便对社会、经济和文化议题的报道,也往往受到政治视角干扰。以《金融时报》的长篇分析报道“大阅读”(The Big Reads)为例,最为负面的涉华报道都与政治有关,且近年来,越发刻意采用冷战框架做类比,或明或暗将中国比作苏联。
在从2019至2022年长达四年的时间跨度里,Big Reads仅有两篇商业相关的涉华文章可称之为积极正面——一篇报道了中国车企比亚迪的创新,领先于国际竞争对手;在另一篇中,爱丁堡的一位基金经理表达了看好中国前景。
《经济学人》的知名专栏“茶馆”(Chaguan)在报道中国对外、对内政策时,有一系列高频使用的负面词汇,仿佛已形成特定模板;讨论经济问题时,中国对外国公司或政府的行为也通常被描述为“胁迫”。
研究表明,正是上述一面倒的消极、重复的选题和观点,塑造了当今中国在西方世界的负面形象。
而带有负面色彩的涉华报道,很有可能加深外界对中国的误解,造成不可预期的严重后果。例如,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西方国家针对华裔和亚裔的暴力犯罪急剧增加。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夏添恩(Tim Summers)长居香港,曾任英国驻重庆总领事,他根据在华的亲身经验反驳认为:“值得报道的中国故事不单只有政治层面,除了一味批评,更应当看到很多积极进展。”
“英国媒体对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议题的关注并不平衡,让读者无法了解到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
针对西方新闻界过度关注批评和负面的报道传统,作者也提出质疑:“除了监督批评,记者的责任还在于发布‘准确、公正、全面’的信息,纳入多种视角解读,而这些在英国媒体的涉华报道当中,恰恰是最稀缺的。”
“决策者和普通民众从媒体上获得的中国是不准确、不完整的,英国媒体的涉华报道未能反应中国的复杂现实。更可惜的是,这阻碍了外界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挤压了理性讨论的空间。”夏添恩表示。(中国日报网)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暴雪与网易重新“牵手”背后:中国游戏市场不可或缺,新品爆款加速涌现
- (两会速递)中影集团董事长谈《流浪地球2》:中国科幻背后是中国制造
- 日本青年福建漳州研习古琴
-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努力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金融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引领者
- 可再生能源建设提速 绿色发展再添动力(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
- 上海1至9月为近万名境外旅客开具《离境退税申请单》1.6万余份
- 突发!刚果(金)发生沉船事故 至少80人遇难
-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千针万线,百年传承,联升斋里风景“绣”美……
- 著名剧作家孙德民:能和戏剧相伴一生是一种幸福
- 青少年涉赌问题已成韩国社会痛点 尹锡悦要求设跨部门小组严打
- 广东发展猴耳环林下经济 助力林农致富乡村振兴
- (新春走基层)闽剧元素节目首次登上央视元宵晚会
- 调查记录显示:青海湖流域湿地植物共385种
- (乡村行·看振兴)就地取“才” 江西赣县“职业经理人”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 “龙舟经济”火热 展现传统文化创新消费活力
- 走进海南核电基地 探访“玲龙一号”如何保障核安全
- 过火面积超旧金山市区!消防栓里却没水救火,美国怎么了?| 国际识局
- 第三届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发展高端学术论坛举办
- 朝鲜试射导弹为“火星炮-19”型洲际弹道导弹
- 全球海拔最高特高压试验大厅在西藏羊八井“封顶”
- 热门推荐
-
-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4.4级地震 震源深度14千米
- 事关2025年中国经济大局,外媒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图览
- 第十届上交会闭幕 达成合作意向556项创新高
- “中国·北京电影之夜”举办 四部“天坛奖”华语入围影片剧组亮相
- 新一季《欢乐饭米粒儿》让欢笑升级
- “我国自然资源生产率排行榜”于浙江杭州出炉
- 卫星背包基站驰援河北 打通抢险救援通信“生命线”
- 一辈子一件事 耄耋老人复活古曲延续经典
- 亲历者讲述“失联的36小时”:众志成城“孤岛求生”
- 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京津冀巡演收官
- 体悟文化底蕴 增强国家认同
- 四川德昌:绘就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美画卷
- 江苏民营企业:全球舞台竞逐,科技自立自强是必由之路
- 中新人物|陈丽君:戏曲演员 哪有学成这一说?
- 台商在江西:“两岸青年合作创业大有可为”
- 青海民和震区:春节前夕安置点完成宽带全覆盖
-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中美和平共处是责任,也是必须
- 如何判断某种水果适不适合老人吃?
- 探访湖北县级跨境电商产业园 多语种直播带货
- “80后”正厅黄巍,进京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