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国故事】斯黛夫·康纳:舞动指尖奏出和谐音符
在当代音乐领域,斯黛夫·康纳是英国富有创造力,且独具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代表。她常常将现代音乐与英国古典音乐、民谣相结合,创作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迷人乐曲,在作曲界占有一席之地。她也在约克大学教授音乐创作和民谣。
斯黛夫在青年时期便跟随她就读的学校前往中国巡演,并学习中文发音,演唱中文歌曲。对于中文的学习,也为她后来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在2023年秋季于英国剑桥举办的第9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上,斯黛夫受邀为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品《去吧》谱曲,进行二度创作。她根据中文原文诗词的读音制作旋律,并用中英文双语演唱,将东方情调与西方古典音乐和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凭借出色的表现,斯黛夫还获得了徐志摩音乐奖。
在本次人民网的专访中,斯黛夫带我们走进她的音乐之旅,畅谈她的中国音乐缘、对音乐创作的见解,以及对未来跨文化音乐合作的期许。
参加中国巡演 感受发现之旅
人民网:您很年轻时就去过中国,能谈谈您的记忆吗?
斯黛夫·康纳:我第一次去中国的时候还是青少年。当时,我们学校的学生有机会去上海学习中文。我们有三周的时间,每天都有中文课,那是一次奇妙的经历,也是一次文化上的冲击。很多参加过那次旅行的同学后来都在大学学习了中文。
后来我在约克大学读研究生时,我们与著名指挥家朱步熹进行过一次很棒的合作,也因此获得了前去中国巡演的宝贵机会。朱步熹担任乐团指挥,我们去了中国许多城市巡演。
人民网:在中国您有没有感受到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
斯黛夫·康纳:我希望在中国的时候能有更多的时间在路上,因为中国很大。我非常喜欢中国的西北地区,那里的食物非常有意思,在寺庙里闻到的木质和香火的味道也非常有趣。我还记得我们去了杭州,看到了美丽的湖泊和漂亮的旅游景点。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氛围,不同的人,我记得很多令自己喜出望外的时刻。
人民网:对中国哪个城市的印象比较深刻?
斯黛夫·康纳:在武汉的经历太令人难忘了,我们去了湖北省博物馆,看到了公元前五世纪的青铜大钟——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它比我想象中更高大,站在它面前,好比站在高墙前。武汉的历史真的让人很受启发。我们的老师都来自武汉,他们带我们一起游历中国,帮助我们练习歌曲纠正发音。
人民网:您们演唱哪些中国歌曲?
斯黛夫·康纳:我们大概唱过七八首中文歌曲,唱得最多、学得最好的就是著名的中文歌曲《茉莉花》,我们都记得那首歌,学习的过程也非常激动人心。
让凝固的诗文 化作流动的歌
人民网:这次受邀在第九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上为徐志摩的诗歌《去吧》谱曲,能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创作心得吗?
斯黛夫·康纳:我很高兴能够用徐志摩的优美词句来创作,因为这些词句具有一种抽象性和一种迷人的神秘氛围。他通过自然世界的意象来表达人类情感,并且这种方式是非常客观的,是以对自然的观察和细节来表达的。这些对自然现象的细致描写,让我想起了我所喜爱的唐代诗歌,这也是吸引我最初接触中国文化的原因。
我尝试着在我的音乐创作中对诗歌的音调曲线加以关注。英语显然不是一种声调语言,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声调语言,而中文具备这一特质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也很优美,于是我谱曲的时候就根据文字的声调设置了一些起伏,并试图在音乐中营造出诗歌的氛围。我非常喜欢《去吧》这首诗的结构,因为诗中会出现一些反复出现的叠句。这与中国古典诗歌不同,更像是民歌。因此,每次听到 “去吧,人间 “这句话时,我都会尝试使用相同的曲段。我每个乐句的开头都是一样的,然后根据后面的词稍微改变一下旋律。我是基于汉语的声调来创作这首歌曲旋律,我觉得这很有趣,从结构上听起来就很优美。
人民网:您在演出的时候震撼了全场,还获得了徐志摩音乐奖,您觉得这对您的未来会有什么样的鼓励?您认为这种诗歌和音乐项目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斯黛夫·康纳:当我走进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院长官邸,为徐志摩诗歌艺术节演奏我创作的歌曲时,现场坐满了重量级人物,温斯·凯博爵士、奥斯卡最佳设计奖得主叶锦添、艾伦·麦克法兰教授,还有许多学者、艺术家和诗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诗人在同一个地方出现。
荣获徐志摩诗歌节的奖项让我很受鼓舞,因为我已经有十年没有给中国诗歌配乐了,我很喜欢这样的创作,这太鼓舞人心了。它提醒着我多年来心中梦想的项目,比如与中国歌手合作,或与中国的合唱团体和历史、语言学家一起用唐诗来进行创作。
我认为,音乐项目是促进文化间相互理解的最好方式之一。音乐要用到你的整个身体,当你们一起唱歌时,你会感觉到和声从你的身体里发出来,这真的是一种惊人的共情体验。这是一个鼓舞人心和加强友谊的好机会。大家共同进行艺术创作是加强跨文化联系的最好方式之一。(人民网)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新健康|加长版“三伏天”到来,三伏贴火了!医生提醒
- 吉林市警方开展“夏夜行动” 首日取得显著战果
- 《十月》改版亮相图书订货会 “全球首发”夺眼球
- 广西推动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扩大开放水平
- 全国首列中欧班列境内外全程时刻表回程班列抵达西安
- 哈萨克斯坦外长呼吁欧安组织关注阿富汗局势发展
- 中汽协:9月汽车产销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 广西凌云牛心李上市获热销 果园引客休闲打卡
- 报告:中国财政收入会继续恢复性增长
- 林克维奇斯被选举为拉脱维亚下一任总统
- (申城风景线)蕃瓜弄旧改开钻 拆建之间浓缩上海城市变迁史
- 国潮嘉年华福州三坊七巷启幕 创新演绎传统文化
- 湖南资兴:初步查清 遇难失踪人员涉及5个乡镇26个村、48个村民小组
- 山东“防洪卫士”搭载“智慧大脑” 精准调度助平稳度汛
- 述评:为什么摄影是世界的“共同语言”?
- 虚增收入47.22亿!上实发展涉多项违法被重罚
- 清明假期7.5万余名游客登黄山
- (身边的变化)浙江遂昌乡村路串起百姓致富链
- 国家能源局:持续夯实能源保障基础 增加战略储备和调节能力
- 兰州能否“拉”起兰州拉面?
- 热门推荐
-
- 工业和信息化部:多举措加大汽车与集成电路两大行业协作
- 中国文溯阁《四库全书》原大原样影印精选版面世
- 两部门:推动在国家服务业试点示范省市开展标准化建设先行先试
- “丝路电商班列”(西安—乌鲁木齐)开行突破200列
- “剥绵兜”、做“蚕茧花” 在上海品味世界非遗与传统技艺
- 专家: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培育新人口红利
- 农旅如何融合发展,河北这座小城用荞麦串起大产业
- 陕北民歌“圈粉”世界 捷克驻华使馆副馆长马金用中文演唱《东方红》
- 陕西咸阳谢家河遗址发现形制新颖的仰韶中晚期房址
- 教授“吃饭太认真”走红 “知识吃播”解锁流量密码
- 多方同频共振,让“618”更好释放消费潜力
- 中国最珍贵的鹿类动物海南坡鹿将有“新家”
- 8名留学生在中国大地“遇见”中国发展
- 拆家、扰民怎么办 与宠共住注意事项看过来
- 冬候鸟鸳鸯已抵达杭州西湖 “原住民”盛装迎“北方老乡”
- 西南地区雨势增强 14日起强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北地区
- “华夏东极”佳木斯开通首条果蔬出口绿色通道
- 调研:2023年女性房地产经纪人占比达40%
- 多家保险机构将下架预定利率超3.0%的产品 人身险回归服务属性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竹票首发:林改向“深水区”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