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已知最古老的蚊子 距今约1.3亿年
中新网南京12月5日电 (记者 杨颜慈)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国、黎巴嫩、法国、美国古生物学者在距今约1.3亿年前的黎巴嫩琥珀中发现了两枚远古雄性蚊子化石。这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
这项发现还证明了在蚊科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的蚊子也是吸血的,并揭示昆虫的早期吸血行为比人类想象的更为复杂。
琥珀中雄蚊背面视图。 南古所 供图
科研人员介绍,蚊子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吸血昆虫。在此次研究前,最早发现过约1亿年前的蚊子化石。
据悉,本次发现的蚊子化石来自白垩纪,这将蚊子的化石记录提前了近3000万年。
科研人员经过多年艰苦的野外工作,发现并采集了上万枚黎巴嫩琥珀,其中筛选出2枚保存完整、精美的雄性蚊子化石琥珀。
琥珀中雄蚊口器细节图。 南古所 供图
研究人员通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先进科学仪器的仔细观察,发现这两只雄蚊均保存了特有的刺吸式口器:包括呈尖锐三角形的下颚及延长的具有小齿的构造等。现今雌蚊具有刺吸式口器用于吸血,而雄蚊口器退化则多吸食花露。此次发现的雄蚊刺吸式口器推测在1.3亿年前雄蚊也是吸血昆虫。
早白垩世黎巴嫩琥珀蚊子化石的生态复原图。 南古所 供图
虽然分子生物学证据暗示蚊科起源于更古老的侏罗纪,但过去关于蚊科最早的化石记录来自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此次发现的琥珀化石中的两只雄性蚊子距今约1.3亿年,将蚊子的化石记录提前了近3000万年。
研究团队介绍,这两枚珍贵的远古蚊子化石,也为后续更细致地研究蚊子从何而来、如何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从都国际论坛”聚焦共建“一带一路”
- 沙县小吃为何能大吃四方?
- UNDP驻菲代表拉马钱德兰称中方援菲医废项目是三方合作典范
- 登机之前,大韩航空一乘务员行李内被检出子弹
- 云南武定持续赋能彝绣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河北衡水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四级公交网络基本形成
- 2024孔子与亚里士多德论坛开幕 中外学者共话人类“共同体”
- 民歌大观“云端”唱响 为全球网友带来一场民歌盛宴
- 重庆:航空市场持续升温 国际航班客座率升高
- 有了量子点,未来我们的世界真的可以出现“五彩斑斓的黑”
- 财政部:2024年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
- 2024年泰国数字经济预计增长5.7%
- 1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2193亿美元
- 华致酒行2023年度股东大会暨投资者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 2023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天津国际邀请赛开赛 无人机赛项成新增亮点
- 2024新疆·塔城第四届国际手风琴文化艺术节开幕
- PFOS淘汰记:用粉剂上演一场“地道战”?看中国农技高手的智慧
- 组合拳显效 11月国民经济积极变化增多
- 歌舞剧《西迁》在沈阳预演 跨时空再现历史场景
- “有事就查,有问就答” “上海青年政策在线平台”正式上线
- 热门推荐
-
- 台风“康妮”来袭 福建沿海16条客渡运航线停航
- 中国气象专家称气候风险正在成为能源安全的新变量
- 【大咖说】全球互联网巨头齐聚乌镇,盛赞中国互联网飞跃式发展
- 合作社如何助力新疆兵团民众“花样”增收?
- 乡愁博物馆走红 成乡村旅游新宠
- 填补空白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新建光波长国家计量基准装置
-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清洁生产技术升级 减少燃料投入降低运行成本
- 东湖评论:“孝亲敬老”映晚晴,共绘桑榆美景长
- 超4万儿童受益!养育指导“送上门”给农村幼儿带来哪些变化?
- 果蔬干是健康零食吗?
- 海交会搭桥促合作 福州招商忙
- 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美媒:疑似美军机密文件牵涉俄乌冲突及美监听他国
- 数博会今天闭幕 国际人士:中国数据产业发展迅速
- 云南昭通大关县发生一起火灾 6人遇难
- 七夕“晒书” 晒传统更晒新意
- 黎巴嫩总统选举结果出炉 约瑟夫·奥恩当选
-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生产供应
- 美军空袭伊拉克和叙利亚 已致39人死亡
- 纪录片《生态秘境》探寻四川最神奇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