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物管理体制改革40年 专家建议设“文化遗产局”
中新网杭州11月7日电 题:杭州文物管理体制改革40年 专家建议设“文化遗产局”
作者 严格 王题题
“杭州有西湖、良渚、大运河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应率先成立‘文化遗产局’。”在第十二届杭州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会议上,原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陈文锦在回顾了杭州文物管理体制改革40年历程后如此建议。
近日,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二届杭州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会议暨2023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年会在杭州举行。当天,陈文锦和来自全国各地文化遗产专家齐聚于此,共同探讨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
40年前的1983年秋天,在改革浪潮簇拥之下,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一个大胆而明确的决定:撤销杭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下称文管会)、撤销杭州市园林管理局(下称园管局),组建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下称园文局)。
陈文锦时任园文局副局长,他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湖管理体制,甚至是中国文物管理体制一次石破天惊式的改革。”
这个改革事出有因。改革开放前夕,西湖已面目全非,可谓满目疮痍,元气大伤。要建设一流的风景名胜区,发展国内外的旅游事业,修复名胜古迹、增加文化内涵是一条不能不走的路。而原来管理西湖的园管局的根本宗旨,实际上就是要把西湖建成一个超大型的、现代的城市公园,对其它没有兴趣。它的工作职责、知识结构、行为逻辑,决定了它承担不了这个任务;杭州市文管会十来个人,七八条枪,自身出入景区的文保单位如岳庙六和塔等地,还必须看园管局的脸色,更遑论掌控整个西湖的文化建设。
园林管理和文物保护合二为一,成了唯一的选择。
陈文锦透露,当时此决定一出,在全国各地都引起了轰动。西安、洛阳、承德甚至远在边陲的拉萨等城市都纷纷跟进,组建文物园林局。
这背后有其天然的合理性,陈文锦说,因为发展旅游,既要求有美好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又要有具备特色的文化景点,两者必须得兼。在很多地方,园林和文物在地域空间上常常连在一起,但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因为各自理念不同,工作语汇迥然有别,发生矛盾是经常的事。让它们作为一个部门,统一部署,可以取得1+1>2、相得益彰的效果。
但这一改革,真的实行起来,难度很大。现实是,除了杭州以外,其余城市大都只延续了一两年,就很快地偃旗息鼓回归原状了。杭州园文局成为目前全国“硕果仅存”。
“为何会出现这样一个大反转?这其中杭州有做对了什么?”记者问。
对此,陈文锦说,杭州市之所以能坚持下来,首先是决策过程慎重,并非心血来潮。
据其介绍,时任杭州市委书记厉德馨为此多次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高教界和政协的意见,分析了利弊。同时,在决策推出之前,杭州市级各部门都已经了解了这一改革的动因、目的,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总体上波澜不惊。
记者多年前曾采访这位自称是杭州人民老黄牛的市委书记厉德馨,据他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一度城市发展方向的错位,杭州西湖的景观功能萎缩。杭州环湖马路圈内的280余公顷区域面积中,有80多公顷为各单位和居民占用,这些建筑零乱破旧,格调参差不一。
1983年,也就是杭州园文局成立的那一年,杭州市决定“拆墙”,大规模地拆房还绿,建设环湖绿地,还景于民,还湖于民。
厉德馨曾告诉记者,还湖于民难度极大,当时西湖周边的住家和单位多有来头和背景,但杭州市坚持就要在“太岁”头上动土。
他认为,还湖于民有“后台”和底气——这个工程从一开始就大得民心,这是为市民游客、为子孙后代做好事,也是民意所向。经过整治,杭州西湖一公园沿湖一直到镜湖厅西泠桥的湖滨一线,绿草茵茵,花木扶疏。
当时杭州把还湖于民与西湖文物管理体制改革同步推进,这也是改革取得成功有了宝贵的民意基础。
其次,陈文锦认为,杭州妥善地解决了新机构运作的一些原则问题。“一把手管园林,二把手管文物,大的问题党委讨论决定,具体业务工作各自独立运作”,确保了文物工作的自主地位。
为什么杭州能够“硕果仅存”,陈文锦也认为其他城市园林文物之间的关系,远没有达到西湖那样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程度。
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随着瓶颈期的过去,随着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的加强,杭州文物管理体制改革终于慢慢走上了其应有的轨道。
在陈文锦看来,园文合并给西湖景区带来三大变化。其一是杭州以及西湖的文物保护从此有了健全的机制,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其二是杭州的博物馆事业迎来了空前的机遇期,中国茶叶博物馆和弘一法师纪念馆等一大批文化场馆应运而生;其三则是园文合并无意中触动了文化遗产的概念。
合并以后,文物保护的概念逐渐深入到西湖的方方面面。西湖新十景的评选、阮公墩夜游的推出,都使西湖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人们开始不再用单一的风景园林眼光来看待西湖,逐步把西湖看作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载体。这为未来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奠定了基础。
陈文锦也是西湖申遗专家组组长,他认为,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保护和管理的改革没有终点。2002年,杭州市决定成立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委员会,和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全面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景区内的西湖乡的乡村和有关街道,由管委会代行管理;2018年机构改革,杭州市决定将市园林文物局和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分开运作,实行政事分开。
而现在,杭州拥有了西湖、良渚、大运河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在国内仅次于北京,而且文物只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像杭州有很多历史街区不是文物,但是文化遗产,因此陈文锦建议可以率先成立“杭州市文化遗产局”取代原来园文局,可以更有效保护利用包括文物在内的文化遗产。(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2年意大利新出生人口降至40万以下
- 管住嘴迈开腿 血管不“添堵”
- 广西多措织密养老服务网 守护幸福“夕阳红”
- 希腊火车相撞已致38死,数十年来最致命铁路事故!
- 无需App 手机可接收地震预警信息
- 宁夏“六特”农产品亮相福建
- “童年院子”“一米视角” 上海多种创新举措为儿童美好未来赋能
- 1500多项发明创新亮相第二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
- 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揭盅 多国科创云集上海
- 国家统计局: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 湖南打造在非首个经贸深度合作联动功能区
- 疏堵结合促跨境证券规范发展
- 北京将打造世界级长城大景区 擦亮文化“金名片”
- 年轻人的假期:心向山野乡间 寻找减压新方式
- 卢旺达总统宣布该国将申办F1大奖赛
- 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启幕 探寻中国高质量发展合作新机遇
- 湖北推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明确六大重点方向
- 哈里斯与特朗普举行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
- 伊朗外长:若地区战争爆发 美国等以色列盟友应负责任
- 疑与鸟相撞致发动机起火 美国一飞机起飞后紧急返航
- 热门推荐
-
- 混乱不堪!美国数百移民在芝加哥机场睡地板 安全卫生问题引发担忧
- 以色列称黎巴嫩真主党袭击戈兰高地致12人死 扬言报复
- 河北省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 吉隆坡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成立五周年曲艺晚会
- 日本旅行商考察湖南旅游线路 盛赞自然人文俱佳
- 国家开发银行发行190亿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专题金融债券
- 俄一地深夜遭袭击 导弹残骸击中居民楼致13人受伤
- 中国代表:会费大国长期欠费是造成联合国流动性危机主要原因
- 格鲁吉亚举行新一届议会选举
- 美韩领导人白宫会晤:强调三大领域加强协同
- 中国首个《美丽海岛建设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 6月进入登革热高发流行季 广东疾控提醒防蚊灭蚊
- 中新健康丨13部门:到2030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
- 外媒:尼日尔总统被警卫“扣押”
- 长江上游九龙坡至朝天门河段航道建设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 云南全面启动极度濒危野生动植物监测
- 北约要在日本开设这一机构,马克龙反对!
- 税收数据显示:前7个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推进
- 受台风“三巴”影响广西多地强降雨 部分城市出现内涝
- “4·26”世界知识产权日 北京市东城区成立知识产权服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