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期待全球性方案
在正在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在各方探讨化石燃料使用和能源转型问题的同时,资源循环利用、经济适应性转型等话题也成为关注焦点。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气变难题、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路径。伴随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亟需打破区域国别界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绿色循环效益。
面对绿色转型压力,在能源转型无法有效贡献减排的领域,循环经济正勾勒出减缓气变的另一半蓝图。德国修订法律促进家电、旧汽车、电池、饮料包装等回收利用,阿联酋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不仅节能降耗还可再生出新的清洁能源,丹麦“工业共生体系”下实现了废气废料再利用、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循环经济已逐渐成为各国经济绿色转型中闪亮的新增长点,甚至成为疫后经济复苏关键举措之一。据测算,到2030年全球循环经济的发展可能会带来4.5万亿美元的额外经济产出。
与此同时,各国循环经济发展又往往桎梏于自身国情和发展需要,缺乏全球化考虑,难以建立起更大范围内的国际合作。譬如多国已在国内采取加强塑料回收利用措施,但当联合国推动制定《防治塑料污染条约》建立全球塑料回收利用体系时,却因各方在目标进程、监管方式等方面存在分歧而进展缓慢,包括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在内的部分化工大国坚持采取分国别策略治理塑料污染。还有欧盟试图推进的《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法规》,也因其中对可回收性、再生含量等的设定,影响到与欧盟开展经贸合作的各相关方而引发争议。
此外,当前部分发达国家仍未正视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在造成气变历史责任、发展需求和应对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采取循环经济举措时,往往忽视负面外溢效应,忽视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与面临的困境。例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以解决碳泄漏、推动碳循环为所谓的初衷,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未就相关技术安排达成全球共识,导致部分发展中国家既没有能力也缺乏资金和技术,建立与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水平相当的核算体系,难以保障与欧盟碳核查要求相符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变相形成了掩盖在气候变化措施下的“绿色贸易壁垒”。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的共同事业。此次COP28的规模堪称历届之最,来自167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人士参会,期待国际社会利用好这一平台和机遇,在减少塑料污染、发展循环型农业等重点领域加强政策对话、技术合作与人才交流,促进技术融合与标准互认;同时也期待各方发挥智慧,探索将循环经济纳入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等已有的第三方平台机制,为循环经济发展探寻全球性解决方案。(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啸林)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9.9元10分钟 广西南宁街头按摩受到年轻人喜爱
- 综合消息:土耳其南部强震已致土、叙两国逾1900人丧生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崇仁乡贤参与乡村治理 “老母舅”调解室为百姓排忧解难
- 山西选聘“科技副总” 让人才链“舞动”产业链
- 研学爱上博物馆
- 11月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四大特点
- 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明年将在北京举行
- 热评丨这个“最火”黄金周 复苏动力强在哪?
- 通讯:内蒙古“敖汉小米”熬出世界味
- 【好评中国·追光青年】海报 | 挺膺担当,绽放青春光芒
-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国有林场霍洛分场退休护林员贾道尔吉——种下万亩林 为大地披绿
- 甘肃推动残疾人康复科技发展 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
- 波提切利经典杰作将在上海展出
- 因保护特朗普有功?肖恩或将任美国特勤局局长
- 多所高校宣布:恢复!
- 明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5%
- 浙江龙泉:“红绿”融合 绘就“金色”共富蓝图
- 交通运输部:3月18日-3月24日国家铁路累计运输货物7416.9万吨
- 厦门改造上千老旧小区 “以心换新”解决民生痛点
- 热门推荐
-
- “中欧非竹科技创新与绿色产业合作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
- (杭州亚运会)自动驾驶公交车服务亚运场馆接驳 车路协同保障行车安全
- 中国向全球开放先进研究堆等12个核科研设施和实验平台
- 苏丹与伊朗宣布决定恢复外交关系
- 2024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将于10月18日启幕
- 美媒:美国经济不平等状况日益加剧 两党政策成幕后推手
- 中国逾十城收购存量房项目落地 筹集保障性住房上万套
- 中国证监会:暂停新增券商转融券规模政策仍在严格执行
- 西藏措美县“风光”资源“书写”高原绿色产业发展新篇章
- 广西首个低空飞行服务站通过符合性检查
- 上海地铁首次试点行李自助寄存服务
- 创新高!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
- 前8月中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5%
- 湖南新晃:再造小农水 打通乡村振兴生产“大动脉”
- 十四国记者青海“引共鸣”:全民参与保护与发展互融
- “开门红”不能走形变味
- 江苏大丰一家三代同走公益路:乐善好施成为“传家宝”
- 李稻葵:产能过剩争论本质是全球化的争论 美国为什么对全球化不积极了?
- 浙江杭州一女子跳江 外卖小哥见义勇为跳水相救
- 美国政治极化影响妇女人权保障(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