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识局:巴以冲突走向“泥沼化”?专家:止战取决于两大因素
中新网11月1日电(记者 张奥林)当地时间11月1日,本轮巴以冲突仍在持续,以色列正对加沙地带展开大规模地面进攻,最新数据显示,双方死亡人数已超过一万人。为抗议以色列,玻利维亚政府当地时间10月31日宣布与以方断绝外交关系。同日,哥伦比亚和智利也宣布召回驻以大使。
多国对以色列采取外交措施,会否引发国际社会连锁反应?加沙冲突是否会陷入“泥沼化”?未来巴以局势又将走向何方?中新网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前所长吴白乙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余国庆展开深入解读。
断交,召回
南美多国对以采取外交措施
当地时间10月31日,玻利维亚外交部副部长弗雷迪·马马尼宣布,玻利维亚“决定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拒绝并谴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进行的侵略性和不成比例的军事进攻”。
同日,智利和哥伦比亚分别宣布召回本国驻以色列大使。
以色列方面11月1日对此作出回应,抨击玻利维亚的决定是“向恐怖主义投降”。
南美多国纷纷对以采取外交措施,引发关注。路透社指出,玻利维亚因加沙问题与以断交已不是首次。早在2009年,当时的左翼政府就曾与以色列断交,2020年右翼政府上台后才重新建交。
“玻利维亚、智利和哥伦比亚三国目前都是左翼执政,其外交要服从政治倾向,在巴以问题上肯定要秉持反美主义。”在谈及南美多国对以外交行动原因时,吴白乙指出,“首先是为了表明反对以色列,并对巴勒斯坦的遭遇表示同情,此外,由于美国对以色列持支持立场,南美部分左翼国家也有借此事对美施压的意图。”
据外媒报道,玻利维亚是巴以本轮冲突爆发以来,首个同以色列断交的国家。吴白乙认为,“这也和玻利维亚自身利益有关,由于和以色列在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较少,所以(断交)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
外界猜测,玻利维亚这一决定可能引发“对以断交潮”。对此,余国庆给出了否定意见。他指出,“虽然部分国家和地区可能会跟上玻利维亚,包括阿拉伯、东南亚、美洲和非洲等,但不会发生大规模断交潮。”
余国庆认为,“以色列方面不会太过在意这一问题,此前中东战争时期,也曾有大部分国家和以色列断交,但这也是以色列完全能够承受的,同时对以色列继续军事行动的决心不会有太大影响。”
冲突可能长期化?
专家:取决于“地道”和“人质”
从10月7日爆发以来,本轮冲突已持续近一个月,随着以军持续向加沙西北部和南部推进,战局逐渐向“争夺每一栋楼”的城市巷战转变。法国《世界报》等媒体也称,“加沙城市地道战已经打响”,迷宫般的地道将让以军的攻击变得非常复杂。
对于本轮冲突会否形成长期化、泥沼化,余国庆认为,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以军对隐藏在加沙地道内的哈马斯武装人员的打击力度,另一个则是人质问题。
“众所周知,加沙是一个非常适合进行地道战的区域,拥有哈马斯多年经营的地道网络,以色列已经夸口要彻底消灭哈马斯,地道是一个最基本的军事设施,不能对地道进行有效打击,以色列无论短期长期,都很难实现其目标。”余国庆分析道。
“寻找人质也是以色列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同样也是以色列政府面临的巨大压力。”余国庆认为,以方如果能把此前哈马斯绑架的两百多名人质成功营救,或者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了这一问题,可能会对短期内结束冲突起到积极影响。
美国持续“拱火”
西方对以政策会否生变?
本轮冲突爆发后,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方都呼吁尽快停火止战,但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多国来说,“停火”一词似乎显得很“烫嘴”。
不仅如此,美国还不断“拱火”。美国白宫10月27日称:“美方不会为以色列的行动划红线。”10月30日更是明确表示:“现在不是巴以停火的好时机。”
除美国外,英、法、德等西方政要也相继到访以色列表达支持。
对于美西方“挺以”的原因,余国庆认为,“从冲突爆发原因来说,美国等国也认识到,哈马斯在加沙的长期存在,肯定会成为今后影响以色列安全的重要因素,西方国家认为以色列进行这样规模的军事行动是必要的,所以没有实质性要求以色列停火。”
不过,余国庆指出,西方国家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除了美国最坚定外,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和美国的态度也不完全一样。他认为,如果加沙人道主义危机进一步加剧,或是人质问题得以解决,西方国家的态度可能会发生改变。
“两国方案”亟待落实
回归和平任重道远
“巴以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巴勒斯坦建国目标始终没有实现。”余国庆认为,“以色列近年来包括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在内的多项政策,目的都是要阻止巴勒斯坦建国,这也是导致本轮冲突的最深层次原因。”
“如果这一问题不得到根本解决,即便本轮冲突结束,未来仍将隐患重重。”对于停火后的巴以局势走向,余国庆认为,“这次残酷的冲突可能会成为一个催化剂,促使国际社会重新审视巴勒斯坦建国目标的共识。”
余国庆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巴以冲突,还是要依靠‘两国方案’。”
“两国方案”要求以色列撤出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所占领的全部阿拉伯领土,接受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拥有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这一方案得到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赞同。
联合国大会在10月27日召开的第十次紧急特别会议上,通过了一项涉巴以冲突的决议,其中也指出,“两国方案”是解决巴以问题的唯一出路。
俄罗斯外交部10月26日重申了主张落实“两国方案”的一贯立场,支持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大通过的、国际社会达成共识的决议,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建立一个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与以色列和平安全共处的巴勒斯坦主权国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1月1日表示,中方在巴以问题上没有任何私利。“我们主张保护平民,停火止战,开辟人道救援走廊,防止更大人道危机,恢复政治对话谈判,推动巴勒斯坦问题重回“两国方案”的正确轨道,实现中东地区持久和平稳定。”
对于巴以局势今后的走向,余国庆认为,“持久的冲突后,往往会引发国际社会进一步冷静地思考巴勒斯坦民众的国家前途,这是国际社会今后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简牍中国】特殊艺术在敦煌绽放 看静态壁画如何“舞动”?
- 南非卫生部:民众须加强防控应对猴痘确诊病例激增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社区示范项目在青海西宁实施完成
- 京东:通用大模型只是种子,产业场景才是沃土
- 擦亮“金名片” 杭州立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 男子打赏16万后妻子诉直播平台返还 法院这样判
- 200余业界人士共议中老铁路国际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
- 法国总理博尔内辞职 总统马克龙发声明对其表示感谢
- “走着去深圳北站”者被拘 别让“悲情营销”毁了善心
- 绍台两岸书画家百余件作品联展 翰墨丹青弘扬中华文化
- 冷空气将影响中国南方地区
- 天津多部门联动全力迎战上游洪水过境
- “神州北极”漠河迎今秋首场降雪
- 伊朗发生连环爆炸 至少20人死亡
- 山西柳林“西瓜之乡”喜丰收 为乡村振兴“甜蜜”赋能
- 积极因素不断积蓄 中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风生水起”
- 复旦大学保险应用创新研究院成立 将做好五篇“金融文章”
- 巴基斯坦当局:已逮捕杀害中国公民的嫌犯
- 新漫评:又一闹剧上演 政治极化撕裂美国
- 河北深泽通报“举报不合格化肥遭商家殴打” 已对涉事公司立案
- 热门推荐
-
- 万千气象看广东:“百千万工程”助汕尾“老区”焕“新颜”
- 姚景源:老年人不是包袱是“富矿” 银发经济潜力巨大
- 困在车轮上的高薪梦:交租金莫名成了还车贷
-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将于乌镇启幕 汇聚多项首发首秀
- 青海果洛久治在蓉推介 发布4条精品生态旅游线路
- 2024大连服博会开幕 聚焦“时尚与科技2030”
- 巴西出口额连续第二年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
- 国家能源局:截至6月底,全国充电桩总量达到1024.4万台
- 全新脱口秀IP“三好姐妹”致敬“她”力量 打造女性自我表达新范式
- 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797件
- 养老未必只靠子女 老人可指定监护人
- 陈婧霏:想让“陈婧霏”变成形容词
- 委内瑞拉总统要求美国全面解除对委制裁
- AI能写高考作文了,人类为何仍需要写作?
- 菲佐第四次出任斯洛伐克政府总理
- 今年前四个月北京PM2.5累计浓度同比下降11.6%
- 颐和园新展聚焦明清家具文物 83件/套展品讲述园林生活
- 天津医药“相中”郁美净,童年国货如何吸引年轻人?
- 新政策强信心、稳民生 各地一批批重大项目“如火如荼”建设中
- 黄河岸畔小城青海贵德以“花”为媒 开启高原“赏春之旅”